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26 07:35
氟化工行业,作为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含氟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与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氟化工行业正面临着产业链升级的迫切需求。
氟化工定义
氟化工产业以萤石资源为基础,形成了从基础无机氟化物到高性能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的完整产业链,其产品凭借耐腐蚀、耐高低温、化学稳定性极佳等特殊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半导体、新能源、医药等高端领域。
氟化工行业发展政策
近年来,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氟化工产业发展,如《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等。政策发布和实施将为氟化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广阔的市场前景,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具体政策内容如下图所示:
氟化工行业发展现状
1.氟化工主要产品产量
得益于丰富的萤石资源,我国氟化工产业规模快速壮大,产业布局日趋完善。目前我国有氟化工企业上千家,形成了完整的氟化工产业链。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氟化工行业调研分析及市场预测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氟化工主要产品产量达到约410.5万吨,较上年增长1.2%。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氟化工主要产品产量将达到435.1万吨。
2.含氟精细化学品
含氟精细化学品包括含氟有机中间体、含氟电子化学品、含氟表面活性剂、锂电用含氟精细化学品等。六氟磷酸锂主要用作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材料,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的需求迅速增长,六氟磷酸锂作为其核心材料之一,其需求也随之增加。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六氟磷酸锂行业市场前景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六氟磷酸锂出货量达到20.8万吨,同比增长23.1%。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全球六氟磷酸锂出货量将达到23.9万吨。
3.氢氟酸主要企业产能
中国有众多无水氟化氢重点生产企业,如内蒙古金鄂博、瓮福集团、浙江巨化等,这些企业凭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完善的产业链布局。2024年这些企业氢氟酸总产能合计约为384.3万吨/年,约占全球总产能的87%。
4.重点企业布局情况
中国氟化工行业已形成以巨化股份、多氟多、昊华科技、永和股份、三美股份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集群,这些企业通过技术迭代、产业链整合和多元化布局,在制冷剂、含氟聚合物、新能源材料等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5.企业潜力排行榜
氟化工行业呈现高端替代加速、资源整合深化、应用场景裂变三大趋势。技术端,半导体级电子化学品(如5nm蚀刻液)、新能源材料(PVDF、LiFSI)及第四代制冷剂(HFOs)成为创新主战场,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5%-8%。资源端,萤石开采环保门槛提高推动集中度提升,龙头企业通过参股矿山、磷矿提氟技术突破缓解资源约束。市场端,2025年新能源领域需求占比将超40%,半导体配套材料国产化率突破50%,但核心专利(如PFA生产工艺)仍受制于外企。挑战在于欧盟碳关税增加出口成本、萤石品位下降导致提纯难度加大。预计2026年行业规模突破1300亿元,具备全产业链布局、绑定头部客户、攻克“卡脖子”技术的企业将主导新一轮增长。
氟化工行业重点企业
1.巨化股份
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基本化工原料、食品包装材料、氟化工原料及后续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巨化股份的主要产品是氟化工原料、制冷剂、含氟聚合物材料、含氟精细化学品、食品包装材料、石化材料、基础化工。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3.31亿元,同比增长10.36%;实现归母净利润20.51亿元,同比增长145.92%。2025年上半年主营产品包括制冷剂、石化材料、基础化工产品及其他,营收分别占整体的46.00%、15.14%、10.88%。
2.多氟多
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高性能无机氟化物、电子化学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等领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多氟多的主要产品是无水氟化铝、高分子比冰晶石、无水氟化氢。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3.28亿元,同比下降6.1%;实现归母净利润0.51亿元,同比下降27.14%。2025年上半年主营产品包括新能源材料、氟基新材料、新能源电池,营收分别占整体的34.97%、30.39%、25.30%。
3.东岳集团
东岳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化工业务的中国香港投资控股公司。东岳集团通过五大分部运营。制冷剂分部从事制冷剂的生产及销售。高分子材料分部从事高分子材料的生产及销售。有机硅分部从事有机硅的生产及销售。二氯化烷、聚氯乙烯(PVC)及烧碱分部从事二氯化烷、PVC及烧碱的生产及销售。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4.63亿元,同比增长2.78%;实现归母净利润7.79亿元,同比增长152.9%。2025年上半年主营产品包括有机硅、制冷剂、高分子材料,营收分别占整体的31.07%、30.71%、25.99%。
4.三美股份
浙江三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氟碳化学品和无机氟产品等氟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三美股份的主要产品是氟制冷剂、氟发泡剂、氟化氢。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28亿元,同比增长38.63%;实现归母净利润9.95亿元,同比增长159.11%。2025年上半年主营产品包括氟制冷剂、氟化氢、发泡剂,营收分别占整体的85.55%、9.77%、3.46%。
5.昊华科技
昊华化工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高端氟材料、电子化学品、高端制造化工材料及碳减排等。昊华科技的主要产品是公司氟化工产业链完整,涉及氟碳化学品、氟聚合物、氟精细化学品和含氟锂电材料等,包含制冷剂、灭火剂、氟树脂、氟橡胶、含氟中间体、电解液等多样化产品,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强。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7.6亿元,同比增长124.34%;实现归母净利润6.45亿元,同比增长74.32%。2025年上半年主营产品包括高端氟材料、高端制造化工材料、工程技术服务,营收分别占整体的59.91%、19.42%、11.61%。
氟化工行业发展前景
1.技术突破驱动产业高端化转型
中国氟化工行业正通过核心技术攻关实现从基础原料向高附加值产品的跃迁。在含氟聚合物领域,国产聚四氟乙烯(PTFE)材料突破纳米级改性技术,耐温性与绝缘性能显著提升,满足5G基站高频PCB板及半导体封装需求;电子级氢氟酸纯度达99.9999%,打破芯片清洗剂长期进口依赖。氟橡胶与全氟聚醚等特种材料在航空航天密封件、火箭润滑油领域实现国产化替代。技术升级推动行业从低端制冷剂生产转向高端材料制造,破解“大而不强”的产业结构困境。
2.绿色转型构建可持续发展基础
行业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通过环保工艺革新降低环境负荷。第四代制冷剂(HFOs)全面替代传统高全球变暖潜值(GWP)产品,其臭氧消耗值为零且GWP极低;无汞催化法技术普及使制冷剂生产成本降低20%,副产物三氟甲烷(HFC-23)实现资源化利用。绿色转型既满足《基加利修正案》国际履约要求,又通过能效优化降低企业合规风险,为行业参与全球竞争提供环保准入资格。
3.产业链协同提升资源自主可控
依托“萤石-氢氟酸-精细化学品”垂直整合模式,破解资源与技术双重约束。萤石资源通过共生矿回收技术(如包钢稀土伴生氟资源利用)提高采收率40%;电子级氟化氢、六氟磷酸锂等关键材料国产化率突破70%,保障新能源电池与半导体供应链安全。产业链协同降低对外依存度,使我国从萤石出口国转型为高端氟产品制造国,应对国际贸易壁垒能力显著增强。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遗漏与不足,欢迎指正!
中商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