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29 19:05
9月29日,是值得十二万中国能建人铭记的日子。
十四年前的今天,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能建由葛洲坝集团、中电工程和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划转的15个省的电力设计、施工和装备企业重组而成。
作为一家“新集团、老企业”,中国能建诞生于电力体制改革浪潮中,成长在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亲历并推动了我国电力事业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从跟跑并跑到全球领先的历史性跨越。
“十四五”以来,中国能建积极践行国资央企新使命,坚决扛起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的时代重任,坚持创新、绿色、数智、融合 核心发展理念,聚焦能源电力水利主责主业,一路追风逐日、劈波斩浪,织绿万里山河,点亮复兴之光,共筑强国之梦,奋力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的能建新篇。
PART.1
勇立潮头:能源革命、水资源安全保障的排头兵
“碳中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是与实现国家第二个百年目标同步的、经济社会低碳转型的里程碑。”9月26日,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杜祥琬在2025国际能源电力工程创新与合作发展论坛上表示。
以碳中和为目标,一场能源革命正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精彩上演。
内蒙古乌兰察布1500兆瓦“风光火储氢一体化”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
在内蒙古库布其沙漠,一个大基地项目正在拔节生长。这里,风机如林、光伏如海。从高空俯瞰中国能建参与建设的全球规模最大的“沙戈荒”风光基地,光伏板犹如长城,锁住万亩沙漠,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既锻造了生态治理的坚固屏障,也成为绿色能源奔涌的源头活水。
在新疆哈密,中国能建哈密5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项目正在运转,14500面定日镜恰似“银色向日葵”与日共舞。项目采用领先的塔式熔盐发电技术,在太阳“睡觉”后,依旧“在岗”,实现24小时不间断发电。
新疆哈密5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项目
“新能源是我们发展战新产业,开辟增长第二曲线的关键方向。”中国能建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倪真说,“十四五”以来,公司新能源业务快速发展,截至2024年底,累计签约12450.6亿元,获取风光新能源投资开发指标是2021年以前总量的31倍。
中国能建不仅是能源电力领域的国家队,还是水安全保障的坚定守护者。
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
9月20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前夕,中国能建投资建设的世界最高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正式启动下闸蓄水。这座水利设施建成后,每年可向塔里木河生态输水34.2亿立方米,缓解下游800余万亩灌区缺水困境。“之前种小麦和核桃是看天吃饭,现在大坝建起来,农田用水有保障!”温宿县尤喀克斯日木村村民图尔贡·谢木西语气里满是对好日子的期盼。
在长江流域,中国能建参建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6座水电站,串起一条横贯1800多公里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实现“一滴水发六次电”。绿色电能涌动长江,持续发挥着发电、防洪、航运、生态保护等多重效益,成为中国治水智慧的生动诠释。
白鹤滩水电站
江河奔流、风光无限,见证着大国能源发展之路。“十四五”以来,面对复杂变化的国际国内能源形势,我国端牢能源饭碗,走出了能源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世界能源转型提供了中国方案。今日中国,发电装机容量达36.5亿千瓦,稳居世界首位。在这段伟大征程中,中国能建始终与国家同频共振,参与建设的发电装机达26亿千瓦,包括70%火电、60%核电常规岛、50%大型水电站、30%新能源,以坚实行动诠释着能源强国的能建担当。
PART.2
新质引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主力军
“中国不仅在加速推进现代化,而且正在重塑全球能源格局。”9月24日,意大利记者梅琳·洛佩兹在随“一带一路”中外媒体采访团参观中国能建后表示。
日前,《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印发,无疑将成为新型储能快速发展的助推器。在这个领域,中国能建勇闯无人区、敢啃硬骨头,攻克压气储能、重力储能、电化学储能等多项“卡脖子”难题,成为全球能源建设领域的“绿色名片”。
“能储一号”全球首座300兆瓦级压气储能电站
压气储能,让空气发电的尖端科技。今年1月9日,在湖北应城,中国能建投资建设的全球首座300兆瓦级压气储能电站——“能储一号”全容量并网发电。“项目的投运必将为我国新型储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湖北省副省长程用文表示。
除了应城项目,中国能建还在山东、甘肃、陕西等地布局了30多座压气储能电站,并率先发布66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电站解决方案,成为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和服务的全球引领者。
吉林松原绿色氢氨醇一体化示范项目
在吉林松原,正上演着让风、光成为人类终极能源——氢能的“魔法”。全球规模最大的吉林松原绿色氢氨醇一体化示范项目的建设,是中国能建在绿色氢氨醇领域推进原始创新的生动注脚。“项目采用绿电直供模式,通过新能源超轻度并网、氢氨醇一体化、柔性制氢多稳态合成氨等世界领先技术,贯通了氢能全产业链条。”项目负责人介绍。
除了在储能、氢能领域的独门绝技,中国能建还能建造“会飞的电站”。在安徽绩溪,一项在中国史无前例的技术照进现实——我国首个可并网的兆瓦级高空风能发电示范项目成功发电,成为高空领域发电的“试验田”“策源地”,对推动高空风能发电技术和产业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项项科技成果,都是中国能建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缩影。
“十四五”期间,中国能建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可再生能源发电、深远海风电、新型储能、绿电制氢、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重点领域,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参加6个央企创新联合体,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6%,形成12大核心技术群,锻造新质生产力硬核引擎,其中新型储能原创技术策源地入选国资委第二批策源地,两家子公司入选“启航企业”,3个项目入选国资委首批“百大工程”,创新浪潮奔涌不息。
在能源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中国能建充分发挥“能源+”优势,推动交能融合、建能融合、数能融合、产能融合成为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助力经济发展“含新量、含绿量、含金量”不断提升。
山东枣菏高速公路交能融合示范项目
全国首个全路域交能融合示范项目、“十四五”国重项目科技示范工程能建大厦二期近零碳建筑、甘肃庆阳“东数西算”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零碳大数据产业园、全球首个10万吨级风光氢融合生物质绿色航油示范项目……一批重大创新工程正从蓝图变为现实,持续为我国能源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这些成就的背后,得益于立体化的创新生态。33位院士专家组成的咨询委员会,以4个院士工作站、8个国家级研发机构为核心的科创体系,“能给尽给、应给尽给”的科创激励机制……一项项实实在在的举措,共同汇聚成了持续的创新力。
PART.3
全球视野: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国家队
9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传来振奋人心的数据:中央企业资产总额增至超90万亿元、利润总额增至2.6万亿元……一串串跃动的数字,勾勒出央企矢志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壮阔图景。
在这场关乎未来的征程中,中国能建正以改革为笔,以创新为墨,绘就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时代画卷。“十四五”以来,企业打出全面深化改革“组合拳”,以系统构建与能建特色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为主线,推动适应性组织建设、专业化整合等重点难点改革,以改革的主动性赢得发展的主动性。
围绕党中央、国务院“要把建筑类央企导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的要求,中国能建聚焦能源电力水利核心主责主业,贯通打造主业内若干条“技术研发-规划设计-工程建设-产业投资-运营维护-装备制造-新材料生产”生态链,从顶层设计入手引领所属企业在集团主产业一盘棋、生态链一张图中明定位、明分工、明进退,破解同质发展和低端内卷,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个作用”,全力在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当先锋、打头阵。
中国能建推动高质量发展暨压降资产负债率攻坚行动启动会
一流的企业,必然拥有一流的管理。中国能建将精益管理作为强基固本的战略支点。树立“精益即增效”核心价值观,围绕市场经营、项目管理等7大业务和战略、组织、制度、考核等4项职能,构建全要素精益化管控和穿透式监管体系,开展以压降资产负债率为主线的“1+5”攻坚行动,将精益思想融入全生命周期管控和全价值链条经营,全面推动发展模式向内涵式增长跃升。
一系列深化改革创新举措,推动企业增加值、功能价值、经济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品牌价值“五个价值”不断提升,规划设计咨询优势、全产业链优势、创新与人才优势、能源产业传统产业融合促进绿色低碳转型优势、国际化与全球资源整合优势“五大优势”日益彰显。
“十四五”前四年,中国能建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143.1%、61.5%、23.4%,年均增长24.9%、12.7%、5.4%。一年一个新台阶,一载一番新气象。
沙特阿尔舒巴赫2.6吉瓦光伏电站
立足中国,联通世界。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蓬勃浪潮中,中国能建“走出去”的步伐越迈越大,全球“朋友圈”越扩越广。
“目前,我们在全球设立6大区域总部、27个次区域中心、265个分支机构,业务范围覆盖147个国家和地区,国际从业人员规模稳定在11万人。”9月16日,倪真在2025“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上的主旨发言中表示。
“十四五”期间,中国能建累计实现境外新签合同1.4万亿元,近五年在“一带一路”沿线累计新签合同额超过6000亿元,稳居中国企业“走出去”第一梯队。
护士长梅西与妈妈们在肯尼亚妇产楼前交谈
在努力做好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同时,中国能建还积极推动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在土耳其保护生物多样性,清理海滩垃圾,点亮海龟回家之路;在肯尼亚凿井引清泉、筑楼护安康,守护妇幼健康;在越南台风、巴基斯坦洪灾、缅甸地震等灾害中,第一时间伸出援手……一个个融入当地的生动实践,都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温馨注脚。
“一直以来,中国能建等中国企业在巴社会责任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2022年巴遭受严重洪灾以来,为灾区人民提供了巨大帮助。”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表示。
踏上新征程,扬帆再启航。站在新的起点,中国能建将永葆守正、创新、实干、担当的奋斗姿态,赓续红色血脉,传承优良传统,与国家战略同频,与时代潮流共进,全面布局新能源、新基建、新装备、新材料四大主赛道,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继续书写属于能建人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