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上市公司在账上算起来白捡了57亿的利润,10万卖掉两家常年亏损、资不抵债的子公司!

2025-09-29 07:09

核心内容一句话总结:

康特隆科技(公司)打算以10万人民币的“白菜价”,卖掉两家常年亏损、资不抵债的子公司,目的是为了“甩包袱”。

详细解读:

1. 交易基本信息

卖的是谁: 康特隆科技的一家全资子公司(卖方)。

卖的是什么: 两家在中国负责销售芯片和电子元件的子公司(目标公司AB)的100%股权。

卖给谁: 一个姓黄的独立个人(买方),与公司无关联。

卖了多少钱: 10万元人民币。

什么时候签的合同: 2025926日(收盘后)。

2. 为什么卖得这么便宜?(关键原因)

这两家要卖的公司是“烂摊子”:

常年亏损:

目标公司A2023年亏了近1500万,最近15个月又亏了2180多万。

目标公司B2023年亏了165万,最近15个月又亏了656万。

资不抵债:

目标公司A20253月底,负债比资产多2592万(负资产)。

两家公司加起来,总负债比总资产多出约56亿元人民币(公告中写“负債淨額總額約為人民幣56億元”)。

简单说,买下这两家公司,等于要接手高达56亿的净负债。 所以10万元的象征性价格,其实是买方承担了巨额债务。

3. 这笔交易对公司有什么好处?

甩掉巨额债务: 这是最主要的目的。卖掉后,这56亿的负债就不再并表到康特隆科技的账上,公司的财务报表会好看很多。

账面上“赚”一大笔: 公司预计通过这次出售,在账面上能录得约57亿元人民币的“利润”。这个利润是怎么来的呢?就是甩掉的56亿负债,减去几乎为零的出售价,再算出来的会计处理。请注意,这57亿是账面利润,公司并没有真的收到57亿现金。

停止失血: 这两家公司一直在亏钱,卖掉它们可以避免未来持续的亏损和运营成本。

集中精力: 公司可以把资源和精力投入到更有前景的领域,比如可再生能源、储能、人工智能等方向的芯片应用。

4. 一个需要注意的细节:应收款分摊

这两家公司外面还有约1215万元的欠款没收回(应收账款)。合同约定,卖掉之后,如果买方能把这些钱要回来,收回来的钱将按70%(买方)和30%(卖方,即康特隆)的比例分成。这意味着公司虽然卖了公司,但还能从旧账中分一杯羹。

5. 对投资者意味着什么?

短期利好: 甩掉不良资产,美化资产负债表,账面出现巨额利润,这通常会被市场解读为利好,可能刺激股价上涨。

长期存疑: 这也暴露了公司原有业务(在中国销售芯片)面临巨大困难。投资者需要关注公司未来在新业务上的转型是否成功。

谨慎看待利润: 要明白那57亿的利润是“纸面富贵”,不代表公司现金流改善。

交易未必完成: 公告提醒,交易还有条件(如买方付款、目标公司内部批准等),存在不确定性。

总结一下:

康特隆科技花了10万块钱,请人(买方)帮忙背走了一个价值56亿的“债务大锅”。虽然没拿到现金,但在账上算起来白捡了57亿的利润,还顺便把两个一直亏钱的累赘给甩掉了。这对公司来说是一次财务上的“大扫除”。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