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海外创新中心,正重新定义中国汽车的全球化之路

2025-09-28 12:12

借助电动化带来的产业赋能加持,中国汽车从4年前开始重新开启出口增量的新征程,2023年,中国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但长时间以来,“出海”几乎成了中国汽车全球化的代名词,在此过程中,无论是整车出口,还是在海外市场建厂,全球各地消费者看到的,仍是一辆辆来自中国的汽车,但如何深入地向海外消费者展现品牌价值,又如何结合海外市场的本土化来打造技术优势,仍是中国车企在不断增长的出口数字中,需要探寻的全球化道路。

而作为中国汽车全球化布局的代表,在全球拥有5大造型中心、五大工程研发中心以及众多实验场地的吉利汽车,正成为中国车企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与创新体系的缩影。

吉利欧洲创新中心Uni3 文中图片均来自吉利汽车官网

近日,吉利汽车首次通过直播形式揭秘位于哥德堡的瑞典研发中心,这座建立于吉利欧洲创新中心Uni3之中的研发中心,系统展示了其如何将欧洲工程基因与中国智造深度融合,推动吉利在全球汽车技术竞争中的占得先机。

Uni3的独特首先源于其具备的地理位置优势,坐落于北欧交通枢纽哥德堡,不仅便于吉利融入欧洲汽车生态圈,同样也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当地复杂多样的气候与地形条件进行车辆严苛验证。

此外,园区内汇聚了来自40多个国家的2000余名工程师,毗邻林德霍尔姆科技园,与沃尔沃、极星、丰田等企业及上百家初创公司共同构建了成熟的汽车产业生态。

而瑞典研发中心则是吉利全球架构与安全体系的诞生地,据吉利介绍,从智能辅助驾驶到动力技术,从动态控制到安全体系,瑞研在多个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拥有超过2000项专利,该研发中心也成为吉利全球化研发战略的技术高地与创新引擎。

立足沃尔沃对于安全的开发理念和标准,瑞典研发中心在安全技术领域的研发成果尤为显著,结合中国智能制造的技术与品质,吉利也就此打造出独有的全域安全体系。

在直播中,吉利展示了极氪9X的部分安全设计与参数,该车型车身扭转刚度达41600N·m/deg,搭载“十宫格”门槛梁、“第三吸能盒”等专利安全设计,在50km/h正面柱碰、105km/h后碰等严苛测试中均表现优异。

对于智能化时代的安全考量,瑞典研发中心则打造出“失效安全”方案,以及基于现代加密算法的车辆网络安全保护系统。

在瑞典研发中心,吉利还开发了CMA、SEA、GEA等覆盖燃油到纯电的整车架构,并在吉利、领克、极氪、沃尔沃等品牌上广泛应用。

如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所言:“全球汽车产业的融合,是为了打造更扎实的基本功。”通过吉利全球各大创新中心的打造,其全球化已不再是单纯的产品输出,而是体系化能力与全球接轨的展现。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吉利欧洲创新中心只是中国汽车行业全球化转型的一个切片。从比亚迪在欧洲的电池工厂与设计研发,到长城在泰国的新能源创新布局,再到奇瑞在南美的研发合作,这些动作共同说明,中国车企的全球化战略已进入纵深阶段。

不止于研发领域的互联互通,在新能源、智能驾驶等关键领域,中国车企甚至正在从“跟随”转向“共建”甚至“领跑”。

尽管从前期布局来看,中国车企的海外创新、设计、研发中心,仍以接轨国际标准,以及汲取传统汽车价值塑造而设立,但随着这些海外中心对于全球汽车人才的整合,以及其对于海外消费者需求理解的加深与品牌国际化形象的提升,未来,中国汽车也将不再仅仅是“市场进入者”,而是会在新的全球化体系下,以“技术共创者”“标准塑造者”的身份真正走向全球竞争。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