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动产担保登记破局:甘肃如何用“数字信用”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2025-09-29 17:34

转自:新华财经

在甘肃,一场静默却深刻的金融革命正在逐步改变着西部企业的融资生态。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以下简称“统一登记系统”),这片土地上沉睡的资产正在被一一唤醒,从马铃薯订单到活体肉牛,从光伏电费到取水权证,一系列动产纷纷转化为企业发展的金融“活水”。

动产变现:撬动“轻资产”融资闸门

“牛在圈里吃草,钱已到账上。”临夏州和政县养殖公司负责人至今仍觉得不可思议。通过手机操作,公司饲养的600余头肉牛在统一登记系统完成活体抵押登记,很快就获得了300万元贷款,利率还优惠了0.45个百分点。

类似场景在甘肃多地不断上演。庆阳永和源果品公司以生产设备和存货作抵押,获得甘肃农信990万元贷款,盘活了近2000万元的沉睡资产;民乐县园区水务公司凭借取水权质押,获得兰州银行500万元贷款,开创了甘肃水权融资的先例。

这些转变,都源于统一登记系统的应用。该系统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搭建,提供生产设备、原材料、应收账款等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及查询服务,公示物权权利状况,确定物权优先顺位,提高动产担保交易的效率与透明度,预防和解决权利冲突,增强担保权人权利实现的确定性。统一登记系统提供基于互联网的7×24小时全天候服务,使用十分便捷。

制度破冰:从“砖头瓦块”到“数字信用”

长期以来,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核心症结在于抵押物不足。而统一登记系统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

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统一的登记公示,各类动产和权利获得了金融‘通行证’,解决了‘权利确认难、优先顺位不清’等核心痛点。”如今在甘肃,从农产品加工到新能源建设,从特色养殖到采矿权,越来越多的企业凭借这一“通行证”打开了融资新通道。

工行甘肃省分行通过“信用+存货质押”模式,为甘肃红太阳面业发放2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将企业库存小麦转化为有效抵押资产。光大银行兰州分行针对靖远县风光资源,为“陇电入鲁”新能源项目完成登记并投放贷款1.46亿元,支持清洁能源建设。兰州银行白银分行推出“靖远滩羊贷”,借助应收账款质押为养殖户提供1500万元资金。浦发银行兰州分行以采矿权为质押,为四川鸿林矿业有限公司综合授信2亿元。

统一登记系统统计数据显示,甘肃已将“数字资产”渗透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让更多“轻资产”企业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

创新实践:多元模式激活沉睡资产

在甘肃,统一登记系统的应用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产业特点。

农业领域,建行甘肃省分行搭建的马铃薯产业链平台成为典范。种植户凭借与龙头企业的真实订单进行融资,目前已累计融资1.7亿元。

绿色金融方面,创新更是层出不穷。招商银行兰州分行以应收电费质押,为某光伏项目审批贷款10亿元,融资成本控制在3%以内,期限最长16年;甘肃银行向金昌晶阳电力发放4.8亿元项目贷款,执行2.85%优惠利率。

更值得关注的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也取得突破。平凉崆峒惠农投资公司以后峡水库工程水费收费权质押,获得农业发展银行1亿元绿色贷款,既解决了资金问题,又促进了水资源优化配置。

甘肃路径:动产担保登记从“会用”到“活用”

统一登记系统不是“装完就算”的硬件工程,而是一场把金融基础设施做到厂门口的“流程再造”。2025年起,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用“调研-辅导-督导-宣传”四轮驱动,让登记簿从柜台走进车间、牧场和电站。

调研先行,问题清单直插一线。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及辖内分支机构当年深入蓝天集团、森阳农牧科技等50余家企业,分析研究存货、活体等资产登记运用,形成“问题+方案”双向清单,搭建银企直连双通道。

辅导下沉,营业室里的面对面教学。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点对点走进工行、建行甘肃省分行及招商银行兰州分行、兰州银行等9家省级机构,围绕“扩领域、拓渠道、创模式”进行调研,快速缩短“会用”到“活用”的距离。

督导跟进,半年一次晒成绩。组织各行每半年报送融资情况和典型案例,并从中选取优秀案例进行编发,倒逼银行从“要我用”变为“我要用”。

宣传升温,让企业进门就知道“动产能抵押担保”。在省内各中国人民银行征信查询网点摆放折页,指导银行机构通过公众号、短视频等广泛宣传。

截至2025年8月末,甘肃市场主体通过统一登记系统办理担保登记业务9.87万笔,其中92%以上来自中小微企业,查询27.69万笔。

深远影响:重塑西部金融生态

统一登记系统在甘肃的实践,其意义远超出单纯的业务创新。

首先,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新路径。甘肃的经验表明,欠发达地区完全可以通过业务创新,将地方特色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

其次,它推动了金融服务重心的下沉。传统银行信贷往往青睐重资产、大规模企业,而统一登记系统让银行敢于服务轻资产、中小微企业,实现了金融服务的普惠化。

最重要的是,它正在重塑区域的信用环境。通过统一的登记公示,企业的各类资产和权利变得透明、可追溯,这为构建良好的区域金融生态奠定了基础。

从河西走廊到陇东高原,一场由登记制度变革引发的金融创新正在甘肃深入推进。这条探索之路,不仅关乎金融技术的进步,更关乎发展理念的变革——在数字经济时代,每一个企业的价值都值得被看见,每一份资产的潜力都值得被激活。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统一登记系统不断拓宽我省企业的融资渠道,让每一份有价值的资产都能获得金融认可。”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条路还很长,但甘肃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曾喆)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