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30 13:52
今年的双十一,可能是史上“最长”。
天猫预售定在10月15日,京东则更早,10月9日就将打响,苏宁甚至在9月30日便率先亮相,将国庆黄金周也囊括在内。
而回顾2024年,天猫、京东等平台大多在10月中旬才正式拉开预售帷幕,2024年天猫的预售时间是10月14日,京东的抢先购同样从10月14日开始,抖音则在10月18日正式开始,快手10月16日预热。
对比下来,时间线几乎被整体前移了半个月到一个月,意味着今年的双十一极有可能演变为史上最长的一次大促周期。
这种“拉长战线”的策略并非无的放矢。电商平台的激烈竞争是直接原因,随着消费热情逐渐趋于理性,各平台都希望通过更早的预热和更长的蓄水周期,锁定用户的购物预算和注意力。然而,更值得注意的事对家电这样的耐用消费品而言,时间点的变化背后,还叠加了更深层的市场现实。
从去年以来,家电行业受到“以旧换新”等国补政策的明显带动,尤其是一季度,在政策与补贴的拉动下,市场呈现出一定的活跃度。但进入二季度后,市场上明显能够感知到,随着国补政策进入调整,多数消费者在换新需求也随之进入稳定期,而后续补贴门槛提高,也使得多数消费者放弃冲动消费保持“观望再观望”态度。
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双十一被寄予厚望,不仅是电商平台和品牌厂商的销售冲刺,更是观察家电消费能否企稳回暖的重要窗口期。对于厂商而言,提前开跑意味着必须更快地推出差异化产品和更具吸引力的促销方案;对于平台而言,能否通过玩法创新和服务升级,延长用户停留时间、提高转化率,将是关键考验。
同时,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也在发生变化。经过多年大促教育,用户对价格“套路”的敏感度越来越高,单纯依靠折扣和满减已难以激发强烈购买欲望。尤其是在高价耐用家电品类,消费者更倾向于综合比较售后保障、能效水平、智能化体验等因素。也就是说,谁能在服务与体验上做出真正差异化,谁才能在长达一个多月的双十一周期中脱颖而出。
此外,不容忽视的是,今年的双十一还将叠加“存量博弈”的意味。过去几年,家电市场已经从普及型需求转向更新换代型需求,新增空间有限,竞争愈发激烈。政策端的不确定性加剧了厂商和渠道的焦虑,也让这场促销大战更像是一场资金、策略与耐力的比拼。对行业来说,这既是一场销售大考,也是一次品牌心智重塑的契机。
回顾历届双十一,大多数年份的主题都在“规模”与“速度”之间切换:要么强调成交额再创新高,要么强调配送与服务提效。
而今年,行业和市场都处在一个微妙的节点:一方面,电商和厂商亟需双十一激活、疏通市场;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价格战的兴趣正在减退,更加关注实实在在的体验价值。如何在拉长的战线中保持热度、形成真正的增长,考验的不仅是平台的营销能力,更是整个行业的产品力与服务力。
今年双十一可能不再是单纯的“购物狂欢节”,而是家电消费市场能否保持昂扬姿态的强心针。它不仅反映短期促销的成效,更关乎长期市场信心的恢复。换句话说,这场史上最长的双十一,不仅是对平台和厂商的耐力考验,更是一场对整个家电行业“回血能力”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