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28 21:53
6月1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提出要加强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场景创新。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导和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领域的适用性,鼓励更多银企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全力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
近日,获国务院批复的《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在增强资本要素配置能力方面,提出要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创新,探索创新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近年来,深圳持续深化金融领域综合改革试点,在跨境金融、科技金融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性成果和典型经验,持续增强金融服务供给力度。
开思时代是深圳一家聚焦汽车零配件领域的电商平台,以前用户从平台下订单到生产发货前,平台需向源头工厂垫付相应款项。如今,平台与平安银行深圳分行实现数据打通,将用户过往的交易信息、订单流、资金流等数据与金融机构风控交叉验证,用户可以便捷申请信贷支持,平台也无需垫付相关款项,资金全程在银行监管账户向工厂逐级支付。
开思时代金融业务总监王晓川表示,通过系统对接的方式将信息数据传递给银行,在客户授权的情况下得到银行金融的支持,相比传统的业务,效率提高了,资料减少了,而且能根据供应链的场景需求,实时进行订单融资,利息支付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融资成本。
探索商业银行与平台机构协同创新,是深圳推动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创新改革的有益尝试。平安银行深圳分行充分发挥供应链金融服务效能,目前已创新迭代了订单融资、数字贷、经销商融资等业务。今年1至8月,重点支持了深圳先进制造业集群、特色产业集群内的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累计投放超280亿元。
“未来,平安银行将继续深入供应链场景,运用‘金融+科技’的能力不断创新业务模式,持续提升供应链金融‘操作线上化、审批模型化、出账自动化’能力,加强数字供应链金融,推动供应链业务模式创新,为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务,持续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平安银行深圳分行交易银行部副总经理刁恩龙说道。
如今,数字人民币凭借其特性,正在更多应用场景落地。日前,农业银行在深圳劳务实名制与分账制管理平台上线了数字人民币发薪功能,依托数币的去中心化和可追溯能力,实现专款专用,按节点发放,有效防范分包商截留资金等风险。
深圳市罗湖区金融服务署副署长陈佳能表示:“数字人民币是采用智能合约的技术手段,把你要发放的对象精准地定义,资金的使用用途、发放的时间,都可以通过智能合约来实现,由总包单位直接定向发放到农民工的身上。”
目前,深圳已在预付款监管、车险保费支付、供应链跨境结算等场景,实现了数字人民币的应用落地。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末,深圳累计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近3000万个,累计签约预付式经营机构3800家,管理预付资金近31亿元。
农业银行数字人民币创新实验室(深圳)资深专员邹华表示,“我们将推进跨境支付创新,继续拓展跨境支付场景,探索在跨境贸易、供应链金融等领域的应用,降低跨境交易成本,提升结算效率。持续扩大数字人民币在预付资金管理、公积金、保险等领域的应用,通过技术赋能推动金融与民生深度融合,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推动人民币跨境收付便利化、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建立金融支持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模式……目前,深圳在金融领域的一系列改革举措,所取得的制度性成果和典型经验,成功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认可并向全国推广。改革正让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加速流向实体经济,截至2025年6月末,深圳市民营经济贷款余额达4.26万亿元,较年初新增849.75亿元。
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研究中心主任、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吴海峰表示,资本市场要素改革的一大特点是“不设清单”,这极大鼓励了市场主体自主探索。比如资本市场、数字人民币、供应链领域尊重市场的原创精神,让市场的需求来带动资本市场要素的进一步迸发和流动,去赋能产业的提质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