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29 15:54
(来源:华龙证券研究)
摘要:
阿里云栖大会落幕,通义大模型七连更新。Qwen3-Max性能跻身全球前三,开源影响力全球领先。Qwen3-Max是目前通义千问系列模型中最大、最强的基础模型。该模型预训练数据量达36T tokens,总参数超过万亿,编程能力和Agent工具调用能力突出。模型性能超过GPT5、Claude Opus 4等,跻身全球前三。阿里通义千问系列模型覆盖全尺寸,全模态,拥有300+开源模型,开源全球第一,全球下载量超6亿,另有超17万个全球衍生模型。我们认为,通义千问的开源生态不仅代表了中国AI技术的全球崛起,更通过降低成本、拓展应用场景和构建自主技术体系,为国内AI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Agent开发框架更新,阿里云百炼平台的模型日均调用量增长15倍。阿里云发布全新Agent开发框架ModelStudio-ADK。随着模型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Agent应用的爆发,过去一年,阿里云百炼平台的模型日均调用量增长了15倍。
提出超级人工智能(ASI)路线,AI基建有望再加码。2025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明确了阿里云的战略路径,提出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是发展出能自我迭代类的超级人工智能ASI。阿里云将通过两大核心路径实施AI战略:第一,通义千问坚定开源开放路线,致力于打造“AI时代的Android”;其二,构建作为“下一代计算机”的超级AI云,为全球提供智能算力网络。为实现战略目标,阿里巴巴将在推进三年3800亿的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的基础上持续追加更大的投入。相较2022年,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将提升10倍。我们认为,以阿里为代表的具备“模型-框架-基础设施”全栈自研能力的平台型公司,在生态构建和长期竞争中优势明显,更能享受AI时代的红利,具备长期价值,有望持续引领国内AI产业发展。从AI产业环节来看,受益于投资加码和建设前置,AI基建仍是最具备确定性环节。同时,随基础模型能力迭代和AI Agent渗透率提升,AI应用将是最具爆发力环节,长期价值凸显。
海外科技巨头加码AI基建,AI闭环加速构建。2025年9月24日消息,OpenAI将与甲骨文、软银在美国新增建设五个大型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作为其“星际之门”(Stargate)计划的关键组成部分,有望在年底前提前实现今年1月提出的10GW算力目标。今年1月,OpenAI、甲骨文与软银就已宣布将共建“星际之门”项目,计划今后4年投资5000亿美元。9月23日,英伟达宣布将向OpenAI投资最高1000亿美元,用于建设总容量达10GW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相当于400万至500万块GPU,约等于英伟达今年的出货总量,是去年的两倍。同时,AI基建巨头甲骨文于9月26日成功筹资180亿美元,据官方公告,本次举债筹得资金将用于资本支出、偿还债务、未来投资或收购、支付现金股息或回购Oracle普通股。海外巨头在AI基建上的扩张步伐可能更为激进。海外AI基建正以空前规模加速推进,以OpenAI、甲骨文和软银合作的“星际之门”项目为代表,这种由国家战略与资本共同驱动的超大规模基建竞赛,凸显算力已成为全球AI竞争的核心战略资源。我们认为,全球AI基建正在同步加速,集群化发展的重要性持续凸显。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中美AI竞争正从“单卡性能”走向“系统级效率”竞争,中国正在用集群建设+开源生态+工程化交付的方式完成AI基建方面的弯道超车。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国内大厂资本开支加速,国内AI基建将为AI应用发展建立坚实的基础,Agent、多模态、AI编程等方向取得突破性进展,建议关注AI基建和AI应用相关标的。维持计算机行业“推荐”评级。建议关注:(1)AI基建:中科曙光(603019.SH)、神州数码(000034.SZ)、浪潮信息(000977.SZ)、首都在线(300846.SZ)、软通动力(301236.SZ)、优刻得-W(688158.SH)、数据港(603881.SH);(2)AI应用:鼎捷数智(300378.SZ)、卓易信息(688258.SH)、索辰科技(688507.SH)、汉得信息(300170.SZ)、金桥信息(603918.SH)、税友股份(603171.SH)、用友网络(600588.SH)。
风险提示:所引用数据资料的误差风险;AI投资力度不及预期;AI产品竞争加剧;重点关注公司业绩不达预期;政策标准出台速度不及预期。
1 一周市场表现
2025年9月22日-9月26日,申万计算机指数下跌0.02%。板块个股涨幅前五名分别为品茗科技(688109.SH)、中威电子(300270.SZ)、中电鑫龙(002298.SZ)、初灵信息(300250.SZ)、概伦电子(688206.SH)。
板块个股跌幅前五名分别为ST创意(300366.SZ)、华胜天成(600410.SH)、同辉信息(430090.BJ)、旋极信息(300324.SZ)、*ST云创(835305.BJ)。
2 行业要闻
2025年9月26日,交通运输部等七部门26日公布《关于“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了“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行动总体目标:到2027年,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行业典型场景广泛应用,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体系落地部署,普及应用一批智能体,建成一批标志性创新工程;到2030年,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交通运输行业,智能综合立体交通网全面推进,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总体水平居世界前列。(来源:中国新闻网)
3 重点公司公告
【恒为科技】2025年9月17日,恒为科技发布公司公告,公司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上海数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5%股份,股票停牌。
【索辰科技】2025年9月18日,索辰科技发布公司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拟收购北京力控元通科技51%股权,并将其作为控股子公司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东软集团】2025年9月19日,东软集团发布公司公告,公司获国内知名汽车厂商56亿元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定点,预计公司将为其供应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涉及总金额在56亿元人民币左右。
4 本周观点
4.1阿里云栖大会落幕,通义大模型七连更新
阿里2025云栖大会将于2025年9月24-25日在杭州召开。会上,阿里通义大模型七连更新,分别是通义旗舰模型Qwen3-Max、基础模型架构Qwen3-Next及系列模型、千问编程模型Qwen3-Coder、开源新一代视觉理解模型Qwen3-VL、开源全模态大模型Qwen3-Omni、通义万相2.5系列模型以及语音大模型通义百聆。
Qwen3-Max性能跻身全球前三,开源影响力全球领先。Qwen3-Max是目前通义千问系列模型中最大、最强的基础模型。该模型预训练数据量达36T tokens,总参数超过万亿,编程能力和Agent工具调用能力突出。模型性能超过GPT5、Claude Opus 4等,跻身全球前三。阿里通义千问系列模型覆盖全尺寸,全模态,拥有300+开源模型,开源全球第一,全球下载量超6亿,另有超17万个全球衍生模型。我们认为,通义千问的开源生态不仅代表了中国AI技术的全球崛起,更通过降低成本、拓展应用场景和构建自主技术体系,为国内AI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Agent开发框架更新,阿里云百炼平台的模型日均调用量增长15倍。阿里云发布全新Agent开发框架ModelStudio-ADK,该框架可帮助企业高效开发具备自主决策、多轮反思和循环执行能力的Agent。随着模型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Agent应用的爆发,过去一年,阿里云百炼平台的模型日均调用量增长了15倍。
提出超级人工智能(ASI)路线,AI基建有望再加码。2025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明确了阿里云的战略路径,提出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是发展出能自我迭代类的超级人工智能ASI。阿里云将通过两大核心路径实施AI战略:第一,通义千问坚定开源开放路线,致力于打造“AI时代的Android”;其二,构建作为“下一代计算机”的超级AI云,为全球提供智能算力网络。为实现战略目标,阿里巴巴将在推进三年3800亿的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的基础上持续追加更大的投入。相较2022年,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将提升10倍。
我们认为,以阿里为代表的具备“模型-框架-基础设施”全栈自研能力的平台型公司,在生态构建和长期竞争中优势明显,更能享受AI时代的红利,具备长期价值,有望持续引领国内AI产业发展。从AI产业环节来看,受益于投资加码和建设前置,AI基建仍是最具备确定性环节。同时,随基础模型能力迭代和AI Agent渗透率提升,AI应用将是最具爆发力环节,长期价值凸显。
4.2海外科技巨头加码AI基建,AI闭环加速构建
2025年9月24日消息,OpenAI将与甲骨文、软银在美国新增建设五个大型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作为其“星际之门”(Stargate)计划的关键组成部分,有望在年底前提前实现今年1月提出的10GW算力目标。今年1月,OpenAI、甲骨文与软银就已宣布将共建“星际之门”项目,计划今后4年投资5000亿美元。9月23日,英伟达宣布将向OpenAI投资最高1000亿美元,用于建设总容量达10GW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相当于400万至500万块GPU,约等于英伟达今年的出货总量,是去年的两倍。
同时,AI基建巨头甲骨文于9月26日成功筹资180亿美元,据官方公告,本次举债筹得资金将用于资本支出、偿还债务、未来投资或收购、支付现金股息或回购Oracle普通股。海外巨头在AI基建上的扩张步伐可能更为激进。
海外AI基建正以空前规模加速推进,以OpenAI、甲骨文和软银合作的“星际之门”项目为代表,这种由国家战略与资本共同驱动的超大规模基建竞赛,凸显算力已成为全球AI竞争的核心战略资源。对国内AI产业发展而言,一方面,我国正在加速构建自主可控的算力基础设施体系,通过“东数西算”等工程优化资源布局,提升绿色高效算力供给;另一方面,我国正在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国产芯片等关键硬件技术突破,降低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同时鼓励企业参与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算力合作,以全球化视野拓展AI应用场景与生态影响力。我们认为,全球AI基建正在同步加速,集群化发展的重要性持续凸显。
5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中美AI竞争正从“单卡性能”走向“系统级效率”竞争,中国正在用集群建设+开源生态+工程化交付的方式完成AI基建方面的弯道超车。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国内大厂资本开支加速,国内AI基建将为AI应用发展建立坚实的基础,Agent、多模态、AI编程等方向取得突破性进展,建议关注AI基建和AI应用相关标的。维持计算机行业“推荐”评级。建议关注:(1)AI基建:中科曙光(603019.SH)、神州数码(000034.SZ)、浪潮信息(000977.SZ)、首都在线(300846.SZ)、软通动力(301236.SZ)、优刻得-W(688158.SH)、数据港(603881.SH);(2)AI应用:鼎捷数智(300378.SZ)、卓易信息(688258.SH)、索辰科技(688507.SH)、汉得信息(300170.SZ)、金桥信息(603918.SH)、税友股份(603171.SH)、用友网络(600588.SH)。
6 风险提示
(1)所引用数据资料的误差风险。本报告数据资料来源于公开数据,将可能对分析结果造成影响。
(2)AI投资力度不及预期。相关技术突破与投资力度关系紧密。
(3)AI产品竞争加剧。竞争加剧可导致价格战。
(4)重点关注公司业绩不达预期。重点关注公司业绩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如果业绩不达预期,会使得公司股价受到影响。
(5)政策标准出台速度不及预期。AI持续发展需政策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