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30 12:36
一水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终于,ChatGPT开始在电商赛道闭环了。
同样一个需求:你能帮我为朋友找到一份很棒的乔迁礼物吗?可能是手工制作的陶瓷餐具,白色和棕色的,价格在100美元以下。
以前可能只是给出相关建议或推荐(可望不可即),现在却能一步到位下单支付(直接在ChatGPT买买买)。
没错,这就是OpenAI刚刚推出的购物功能,用户可以在使用ChatGPT时直接下单Etsy和Shopify这两个平台的商品。
OpenAI总裁Greg Brockman在确认这一消息的同时,还透露将会有更多商家参与其中。
网友们则纷纷表示,这或许会颠覆整个电商行业,尤其是谷歌亚马逊或将遭受巨大冲击。
所以,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计划?OpenAI意在何为?
ChatGPT终于打通聊天和购物
还是先来看看功能本身有哪些细节值得注意。
首先需要提醒,目前这个功能仅面向在Etsy下单的美国ChatGPT Pro、Plus和Free登录用户推出。
打开方式对用户来说其实没有多大变化,只是打通了聊天和支付。
当用户描述完自己想要的东西,ChatGPT会在文字回复之后推荐最相关的产品。在这一步,OpenAI表示任何商家都能被找到(仅靠相关性自然排名,所有商家都有机会露出)。
等确认完最相关的东西后,用户会看到该产品在哪里有售。
而这里的商家排名机制,则主要依据可用性、价格、质量、是否是该商品的制造商或主要卖家,以及是否启用即时结账等因素综合评估而定。
OpenAI顺带提醒,商家目前是否开通了即时结账不影响产品在此处露出(毕竟还有其他考虑因素)。
即使您没有启用即时结账,购物者仍然会看到指向您网站的直接链接,但启用它可以使转换更快、更有可能。
接下来就是下单支付环节。
OpenAI明确表示,ChatGPT只提供购物入口,买卖双方仍是用户和商家本身,交易过程中的所有问题均由二者自行解决。
至于获利方式,OpenAI只在真正成交时才收取少量费用(退货则退款),像在搜索结果中展示商品则不收费。
付款时,用户可以使用信用卡、Apple Pay、Google Pay或Link by Stripe等主流支付方式,Plus和Pro用户还能使用ChatGPT预先填写运输和付款信息,以加快结账流程。
最后,用户可以直接在ChatGPT查询自己的订单。
以上就是在ChatGPT购物的完整流程。
为了打通聊天和支付,OpenAI特意联合Stripe(当红的新锐支付公司,OpenAI现任总裁之前担任CTO,OpenAI英伟达等大公司都是其客户)共同构建了全新开放协议——Agentic Commerce Protocol(ACP)。
而这个ACP协议,其核心目的是为了让商家更方便地适配各种支付平台。例如对于Stripe用户,启用付款只需一行代码;使用其他支付系统的商家,则可通过Stripe的共享支付Token API或ACP的委托支付规范接入,无需重构系统。
敲黑板,Shopify/Etsy商家则无需任何额外操作,因为平台级集成已经做好。
事实上,让ChatGPT支持购物的想法OpenAI早已有之。
今年4月,OpenAI宣布将面向所有用户在ChatGPT中推出购物功能,无需登录即可使用。不过,当时用户还无法直接完成支付,需要跳转到商家的网站完成交易。
而现在,OpenAI也算是兑现完整承诺,打通购物的“最后一公里”了。
拳打谷歌商业模式,脚踢亚马逊命门
面对这一新动作,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网友们已经开始喊话谷歌、亚马逊了:
每周有8亿人使用ChatGPT,这是亚马逊的两倍……OpenAI(和Stripe)将会抢走谷歌和亚马逊的市场份额。
抛开OpenAI庞大的用户群不谈,其背后更深层的逻辑或许在于:OpenAI这一新功能简直是在拳打谷歌商业模式,脚踢亚马逊命门。
对谷歌来说,堪称金饭碗的竞价排名广告机制正在受到威胁。因为从商业模式上讲,OpenAI自己也说了不靠广告吃饭,而是靠成交抽成。从商家角度而言,谁更有吸引力实在是一目了然。
而对亚马逊来说,则是电商购物方式被切断。一直以来,亚马逊始终扮演着“流量入口+商品撮合平台+履约中心”的角色。
用户习惯直接去亚马逊搜索,亚马逊借此掌握了巨大的流量,并通过自营与第三方卖家结合,把控交易闭环。但如果用户一开始就不去亚马逊搜索,而是在ChatGPT里完成需求确认和下单,那么其“命门”无疑被掐住了。
也就是说,原来的那套逻辑行不通了——亚马逊原本的“平台逻辑”是所有购物都要经过我,而OpenAI的新玩法是AI带你绕过平台。
而且不止OpenAI,从去年开始,Perplexity和微软也曾推出类似AI购物功能,它们都在试图攻破亚马逊在零售领域的守门人角色。
当然了,理论分析只是一方面,很多人还是会说:AI公司怎么可能打败电商巨头?
虽然结果尚未可知,但历史告诉我们,真正的威胁,或许有时候就是来自圈外。
比如曾经的美国DVD租赁巨头百视达和Netflix。百视达最早全国几千家门店,几乎没人能撼动它的地位。但后来Netflix出现了,最初只是做邮寄DVD的“小角色”,甚至还主动去找百视达,希望合作。结果百视达觉得他们不值一提,直接拒绝。
没想到,随着互联网和宽带普及,Netflix抢先一步转型做线上流媒体,让用户不用出门也能随时看电影。而百视达还沉迷于门店和滞纳金的老模式,错过了机会。最终,Netflix越做越大,百视达被拖垮,彻底破产。
与之类似的还有IBM和微软、诺基亚和苹果……总之,这些案例的共同点是:颠覆往往来自“非同类竞争者”,他们不按规则来,换了一种玩法。
所以今天,OpenAI用AI打入电商,看似不务正业,但谁能保证不会重演旧日名场面?
而且话又说回来了,既然OpenAI ChatGPT可以这么干……国内这些AI助手,是不是也能一样重塑搜索和电商格局。
参考链接:
[1]https://x.com/gdb/status/1972717815703683218?s=46&t=fzKJptGJMpr-yj3MUXd6HA
[2]https://x.com/openai/status/1972708279043367238?s=46&t=fzKJptGJMpr-yj3MUXd6HA
[3]https://x.com/marcb_xyz/status/1972768662840033596?s=46&t=fzKJptGJMpr-yj3MUXd6HA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