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30 15:11
(来源:浩海投研Pro)
作者/星空下的锅包肉
排版/星空下的乌梅
这两年,#AI技术 正加速渗透软件行业的每一个细分领域:#万兴科技(300624)将Kimi大模型接入万兴喵影,让AI写文案剪视频成为常态;#广联达(002410)则在数字建筑领域多点突破,AI驱动的产品升级频繁出现在财报中。
但剥离概念光环,两家企业在业绩端的增长压力仍未完全消解。万兴科技受流量红利消退与行业内卷影响,营收增长疲软且陷入亏损;广联达深耕B端建筑数字化赛道,受制于建筑业整体疲软,营收连续三年下滑。
一边是AI赛道的烈火烹油,一边是软件企业的业绩承压。技术迭代催生了行业估值的重构热潮,但热潮之下,AI驱动的增长故事仍需时间验证。
一、万兴科技,高销售费用拖垮盈利
万兴科技与广联达虽同属软件行业,但赛道属性、客户结构与盈利模式存在明显差异。
万兴科技主要提供视频创意、实用工具、文档创意、绘图创意类软件产品与服务。2025年上半年,各类产品收入分别占总营收67.43%、19.03%、7.34%、5.82%,视频创意类为主要收入来源。
从历史数据来看,2023年是万兴科技的高光时刻,全年营收同比增长25.49%,主要系外部AIGC技术快速发展,生成式AI技术不断革新。万兴科技全面拥抱AIGC,一方面大力推进AI新技术的研发探索,另一方面加快产品AI功能的优化、新增和AIGC创新产品的落地。
然而这个短暂的高光时刻并没有持续多久,2024年、2025年上半年,万兴科技营收分别同比增长-2.78%、7.77%,同比2023年,营收增长明显疲软。
万兴科技的核心症结在于C端市场的流量红利消退与竞争加剧,导致营销获客难度不断增加。2024年、2025年上半年,万兴科技销售费用分别同比增长17.42%、26.72%,投入逐年加大。但这种程度的销售费用投入,并没有换来营收的明显增长,反过来,还成了盈利的最大负担。
2025年上半年,万兴科技毛利率达92.42%,相当可观,但奈何赚的多花的更多。从数据来看,近几年,万兴科技销售费用率逐年增加,截至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已占总营收60.8%。
综合下来,万兴科技上半年实现净利率-7.2%,已经陷入亏损境地。
二、广联达,市场疲软收入三连降
综上,万兴科技至少还吃到了一轮AI红利,与之相比,广联达则更显疲软。
广联达是一家数字建筑平台服务商,围绕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和价值链,为客户提供以软件为主的各类产品和服务,包括数字成本、数字施工、数字设计业务等。2025年上半年,上述业务收入分别占总营收81.64%、11.14%、1.1%。
下游来看,广联达主要面向全球建设方、设计方、中介咨询方、施工方、制造厂商、材料供应商、建筑运营方等产业链全参与方。
在建筑业整体面临增速下降的大背景下,2023年-2025年上半年,广联达营收分别同比增长-0.42%、-4.93%、-5.37%,已出现三连降。
2023年,广联达也曾积极拥抱AI技术,在产研、销售、技术平台、人工智能等方面投入比较大,人力成本快速增加。但从事后来看,营收增长依旧疲软,相反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在2023年大增。
不过,不同于万兴科技,toB的广联达并没有那么大的销售费用压力,即便增加费用投入后依旧盈利,只是利润水平不高,2023年净利率只有1.83%,同比减少了十几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广联达营收虽未见起色,但2024年、2025年上半年,分别实现净利率4.36%、9.20%,盈利水平逐年回升。其背后,一方面得益于费用压降,另一方面,2025年上半年广联达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减少非核心、低毛利产品的销售,毛利率达到87.79%,较2024年增加了3.46个百分点。
三、AI难破经营本质,研发亦是一把双刃剑
整体来看,万兴科技和广联达虽然面向的下游市场并不相同,但都面临一定的业绩压力。万兴科技的问题是市场端的流量与竞争压力,源于C端行业的内卷化;广联达的问题是下游市场的需求压力,源于B端客户所在行业的下行。
近几年,万兴科技和广联达都在积极拥抱AI,但AI技术或许能优化产品功能,却无法解决底层经营问题。
反过来,在整个行业都在借AI转型升级的当下,研发也成了一笔必不可少的投入。
数据显示,近几年,万兴科技和广联达的研发投入均保持逐年增长的趋势。截至2025年上半年,二者研发投入均已占总营收30%以上。
如前所说,如今广联达和万兴科技的利润水平并不高,尤其是万兴科技,还处于亏损状态。其背后,研发显然也成了一大重担。
或许正是出于盈利的压力,2025年上半年,万兴科技将研发投入做了部分资本化处理,资本化规模约2300万,占比9.88%。同期,万兴科技归母净利润为-5280.91万,显然,如果研发没有资本化,实际的亏损规模更大。
总的来说,万兴科技与广联达的经营困局,也给热捧AI概念的市场敲响了警钟,软件企业的价值终究要回归业绩,而拥抱AI带来的不只有转型动力,还有投入压力。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