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28 14:24
传统零售商超,没有回头路可走。
结合不同业务板块,即时零售成了大润发在危难之际的救命稻草,尤其是推出的自有APP“大润发优鲜”的贡献,使得2025财年线上业务的占比高达36.5%。大润发的即时零售业务具体体现在以门店为圆心,超20000+SKU覆盖半径5公里以内的消费者,手机下单、线下送达,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的即时需求。大润发作为传统商超界的知名品牌,无需从0开始去建立消费者信任,有数据显示大润发优鲜的用户复购率已经提升到45%。不可否认,即时零售是如今巨头们纷纷争夺的焦点,大润发借此也实现了困境反转。只是如果细看财报不难发现,大润发的扭亏为盈可能更多来自于对成本的极致压缩。根据此前财报发布后的官方回应,营收下降主要是因为关闭长期亏损门店,净利润增长主要是对各项支出的压缩。财报显示,2025财年仅销售及营销开支这一项费用就减少了29.5亿,同比下降16.2%,这还不包括缩减的5.4亿行政费用和3.9亿财务费用。“缩衣节食”带来的效果的确相当明显,截止到2025财年末,高新零售的总负债为355.45亿,同比下降8.7%。大变动主要体现在组织架构上的调整,今年5月,大润发把五大营运区调整为四个,力求整合提效。同时,大润发关闭了多家经营状况不佳的线下卖场,有消费者在线下甚至看到大润发让出了部分超市区域对外出租;不仅如此,大润发还通过裁员2200多人来缩减开支,人事开支方面减少了9.81亿。产品方面,大润发主要侧重于低价路线,陆续推出“加量不加价”等多个促销系列。这一策略的优势主要得益于大润发长期以来对下沉市场的深耕,超500家门店中三四线城市的占比近60%,对于这一价格更敏感的目标消费群体而言,低价策略无疑能够吸引来更大的客流量。只是这一策略所带来的推动作用究竟能够持续多久,目前还不好说。原因在于靠缩减开支所带来的利润回升只能管一时,况且低价策略虽然能够吸引到更多的消费者,但也直接影响了自身的利润率表现,2025财年大润发的经营利润率只有2%。那么,如果拉长时间来看,大润发如何把2025财年业绩的“回光返照”真正变成“明日朝阳”呢?未来还能靠什么自救?据国家统计局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1~8月全国网上零售额为9.98万亿,同比增长9.6%;实物商品零售额近8.1万亿,同比增长6.4%。在此背景下,以大润发为代表的零售商超未来又该如何自救?目前国内零售商超有以下几种业态:以山姆为代表的会员制超市、美团和京东等巨头扎堆涌入的硬折扣门店,除此之外还包括以胖东来为代表偏居一隅的小而美品牌。山姆会员店作为最近几年表现最为亮眼的零售业态,截止到目前在国内的会员数量已经突破500万,每年仅会员费的收入就超过13亿,营收方面更是早已突破千亿大关;进入到2025年硬折扣赛道的热度开始飙升,京东连续开出了多家折扣超市、美团通过快乐猴来抢占市场,除此之外还有物美超值等品牌,扎堆涌入的巨头都在试图通过高质低价的产品吸引消费者;更不用说还有名副其实的网红超市胖东来,长期以来都是热搜常客。或许是不想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又或者仍未看清未来的方向,大润发在策略选择方面选择双业态并行,在线下分别开出了大润发Super和M会员店。结合所公布的2025财年数据,大润发旗下拥有33家大润发Super和7家M会员店。先来看大润发Super,从定位上来说属于主打社区店的中型超市,门店面积普遍在1500~3000平之间。和传统的大卖场模式不同,大润发Super精选了5000多款商品,有20%左右的商品主打低价来吸引消费者,2025财年大润发Super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5.9%,基本已经将该业态跑通。再来看主要位于华东地区二三线城市的M会员店,大润发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开出了7家门店,会员数量超过36万,会员费收入也高达3600万元。尽管大部分的会员店都是由原本的大卖场改造而来,不过大润发的优势在于自有物业能够更有利于扩张。双管齐下的策略下,部分大卖场经过调改后已经开始步入正轨。9月21日,大润发官方发布数据称,曾经在全国首屈一指的昆山店爆改后开业首日销售额高达575万,吸引了超过3万人次到店。归根结底,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通常更加注重产品性价比和服务。对公司而言要想做到这两点,供应链端的努力必不可少,这也是为什么包括京东在内的众多巨头切入零售行业时都会把供应链放在战略高度上。从这个角度出发,反腐查高管只是大润发的控股股东德弘资本迈出“不破不立”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