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28 14:05
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9月28电(记者刘玉龙、郝菁、王钊)“回顾公司发展历程,不管是液晶显示材料高市占率,还是光刻胶树脂材料取得关键性突破,都是产业发展带动企业发展。”北京八亿时空液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赵雷近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说,选择布局产业需要、社会需要、国家需要的领域,对企业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赵雷表示,在国产替代趋势及政策支持下,八亿时空从显示材料向半导体材料延伸,今年有望形成新的业绩贡献。公司将依据市场情况逐步扩大产能,计划未来五年具备年产200-300吨高端光刻胶树脂的生产能力,并将持续加大新产品技术研发工作,使公司具备持续的科技创新能力。
合成生产车间
——主营稳健,新业务研发和折旧加大拖累净利润
2025年上半年,八亿时空营业收入4.15亿元,同比增长10.63%,净利润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经营现金流净额由正转负。
对此,赵雷表示,八亿时空主营液晶显示业务近几年稳健增长,净利润同比下滑主要是研发投入和新建项目折旧导致的。
“今年上半年,我们的研发投入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00万元左右,折旧增加了约1300万元,假如扣除这两块支出,实际上公司净利润是增长的。”赵雷说,液晶业务经营活动的现金流也是稳健的,公司将持续做好资金管理工作,确保财务安全。
展望下半年,赵雷说,公司后续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聚焦核心技术突破,全力支撑产品创新与市场竞争力提升,并加速技术成果转化。
混晶生产车间
市场拓展与客户深耕方面,继续巩固国内面板市场,扩大海外OLED材料业务份额;深化与京东方等战略客户的合作,拓展车载、电竞等细分场景需求。
技术驱动与产品升级方面,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优化液晶材料性能,推动光刻胶树脂、PSPI等新产品量产;强化与下游面板企业的技术协同,提升产品指标和性价比。
赵雷说,在巩固液晶显示材料业务优势的基础上,八亿时空将加大半导体材料业务布局,包括推动光刻胶树脂正式量产,实现亿元收入目标;加快聚酰亚胺材料认证,争取下半年形成订单等。
“研发投入和折旧,会对净利润形成拖累,但公司的业务是健康的,我们管理层很有信心实现业务发展和提升经营业绩。”赵雷说。
——推动光刻胶树脂正式量产,力争实现亿元收入目标
今年7月21日,八亿时空在浙江上虞电子材料基地的高端半导体光刻胶树脂产线正式建成,这是百吨级半导体KrF光刻胶树脂高自动化柔性/量产双产线。
赵雷提出,双产线模式深耕光刻胶树脂材料领域。他介绍,现阶段半导体光刻胶树脂下游客户基本还处在和客户研发送样阶段,柔性产线可以激活研发生态,填补国内专用中试平台空白,助力厂商极大缩短认证周期,推动国产光刻胶加速迭代。量产线则能保障验证完成后客户供应链的稳定。
记者获悉,八亿时空目前已经建设完成的可供应客户100T-150T/a树脂的需求;未来随着客户项目不断验证完成,需求持续释放,在2025年内会新增一条百吨级别的量产线;同时规划了2026年更大级别的量产线;预计在2026年可保障200-300T/a的树脂产能储备。
“预计2025年下半年光刻胶树脂会实现千万级别的收入规模。”赵雷说,目前,高端光刻胶国内需求规模大,而国产化率较低,树脂占光刻胶的成本约50%,未来随着光刻胶国产化比例的提升以及公司在多家客户中出货量的增加,该业务的收入水平还将继续提升,项目达产后预计营收规模超亿元。
——选择正确的赛道
八亿时空成立于2004年7月,于2020年1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挂牌上市,主要从事显示用液晶材料、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有机电致发光材料(OLED)、聚酰亚胺(PI)、光刻胶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事实上,IT是八亿时空的“第一桶金”。1992年,赵雷成立了八亿时空电脑公司,创立“八亿时空”电脑品牌,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1999年3月,“中关村在线”成功上线,成为八亿时空的主要业务之一。
“2003年左右,随着互联网的爆发式普及,电脑市场整机、配件成本越来越低,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产品没有独一性、先进性。”赵雷说,找不到合适的方向,公司往前发展就很困难。
几经研究后,赵雷将“中关村在线”出售,选择了投资新型显示材料项目。
“当时国内‘缺芯少屏’,液晶技术更被国外企业垄断,我们觉得新型显示材料在未来必将成为国家大力发展的产业。”赵雷说,真正干起来发现难度远超预期,资金、技术、设备、厂房都需要持续的投资。所幸,八亿时空最终取得了液晶材料的专利突破,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液晶材料的国产化。此后,公司经营规模逐渐扩大,在业内得到认可。
八亿时空资料显示,公司在全球面板行业液晶材料市占率位居前三,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
检测分析室
2020年八亿时空科创板上市后,赵雷再次思考公司新的增长点。基于半导体光刻胶行业长期面临“研发缺料、量产缺货”的双重挑战,八亿时空决定做光刻胶相关材料。
“经历IT、液晶显示材料、光刻胶树脂三大领域的跨越,在我看来核心都是要选择技术壁垒高、国内急需突破的环节进攻。”赵雷说,尽管液晶材料和光刻胶树脂应用领域不同,但八亿时空在液晶材料研发中积累的高分子化学合成、材料纯化、精密工艺控制等技术,为公司攻克KrF光刻胶树脂的分子结构设计、金属杂质控制等难题奠定了基础,同时公司依托在液晶材料领域的化学合成、材料纯化、精益管理等方面的系统性优势和经验,成功支撑了光刻胶树脂的研发和量产。
——强化战略布局的前瞻性与需求导向
赵雷表示,除了技术积累与创新能力的延续性外,企业发展还要强化战略布局的前瞻性与需求导向,深度绑定下游客户是八亿时空成功的关键。他举例说,高性能电视用液晶材料解决了客户在高性能电视产品上出现的残像、污渍等问题,从而成功获得认可并实现量产。针对光刻胶树脂长期依赖进口、供应链断档的行业痛点,公司率先建成百吨级双产线模式,覆盖从研发小试到规模量产的全链条需求。
“尽管公司在光刻胶树脂领域取得突破,但国产替代仍面临认证周期长、客户黏性低等挑战。”赵雷说,经验表明,实现高端材料自主可控需坚持三点:技术路径创新、产业链生态共建、政策与资本的长周期支持。同时,实现技术突破和国产替代,需要企业有前瞻的战略眼光、长期投入的决心、扎实的研发体系、紧密的产业协同以及卓越的产业化能力。
赵雷还指出,国产替代不能盲目跟进,应优先选择那些国内市场巨大、但对外依存度高、存在供应链风险的领域。公司选择的液晶材料和光刻胶树脂,正是这样的领域,成功突破后能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