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甘肃:为302株千年古树系上“保险带”

2025-09-28 22:24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豪)9月28日,由甘肃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主办的甘肃省2025年古树名木科普宣传周省级宣传活动暨古树认养认保活动在兰州市启动。

本次活动以“保护古树名木 传承生态文明”为主题,创新引入“保险+认养”的保护新模式。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分公司发布了专为甘肃省千年古树名木设计的保险产品,甘肃省绿化基金会作为投保方,为全省302株树龄千年以上的古树名木进行统一投保。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分公司、甘肃省绿化基金会与古树养护责任单位共同签署认养协议。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豪/摄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分公司、甘肃省绿化基金会与古树养护责任单位共同签署认养协议。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豪/摄

据悉,该保险产品涵盖物化成本、救援维护、三者权益三个方面:一是树木自身保障。对由极端天气影响、野生动物损毁、自然灾害、病虫害风险影响造成的古树名木自身损失进行理赔;二是救援维护保障。即承担古树名木受到自然灾害后产生的额外救援费用,如临时应急费、查勘鉴定费、清理恢复费等;三是第三者权益保障。对树木损毁造成的第三者人身财产损失进行理赔,避免引起法律责任、经济纠纷等问题。

甘肃地处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区域,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古树名木资源丰富独特。现存古树名木94401株,隶属47科110属212种。

现场为兰州市工人文化宫内树龄逾1300年的“唐槐”系上“保险带”。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豪/摄

现场为兰州市工人文化宫内树龄逾1300年的“唐槐”系上“保险带”。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豪/摄

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将古树名木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通过资源普查、挂牌保护、法规建设、科学复壮等一系列举措,完善管理体系,凸显保护成效。

“用保险的方式为古树名木资源保护加码护持,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充分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新颁布的《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相关条款的深入贯彻和落实”,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一级巡视员高建玉表示,此次创新正是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业养护、多方监督”保护新机制的生动实践,期待以此为契机,持续加强宣传引导,让“有生命的文物”更加枝繁叶茂。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