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财说明白】全币种信用卡为何要经过“两次汇兑”?

2025-09-30 13:24

  中新经纬9月30日电 (魏薇)随着国庆中秋长假临近,出境游热度攀升,全币种信用卡成为不少游客的支付选择。然而,有消费者发现,使用部分全币种信用卡在境外消费后,账单虽以人民币入账,但结算过程中却经历“外币换美元、美元再换人民币”的两次汇兑流程,由此担心产生额外汇率损失。

  这种情况今后或将发生改变。近日,招商银行公告称,自10月28日(含)起,部分万事达信用卡产品的跨境交易结算币种由美元切换至人民币。少了一道换汇程序,对持卡人有何影响?

为何有“两次汇兑” ?

  提到结算,就不得不提到卡组织(Payment Card Network),即负责信用卡、借记卡等支付卡片的交易清算、规则制定的机构,它能连接发卡行、收单行(如商户合作银行)、商户和持卡人,确保支付流程顺畅。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卡组织有Visa(维萨)、MasterCard(万事达)、American Express(美国运通)、JCB(日本国际信用卡公司)、中国银联等。

  如果你观察自己的银行卡(包括借记卡、信用卡),会发现卡片上通常印有中国银联、Visa等卡组织的标识,这意味着这张银行卡可以通过对应的卡组织支付通道完成结算。反过来讲,若银行卡不支持某些支付通道,在需要通过这些通道付款时,便无法完成支付操作。

  “早期全币种卡之所以存在两次换汇,核心原因是外资信用卡组织此前未获得中国人民币清算牌照,无法直接开展人民币结算业务。”一位卡组织相关人士对中新经纬表示,以常见的境外消费场景为例,若消费者在韩国某商户使用全币种卡消费韩元,由于卡组织不能直接将韩元转为人民币,需先由卡组织将韩元兑换为美元,再由发卡行将美元兑换为人民币生成账单,消费者最终以人民币还款,这便形成了“两次换汇”流程。

  该人士介绍,全币种卡早期产品普遍设有人民币和美元两个账户,这一设计与外资卡组织的清算权限直接相关。“多年前,万事达、美国运通、Visa等外资卡组织在中国无人民币清算牌照,无法进行人民币的清算,只能先将交易金额转为美元发送给发卡行,再由银行完成美元与人民币的转换。”

  据了解,外资卡组织的人民币清算牌照获取进程存在差异:202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向美国运通在华合资公司连通(杭州)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颁发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2023年11月,万事达在华合资公司万事网联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下称万事网联)获得了由中国人民银行核发的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2024年5月9日,万事网联正式开业,在中国境内运营万事达卡品牌银行卡清算业务;而Visa截至目前尚未取得相关牌照。

 “两次汇兑”对持卡人影响多大?

  针对消费者担忧的 “两次汇兑是否会增加汇率损失”,上述卡组织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问题需结合汇率波动情况客观看待,并非绝对会产生亏损。

  “信用卡账单并非实时结算,从消费到还款存在时间差,期间汇率会上下波动。例如,消费者在韩国消费后,若韩元对美元贬值,或还款时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反而可能减少实际支付金额。”该人士表示。

  该人士进一步解释,两次兑换的汇率差异通常较小,多数情况下在千分之几的范围,对普通消费而言影响并不显著。“以10万韩元(约合507.68元人民币)消费为例,若韩元对美元汇率波动0.1%,换算后的美元金额差异仅约1美元,再经人民币转换后,实际支付差额可能仅几元人民币。”

  随着外资卡组织逐步获得人民币清算牌照,信用卡跨境结算模式正迎来升级。中新经纬记者了解到,万事达卡持牌后,已开始与发卡行合作调整结算流程,其中招商银行已发布公告,自2025年10月28日起,指定卡产品的跨境交易结算币种由美元切换至人民币。

  具体来看,本次调整涉及招行发行的万事达标准信用卡芯片版、万事达白金信用卡、万事达世界信用卡三款产品。该行指定卡产品的跨境交易从“由万事达卡组织以美元金额提交至招行,招行将美元金额转为人民币”,变更为“直接由万事达卡组织转换为人民币金额提交至招行”。入账币种仍为人民币保持不变。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推动币种切换是万事网联深化本土运营、提升中国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其目的在于简化支付流程,优化用户体验,从而吸引更多用户。

  董希淼进一步指出,在本次调整前,中国银联的信用卡在境外消费时,一直支持当地货币直接转换为人民币入账。万事达等国际卡组织的此次升级,可以看作是向银联的体验看齐,弥补自身在汇率兑换环节的短板,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更多用户。

“总而言之,信用卡跨境交易结算币种从美元转为人民币,是国际卡组织深化本土运营带来的变化。对于持卡人而言,这能简化汇兑流程,可能减少汇率损失。预计其他有条件的卡组织,将会采取类似的调整措施。”董希淼说。

  业内人士预计,部分银行或仍将保留“美元结算”选项,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对于早年以6:1汇率兑换美元、希望用美元还款的用户,银行可继续提供美元账户结算服务;而更倾向便捷性的用户,可选择直接人民币结算。”上述卡组织人士表示。

银行推境外刷卡消费优惠

  上述卡组织人士提醒,部分银行推出的信用卡还附带 “境外消费返现”“航班延误保障”“机场贵宾厅权益”等福利,消费者可结合自身需求综合选择,汇率差异并非唯一考量因素,权益适配性同样重要。

  比如招商银行掌上生活App显示,该行推出了汇率补贴活动,自2025年9月1日至2025年10月31日,特邀招行信用卡持卡人可领取1份320元汇率补贴。同时,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1月5日,特邀的招行银联个人信用卡可领取1%汇率补贴券,消费达标最高可享500元汇率补贴。此外,招行万事达、Visa、运通高端信用卡报名后在境外线下消费可享笔笔1%返现。

  据中信银行动卡空间App,该行与Visa、万事达、银联合作的信用卡推出了相应的境外消费笔笔返活动。比如中信银行Visa信用卡持卡人,在境外通过Visa线路交易消费达标,可获得相应返现。若单笔消费满50美元,随机可获得最高30%返现,每户每月最高返50美元。该活动日期截止日期为2025年12月31日,需要持卡人报名参加。

  另外,中新经纬以客户身份致电多家银行客服电话,中国银行客服表示,持卡人在境外消费时则需要注意商户受理标识,是否支持所持信用卡的线路。而申请哪类卡组织的信用卡,主要取决于持卡人计划前往的国家。不同国家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建议持卡人在出国前先查询目的地国家当地商户的分布情况,了解哪个卡组织的使用范围更广,以便选择使用不同的信用卡。

  (中新经纬APP)

  

]article_adlist-->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