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28 10:28
(来源:明见局)
这段持续6年的贪腐行为,恰好覆盖了他从行长助理到副行长、首席风险管理官的关键晋升期,也是其权力达到顶峰的阶段。
作者|柯柏妮
9月27日,天津市纪委监委通报的5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中,渤海银行原执行董事、副行长、首席风险管理官赵志宏的案例格外引人关注。
这位拥有博士学历、在金融行业深耕38年的高管,在2024年7月以“年龄原因”辞任后,仅一年便因受贿罪获刑十年。
从“风控掌门人”到阶下囚,从高薪高管到刑满释放需年近七旬,赵志宏的人生轨迹转折背后既是个人贪欲的膨胀,也折射出金融领域反腐的深层逻辑。
从建行“老兵”到渤海高管,薪酬曾达551.81万元
赵志宏的金融生涯堪称典型的“精英成长路径”。
公开资料显示,他于1966年出生,1987年从北京财贸学院(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专业本科毕业,随后用17年时间完成学历进阶——2004年获山东大学应用数学硕士学位,2011年拿下大连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职业资格认证为高级经济师。
在加入渤海银行前,赵志宏已在建设银行度过了近28年职业生涯,堪称“建行老兵”。
他从信贷部基层干部起步,逐步晋升至风险管理部资深风险经理、产品创新与管理部副总经理等职,完整经历了信贷管理、风险防控、产品创新等核心环节的历练。
这段经历不仅积累了行业资源,更塑造了其对金融风险的专业认知,也为他日后执掌渤海银行“风控大权”埋下伏笔。
2015年9月,49岁的赵志宏以战略发展总裁的身份加盟渤海银行,正式开启职业生涯的“第二曲线”。
这家2005年成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是当时最年轻的同类机构,也是第一家在发起阶段就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银行,由天津泰达、渣打银行(香港)等7家机构联合发起,2020年完成港股上市。
在渤海银行的9年间,赵志宏的晋升路径清晰且迅速:2016年6月任董事会秘书,2018年1月升行长助理,2020年2月兼任首席风险管理官,同年10月晋升高管核心层任副行长,2022年7月获原银保监会核准董事资格,成为执行董事。
巅峰时期的赵志宏可以说是“手握重权”,据渤海银行招股书披露,他长期分管董事会办公室、风险管理部、信贷审批部、信贷监控部、信息科技部等关键部门,几乎掌控了银行风险防控与战略规划的核心链条。
与之匹配的是优厚的薪酬待遇,2023年其税前薪酬达184.92万元,而2020年巅峰时期更是高达551.81万元。
“风控掌门人”的失守:六年贪腐之路
2024年7月,渤海银行发布公告称,赵志宏因“职业经理人聘期届满且年龄原因”,辞去包括执行董事、副行长、首席风险管理官在内的所有职务。
彼时他刚满58岁,距离常规退休年龄尚有两年,这一“提前卸任”的安排当时并未引发过多猜测。
直到官方通报发布,外界才知晓这只是其贪腐生涯的“阶段性落幕”,而非安全着陆。
天津市纪委监委的通报精准勾勒出赵志宏的贪腐轨迹:2017年-2023年,他在春节等重要节点,多次违规收受下属、客户所送礼金及高档烟酒等礼品,同时存在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最终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被开除党籍、解除劳动关系。
这段持续6年的贪腐行为,恰好覆盖了他从行长助理到副行长、首席风险管理官的关键晋升期,也是其权力达到顶峰的阶段。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赵志宏的核心职责是“风险管理”。作为银行的“风控掌门人”,他本应是防范金融风险、抵御利益输送的第一道防线,却利用分管信贷审批、风险监控的职权便利,成为利益链条的受益者。
从时间线看,赵志宏的卸任与案发存在明显的“时间差”,这恰恰戳破了部分腐败分子妄图“退休避险”的幻象。
在金融反腐实践中,类似“卸任即被查”的案例并不鲜见,这背后是纪检监察机关“终身追责”机制的发力。
天津市纪委监委的通报明确显示,即便已离职其在职期间的违纪违法行为仍被依法追责,印证了“腐败没有保质期,退休不是护身符”的反腐铁律。
个案背后的行业警示:金融反腐与银行合规
赵志宏案是金融领域反腐向纵深推进的缩影,更折射出年轻股份制银行在合规管理上的系统性挑战。
作为最年轻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渤海银行近年来频现合规问题,据公开信息显示,2025年以来该行已连续收到25张罚单,合计被罚金额超500万元,违规领域涵盖授信调查不尽职、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贷后管理缺失等多个方面。
这些罚单所指向的问题,与赵志宏分管期间的职责范围高度重合。2020年至2024年他担任首席风险管理官期间,渤海银行太原分行、合肥分行、宁波分行等多地机构因信贷管理违规受罚,暴露出其主导的风控体系存在明显漏洞。
同时,赵志宏的堕落轨迹对金融行业具有多重警示意义。
其一,高学历与专业背景不等于高道德水平。拥有博士学位的他深谙风险管控逻辑,却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规避监管的“技巧”,这提醒金融机构在人才选拔中需强化“德才兼备”标准。
其二,关键岗位的权力制衡待加强。作为长期分管风控与信贷的高管,赵志宏的权力缺乏有效约束,这种“一言堂”式的管理模式为利益输送提供了空间。
其三,长效反腐机制需持续发力。从2017年首次违纪到2023年收手,长达6年的贪腐行为未被及时发现,暴露出日常监督仍有盲区。
对于渤海银行而言,赵志宏案带来的冲击或许远超个案本身。据悉,该行已连续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在银行业分红总额持续增长的背景下似乎有些不太合理。
2025年7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已核准齐君担任该行首席风险管理官,新任团队能否筑牢合规防线,值得关注。
从建行老兵到阶下囚,从风控专家到腐败分子,赵志宏的人生转折令人唏嘘。
对于整个金融行业而言,唯有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风险管理真正覆盖到“人”的风险,才能实现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谨慎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