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江西景德镇瓷器里的“三交”密码

2025-09-30 11:01

转自:新华网

北京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里,一幅由景德镇陶瓷大学17位艺术家历时一年精心创作的“石榴红·赣出彩”巨幅瓷板画吸引了众多目光。该作品以炽烈的石榴红诠释“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深刻内涵,在釉彩间融汇多民族服饰纹样与井冈山的峥嵘翠色,将各民族的“三交”密码,绘入瓷的肌理、火的记忆。

景德镇陶阳里文化街区丁丁美育陶艺吧的老师正在与前来研学体验的孩子们开心互动,感受陶人的乐趣。 景德镇陶阳里文化街区丁丁美育陶艺吧的老师正在与前来研学体验的孩子们开心互动,感受陶人的乐趣。

陶瓷不仅仅是器物,更是一种文明符号、一种融合媒介。景德镇这座因瓷而立、因瓷而兴的城市,正用泥与火的艺术书写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china故事”。

窑火淬炼“交融味” 跨越历史的“三交”历程

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一件元青花瓷瓶前,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青年艾尼瓦尔正为大家讲解:“看这纹饰,既有汉族的龙凤,又有蒙古族崇尚的蓝白,吸收了多元民族文化风格。从古至今,陶瓷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晶。”一件瓷器,无声诉说着各民族美美与共、交融互鉴的历史,为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提供了最坚实的物证。

如今,这份交融从历史走向现代。多年来,我市以陶瓷文化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以千馆之城创建和旅游景区、研学基地建设为契机,着力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陶瓷创作基地和教育展示平台,积极培育“陶瓷+文旅”“陶瓷+研学”“陶瓷+数字”等新业态,通过打造主题旅游线路、沉浸式研学体验、数字博物馆等方式,让各民族群众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认同。2023年,佳洋陶瓷被命名为江西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024年,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陶瓷与各民族“三交”展陈》被列入全国2024年度旅游促“三交”试点项目。

作为新中国第一家大型陶瓷专题博物馆,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始终坚持以陶瓷文化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发挥馆藏资源优势,开发陶瓷与各民族“三交”展陈项目,通过丰富的陶瓷展品、历史文献和多媒体展示手段,打造具有特色的陶瓷文化展览品牌。面向各族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推出陶瓷创作体验项目,组织开展主题研学活动,与24所院校建立共建机制,深化产学研融合,2024年开展中央专项研学活动66场,参与人数18万人次。以传统节日和重要纪念日为契机,创新开展社会教育与文化服务活动1300余场,2023年至今共接待游客1100万余人次,包含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港澳台同胞及社会各界人士,有力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同时,该馆活化沉浸式展陈激活民族记忆,重点推出“国家记忆友谊使者”、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展、“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红色陶瓷作品展”等主题展览,以陶瓷艺术为纽带,展现各民族共同投身国家建设的鲜活历程。

据了解,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正积极筹备“景瓷汇中华——景德镇陶瓷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展”,以汉唐至新中国的陶瓷发展史为主线,展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历程,让观众通过陶瓷精品直观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泥土塑就“共情味” 传承陶艺的中华瑰宝

如今的瓷都,正成为新时代凝聚民族认同的“活态课堂”。我市以陶瓷技艺传习为纽带,构建起各民族“共学共创”的融合体系。

“一拜敬传承,二拜尊匠心,三拜师恩重!”2025年6月,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与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携手开展的横向课题《景德镇传统柴窑烧成项目》在陶阳里四合窑正式启幕。陶瓷工艺专业的壮族学生姚慧琳表示:“能走进传统柴窑烧制技艺的世界,得到余喜来先生等老一辈匠人的言传身教,非常荣幸。当不同民族的纹样在烧制中相遇,我感觉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以艺术为媒、以职教为基,构建了“课程-活动-实践-就业”四位一体的民族团结教育体系,通过多元化的育人路径,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植学生心灵。

近年来,大批景德镇陶瓷艺术家深入民族地区,积极创作反映民族地区和各民族新生活、新风情、新面貌的陶瓷作品,并通过支教、开办技能提升培训班等形式,助力民族地区培养文化人才。景德镇陶文旅集团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合作,打造壤巴拉非遗景德镇传习基地,深化两地文化交流合作,为偏远牧区的青少年提供免费学习机会,为学员们提升技艺和能力的同时,推动汉藏民族文化交流互动。

为打造民族元素陶瓷设计研发人才高地,景德镇积极对接属地高校建立全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专家库,推动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学院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孵化和储备人才。依托景德镇陶瓷大学及部、省、市陶瓷研究所联合组建民族陶瓷设计研创中心,组建创作研发团队,打造民族元素陶瓷设计研发人才库。2024年,景德镇陶瓷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获批江西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

在陶瓷艺术创作中,汉族艺术家与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创作者相互启发,传统的景德镇技法与少数民族的审美符号、文化故事碰撞出新的火花,形成了互学互鉴、共同进步的生动局面。“陶瓷如民族团结,千度烈焰方成器。”回族企业家丁立军说。2024年的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上,丁立军邀请了各民族青年艺术家担任品牌宣传大使,用作品向大家讲述“陶瓷里的民族故事”,让世界听见中国民族团结的强音,收获了13个国家的参展商以及超2万人次参展者的高度赞誉。

景德镇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搜集整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景德镇响应国家民族政策号召,援建西藏瓷厂等故事。通过讲好一批批景德镇艺术家深入西藏等民族地区开展创作交流以及赴新疆阿克陶支教等文化援疆、技术援疆、研学实践等鲜活故事,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创新铸就“时代味” 致敬文明的共同体意识

景德镇,从未停止创新的脚步。

多年来,景德镇充分发挥陶溪川创意集市、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两个平台以及春秋大集、陶然集等品牌活动的聚集优势,积极为各族创业人员提供创作、展示、交流空间。陶溪川春秋大集以“民族的·世界的”为主题,以中国多民族非遗文化传承、传播、再造为起点,将中国传统文化,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及国际艺术家资源加以汇总,涌现出一大批民族元素的高质量陶瓷艺术精品。

陶溪川党支部书记娜迪热·艾尔肯来自新疆喀什,多年来,她积极发挥头雁作用,一方面通过扩大创业规模带动其他少数民族创客就业,一方面经常与各民族创客一起交流分享创业心得,提振创业信心。陶溪川创意集市现已吸纳各民族创客人数达2.5万余人,其中,少数民族创客在册235人。陶文旅集团积极为民族创客提供生产配套服务、销售渠道支持、创业资金扶植、知识产权保护、综合服务平台,对少数民族商户予以免租、免费宣传及培训、免费入驻陶瓷智造工坊,享受设计、打样、生产、销售等一条龙服务等。2019年以来,累计为少数民族创客代办企业登记注册及变更手续120家,知识产权申请860件。

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景德镇积极参与举办“丝路瓷行——中国陶瓷文化欧洲巡展”“传奇之旅:马可·波罗与丝绸之路上的世界”文物展等活动,举办“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陶瓷产业与地方经济发展”“陶瓷文化与国际交流”等主题论坛,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千年窑火不熄,瓷韵同心绵长。景德镇,正以泥与火的艺术淬炼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璀璨华章。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