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29 00:02
(来源:金融烽向标)
Summary
周报摘要20250928
8月寿险保费受预定利率切换高增,车险保费维持稳健增长。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保险行业2025年1-8月保险行业保费收入47,998亿元,同比+9.6%;8月单月保险行业保费收入5,913亿元,同比+35.6%。其中1至8月人身险保费收入35,797亿元,同比+11.4%,财产险保费收入12,201亿元,同比+4.7%;8月单月人身险保费收入4,644亿元,同比+49.7%,财产险保费收入1,268亿元,同比+0.9%。8月保费在预定利率切换的背景下保费较快增长,利率下行背景下,分红险占比有望持续提升,产品结构不断改善,潜在利差损压力有望缓解。
国新办会议回顾“十四五”时期国内金融业发展成就,关注后续政策部署。
9月22日周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主要领导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本次新闻发布会不涉及短期政策调整,“十五五”及后续金融改革将在中央统一部署后作进一步沟通。
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市场功能不断健全,有望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
吴清主席提出,近五年,交易所市场股债融资合计达到57.5万亿元,直接融资比重稳中有升,较“十三五”末提升2.8个百分点,达到31.6%。融资端改革持续深化,目前已有3家未盈利科创企业在重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后完成注册,创业板第三套标准也迎来首单受理。“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已披露230单重大资产重组。扎实开展两轮退市制度改革,拓宽多元退出渠道,“十四五”时期共207家公司平稳退市。投资端改革实现重大突破。吴清主席表示,“十四五”期间,证监会坚持投资者利益优先,制定实施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三阶段降费改革全面落地;中央金融办会同证监会和相关部门出台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及实施方案,着力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入市的痛点堵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广至全国等重要举措相继落地,“引长钱、促长投”的改革效果加快显现。截至今年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2%。上市公司主动回报投资者的意识明显增强,近5年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回购派发“红包”合计达到10.6万亿元,比“十三五”增长超过8成,相当于同期股票IPO和再融资金额的2.07倍。我们认为,市场包容性提升有望拓宽投资标的范围;上市公司分红回购规模提升,有助于夯实投资收益;打通各类资金入市堵点,公募基金降费等,也有助于降低投资成本。伴随投融资改革持续推进,资本市场吸引力有望不断增强。
落实政治局会议部署要求,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有望加速推动资金入市。
潘功胜行长指出,“十四五”期间,人民银行探索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货币政策工具,会同证监会创设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工具;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不断健全支持资本市场的长效机制。吴清主席提出,协同发力的稳市机制逐步完善,“十四五”期间,A股市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15.9%,较“十三五”下降2.8个百分点。为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吴清主席表示,将从四个方面持续着力:一是增强多层次市场体系的适配性,以科创板、创业板“两创板”改革为抓手,推进发行上市、并购重组等制度改革,进一步提升制度包容性。二是更好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稳定器”作用,持续强化长周期考核,不断提高跨境投融资便利度。三是持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四是提高监管的精准性、有效性,落实主责主业。我们认为今年以来资本市场稳市机制持续完善,市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增强,有助于提高夏普比率,推动低风险偏好主体资金入市。
年初至今政策定调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叠加货币政策适度宽松,有望持续提振市场情绪。政策鼓励保险作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权益配置有望持续扩大,人身险预定利率调降有望降低险企负债成本。券商方面,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市场交投活跃度保持高位,两融余额扩大,券商业绩修复趋势有望延续。中国香港股票与债券市场相关制度优化调整,有望拓展内地非银机构南向投资机会。保险方面,建议重点关注阳光保险、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和中国财险。证券方面,建议关注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国泰海通和广发证券等头部券商标的。
风险提示
政策不及预期,资本市场波动加大,居民财富增长不及预期,长期利率下行超预期。
正文
1 市场回顾
本周(2025.09.22-2025.09.26,下同)宽基指数回升。环比上周:上证综指+0.21%,深证成指+1.06%,沪深300指数+1.07%,创业板指数+1.96%。
非银方面多数回落,仅保险指数上涨。非银金融(申万)-0.09%,证券Ⅱ(申万)-0.18%,保险Ⅱ(申万)+0.46%,多元金融(申万)-1.51%。
主要个股方面,环比上周:1)券商:中国银河+1.68%,中信证券+1.45%,华泰证券+1.38%,国泰海通+0.75%。2)保险:新华保险+2.67%,中国太保+0.89%,中国人寿+0.58%,中国平安+0.22%。
2 证券板块
2.1 证券业务概况
经纪业务:本周沪深两市累计成交0.68万亿股,成交额11.46万亿元,沪深两市A股日均成交额2.29万亿元,环比上周-7.98%,同比+116.72%。
投行业务:截至2025年9月26日,(1)年内累计IPO承销规模为698.99亿元;(2)再融资承销规模为9650.05亿元,分别达到2024年的112%/ 558%。
信用业务:(1)融资融券:截至9月26日,两融余额24443.17亿元,较上周+1.93%,同比+75.15%,占A股流通市值2.48%。(2)股票质押:截至9月26日,场内外股票质押总市值为30009.43亿元,较上周-0.80%,同比+18.85%。
2.2 证券业务重点图表
3 保险板块
4 流动性追踪
4.1 流动性概况
货币资金面:本周央行开展2.47万亿元逆回购和6000亿元MLF操作,有1.83万亿元逆回购和3000亿元MLF到期,净投放8806亿元。国庆假期前夕资金利率总体下行,而存单利率持续上升。9月22日-9月26日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R001下行25bp至1.33%,R007下行1bp至1.55%,DR007下行3bp至1.53%。SHIBOR隔夜利率下行19bp至1.32%,6个月AAA同业存单收益率上行1bp至1.66%。
债券利率方面,本周债券收益率变动不一,长端利率多数上行,1年期国债收益率基本持平于1.39%,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2bp至1.88%,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5bp至2.22%。
4.2 流动性重点图表
5 行业新闻与公司公告
6 投资建议
投资建议:
年初至今政策定调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叠加货币政策适度宽松,有望持续提振市场情绪。政策鼓励保险作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权益配置有望持续扩大,人身险预定利率调降有望降低险企负债成本。券商方面,资本市场投融资改革持续深化推进,稳市机制完善,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吸引力。市场交投活跃度保持高位,两融余额扩大,券商业绩修复趋势有望延续。
标的方面:
保险方面,建议重点关注阳光保险、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和中国财险。证券方面,建议关注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国泰海通和广发证券等头部券商标的。
7 风险提示
1)政策不及预期:影响资本市场活跃度表现,拖累券商营收;部分政策推出不及预期,或间接令行业创新不及预期。
2)资本市场波动加大:拖累险企和券商投资端表现,造成净利润大幅波动。
3)居民财富增长不及预期:宏观经济复苏放缓,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预期,购买力和需求下降拖累保险负债端表现。
4)长期利率下行超预期:险资资产负债匹配难度加大,拖累净投资收益率水平,潜在“利差损”风险上升。
证券研究报告:《非银行业周报20250928:季度切换在即,积极布局回调后的非银板块》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9月28日
报告撰写:张凯烽 S0100524070006
本报告署名分析师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登记为注册分析师,基于认真审慎的工作态度、专业严谨的研究方法与分析逻辑得出研究结论,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并对本报告的内容和观点负责。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研究人员的研究观点,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研究人员不曾因、不因、也将不会因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意见或观点而直接或间接收到任何形式的补偿。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本账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民生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民生证券研究院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民生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本账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本账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本账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本公司境内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仅为参考之用,并不构成对客户的投资建议,不应被视为买卖任何证券、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本报告所包含的观点及建议并未考虑获取本报告的机构及个人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特殊状况、目标或需要,客户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自身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必要时就法律、商业、财务、税收等方面咨询专家的意见,不应单纯依靠本报告所载的内容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而导致的任何可能的损失负任何责任。
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附属机构可能持有报告中提及的公司所发行证券的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正在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咨询服务等相关服务,本公司的员工可能担任本报告所提及的公司的董事。客户应充分考虑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勿将本报告作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