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26 12:01
(来源:中国宝武)
邂逅 · 3378 期 · 11440 篇
编 者 按
“诚信、创新、绿色、协同”是宝武的价值观。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钢铁企业,宝武近年来聚焦“做强做优”,并把“做强”放在第一位。在国务院国资委的指导下,宝武大力推动专业化整合,优化产业布局,构建“1+3+2”产业组合,并在此基础上,将大力推动内部协同作为改革的重点,聚焦打造采购、制造、营销、物流、研发5大专业领域协同体系,构建起一张覆盖全价值链的协同网络,将协同作为整合资源、倍增价值的能量源泉与发展动力,打造宝武的系统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宝武钢铁产能登顶全球之时,“大”早已不再是终极目标。中国宝武党委一届十次全委(扩大)会、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及第十七期决策人研修都旗帜鲜明地将“深化整合协同”确立为新阶段的战略支点。宝武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望明强调:新战略深化“1+3+2”产业间协同;新阶段要提升“老大变强大”的价值创造能力。
宝武近30家成员单位构成庞大采购网络,目前既存在集团层面的集中采购,也存在各二级单位的分散采购。如何让分散的采购需求凝聚成议价合力?又如何让简单的“拼单”升级为体系化工程?采购协同,正是这把开启价值之门的钥匙。
集团公司的采购协同,不是简单的集中采购,也不仅仅是为了“拼单”与“砍价”,而是基于战略导向、市场导向和价值导向的系统性工程,通过整合需求、优化流程、共享资源、统一标准、管控风险、深化合作,在成本降低、效率提升、风险抵御、质量保障和战略支撑等多个维度创造价值,超越传统降本逻辑,成为驱动全链条升级的战略引擎,最终实现“1+1>2”的聚合效应。
自去年以来,集团公司将煤炭采购、工业品备件库存管理作为公司级协同项目,并着力构建有效的协同机制、科学的资源分配体系、统一的数字化平台和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将集团化的规模优势、组织协同优势和专业能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供应链竞争优势和“真金白银”的经济价值。仅今年上半年,全集团协同效益已达约4亿元,其中采购领域贡献超2.5亿元。
实践突破:
大宗原料协同降本与风险抵御
一段时间,进口煤的全球价格如潮汐般起伏不定,当远洋货轮载着钢铁“粮草”破浪而来,宝武各钢铁基地围绕这项进口大宗原燃的采购曾如孤舟航行,既面临价格波动的惊涛,也承受着库存积压的暗礁。如何破局?一张以“协同”为罗盘的航海图正徐徐展开——通过多基地合力统采、信息共享、资源联动,不仅压降采购成本,更构筑起抵御市场风浪的坚固船队。
“协同绝非简单拼凑,而需精密导航。”宝武将该项大宗原燃料协同宗旨锚定为“快速、高效、增值,实现集团利益最大化”,并确立四大原则:统谈分签、分头执行,确保效率与灵活性并存;信息、资源、利益三共享,打破孤岛壁垒;新品种“先开发先使用”,鼓励创新探索;聚焦“最大公约数”,凝聚最大合力。专人按月组织推进会,收集需求、共享情报、捕捉协同契机,让经验交流成为破浪前行的灯塔。
协同之力在江海之间激荡出真金白银的浪花。2024年年底,集团内两大钢铁基地首度“拼船”破冰,共享同一船进口煤炭资源,为江内基地节约进江物流成本约百万元,印证了“外轮减载进江”的降本实效。基于协同模式深度探索,2025年,按照统谈分签模式,集团内某钢铁基地新增进口煤长协资源替换高成本国内同类品种,季度降本近千万元,为未来低成本拓展资源渠道铺平航路。
这张协同航海图的价值坐标清晰可见:其一,化整为零,变“大吨位采购”为“小批量、多批次”灵活补给,缓解资金与库存压力;其二,成为抵御库存跌价风险的“压舱石”,显著减少“两金”占用;其三,借力“外轮减载进江”模式,持续优化物流成本;其四,打造经验共享的“顺风船”,降低试验成本,加速资源版图开拓。通过采购协同,许多管理者感慨道,协同并非一时一地的权宜之计,而是锚定价值港湾,构筑长期可持续韧性供应链的深水良港。
模式创新:
供应链协同驱动多维度价值创造
在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下,传统的比价压价采购策略逐渐显现局限性——过度压价可能损害质量与供应链稳定性。当显性价格降本触及“天花板”后,宝武通过供应链深度协同与价值共创开辟了新的路径:将采购管理向上下游两端延伸,形成“四新”(新材料、新产品、新装备、新技术)等协同降本创新实践。
自2024年起,宝武旗下欧冶工业品通过“三类项目、四种类别、五个来源、六个价值维度”的综合解决方案,联合供应商和宝武集采用户开展“四新”项目合作,对接供应链技术优势与宝武广阔应用场景,推动降本、提效、节能等多维度价值创造。作为供应链“桥梁纽带”,欧冶工业品通过促进技术研发与现场应用,构建开放生态,引导各方从关注采购价格转向“总拥有成本”(TCO)视角。2022-2025年上半年,通过“四新”项目、物料替代和采购模式创新等三种方式,在宝武各基地共推进实施1676项TCO项目,累计降本创效约20亿元。2025年,欧冶工业品推动“四新”向2.0版升级,强化科创引领,携手高校、科研院所、专精特新企业、优秀供应商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以钢铁行业烟气脱硝治理为例:传统低价采购高温催化剂产品导致产品活性不足、用户能耗成本居高不下。为了帮助用户实现高性价比采购,欧冶工业品推出“四新”协同降本创效的综合解决方案。一是整合宝武多基地催化剂采购需求;二是搭建技术交流平台,推动多家供应商深入现场、适配用户需求;三是结合各基地产线差异定制个性化全生命周期方案,为用户算好从产品采购到后期使用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经济账,并应用行业先进的低温催化材料,实现脱硝率与能耗指标双优。通过供应商创新、用户场景支持、欧冶工业品全流程管控的三方协同,2025年,宝钢股份宝山基地焦炉率先成为试点“验金石”,新型低温催化剂总成本优化方案效果显著,随后快速推广至东山基地焦炉。截至上半年,两基地的低温催化剂项目实现总成本降低约340万元,减碳约8500吨,预计未来3年累计节省煤气费用约2500万元。
“四新”模式本质是通过供应链协同,推动科技创新,解决用户痛点。项目牵头部门体系化策划推进项目,供应商及科研院所提供技术成果、匹配现场需求,用户开放场景并共享成果,最终通过授权代理、贴牌分润、股权合作等模式,实现降本创效与价值共享,让协同释放价值红利,实现从“采购应急保供”到“供应链服务主动赋能”,跨越单纯采购降低成本的减法,更是综合多维度解决方案创新的竞争力的乘方。
效能优化:
备件“三互”协同体系压降库存资金
钢铁基地的备件库存管理是平衡生产保障与成本控制的关键。传统分散管理模式容易导致重复储备、长龄库存积压,是困扰钢铁企业的一大难题。欧冶工业品站在让全集团备件库存“动起来”、让储备结构更合理的角度,给出了解决路径:构建“信息互联—资源互备—库存互通”协同体系,以备件全生命周期管理,带动库存资金压降,去存量、控增量,从机旁库互联、备件联储联备、长龄库存压降三个层面与钢铁主业深度协同。
在信息互联方面,通过在集团内推进机旁库存数据联通工作,逐步搭建统一的数字化平台,目前已完成11个主要钢铁基地的机旁库存数据互联,涉及库存金额20多亿元。通过PSCS系统,快速查询各基地机旁库存情况,为紧急备件调配提供便利。其中,首家备件全生命周期管理试点单位——宝钢股份梅钢公司,截至7月累计为单价2万元以上的800多项计件备件赋予唯一“识别编码”,实现了从入库、领用、修复到报废的全流程数据跟踪和收集,为精准化库存管理提供了关键基础数据。目前,中南钢铁中南股份也正同步开展类似试点。
资源互备方面,2024年12月,首批用途广、用量大的备库物料联储联备工作落地,开启了“集中储备、分散使用”的全新模式。截至7月,“畅”类常规备件(使用周期1-3年的物料,以某电气品牌类物料为主)联储联备规模已扩大至211万元,避免了各基地的重复储备。
库存互通方面,宝钢股份四大基地实施了“跨基地领用” 机制,通过共享自有库存,对3年以上库龄库存实行“六折”领用模式(领用方承担60%费用,库存方承担40%),进一步盘活了低效库存资产,截至目前已有300多批次库存得到削减。
这一协同体系成效逐步释放,截至目前,集团内各钢铁基地资材备件库存金额较集采前降低50.4%,7月份同比2024年下降15%,其中5年以上长龄库存金额同比下降7.9%。
信息互联、资源互备、库存互通这三个环节,相互衔接,形成了推动库存压降、提升效益的完整闭环。其中,信息互联为库存管理提供了数据基础,让备件全生命周期库存状态“清晰可见、精准可控”;资源互备优化了储备布局,让库存储备“科学合理、集约高效”;库存互通是最终方向,依靠跨基地共享机制激活存量资源,让库存资产“高效流动、快速周转”。这种系统化作战思维已渗透采购全链条。
宝武的采购协同实践,为企业深化改革提供了深刻启示:规模优势的真正兑现,不在于物理叠加而在于化学重组,当协同机制贯穿战略规划、资源配置到价值分配全链条,钢铁巨龙也能跳出灵动的“供应链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