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26 17:33
9月7日,由全球生态与人工智能联盟(GEAL)、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中国校友论坛主办,融科资讯中心与北大创新学社联合主办的“绿动新生:未来经济峰会暨青年创变者之夜”在中关村核心区的融科资讯中心圆满落幕。作为扎根中关村21年的顶尖智慧栖息地,融科资讯中心以其独特的绿色生态空间和完善的配套设施,为300余位跨界来宾打造了一场兼具思想深度与创新活力的盛会,彰显了园区作为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交流平台的核心价值。
未来经济峰会:思想碰撞,共探绿色发展新路径
活动当日上午,融科资讯中心B座会议中心化身智慧交流的殿堂,未来经济峰会在此拉开帷幕。洪略全球智库理事长徐洪才教授以“中国经济韧性与ESG破局”为主题开启首场演讲,他在分享中特别提到:“当前全球经济面临多重不确定性,中国要在绿色转型中保持经济韧性,必须让ESG从‘合规要求’变成‘发展动能’,尤其是中小企业,要找到适合自身的ESG落地路径,而不是盲目跟风。”这番观点精准剖析了全球地缘变局与国内产业转型背景下绿色发展的新机遇,为整场峰会奠定了专业且务实的基调。
在随后的ESG圆桌论坛上,各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展开了一场高水平的思想交锋。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国际发展合作部主任于佳分享“东南亚光伏项目的三层本土化沟通机制”时,结合实际案例分享:“我们在泰国推进光伏项目时,不仅要和当地政府谈政策对接,还要走进村庄和农户聊生计影响,甚至要联合当地环保组织做生态评估——这三层沟通少了任何一层,项目都可能停滞。中国企业走出去做绿色项目,不是简单输出技术,更要输出‘共益’的理念。”
德勤中国可持续发展合伙人胡建宇则从专业服务机构视角,深入解析“ESG投入的长期韧性”,他强调:“很多企业问我,现在经济压力大,能不能先缩减ESG投入?但我们看到的是,过去三年坚持做ESG的企业,在供应链稳定性、消费者信任度上都有明显优势。自然不是我们的资源,而是我们的伙伴,对伙伴的投入,从来都不是成本,而是长期的价值储备。”
腾讯战略发展部高级顾问翟永平详细介绍了腾讯“科技减碳的CBS战略”(即CarbonBudgetSystem碳预算体系),他具体说明:“我们把集团的碳预算分解到每个业务线,像管理财务预算一样管理碳排放量,比如腾讯会议通过优化云端算法,去年一年就减少了约16万吨碳排放。科技企业的减碳,既要靠技术创新,更要靠体系化的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峰会举办地融科资讯中心本身就是ESG理念的生动实践。其独特的“呼吸式幕墙”与智能新风系统,配合VAV变风量系统和空气净化设备,可实时调节室内空气质量与能耗,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套系统能让会议空间的能耗比传统建筑降低30%以上,PM2.5过滤效率达95%以上”——这一数据与园区实际运营标准高度一致,融科资讯中心A、B、C座均通过专业空气净化体系实现PM2.5净化率超95%,为园区生活营造了洁净舒适的交流环境。
作为获得英国BALI国家景观奖的绿色园区,融科资讯中心以4万㎡园林景观、16万㎡办公空间构建起“会呼吸”的生态载体,其中4万㎡园林景观更是经过专业设计的绿色空间,既为峰会提供了自然通透的环境背景,也让参会者在探讨可持续发展议题时,直观感受到绿色建筑与生态景观的深度融合,亲身验证ESG理念从理论到实践的落地路径。
在地缘政治政治讨论环节,主持人对话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孙德刚教授。围绕“AI浪潮下的地缘安全与商业韧性”,孙德刚教授指出,AI时代国家权力计算需加入科技因素,“中等科技强国”可凭关键技术拥有超越传统国力的影响力;同时提及九三阅兵展现的军事现代化突破,如多场景无人机装备、新型作战部队成立,标志着“人+无人+智能”作战模式到来。他还提到全球AI治理碎片化加剧,发展中国家阵营分化倒逼自主创新,而AI模糊战争边界的现状,也让国际社会亟待重新定义战争伦理。
青年创变者之夜:活力绽放,科技创新点亮未来
当日傍晚,活动转场至融科资讯中心A座9楼露台,青年创变者之夜活力启幕。这里化身为充满创意与活力的“好奇心市集”,成为青年创业者展示创新成果、交流合作的绝佳平台。
联合国副秘书长ErikSolheim通过视频连线送上问候,高度评价活动“搭建了全球青年创变者的对话桥梁,为可持续发展注入青年力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水均益老师以视频形式寄语,提及自己见证世界诸多变化,强调青年身上的创造力与勇气是信心来源,鼓励大家勇敢表达、彼此启发,将理想变为现实;央视财经主持人史小诺老师也通过视频表达青年是最动人的力量,拥有好奇心、想象力与改变世界的决心,呼吁激发探索欲以让世界更美好。
零零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孟秋带来了公司研发的“会飞的运动相机”——全球首款V型双旋翼无人机,他现场演示并介绍:“这款产品不仅续航能到50分钟,还能在运动场景下自动跟拍,比如骑行、滑雪时,不用手动操作就能捕捉画面。我们希望用科技让人们更便捷地记录生活,同时产品生产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可回收的包装材料,每台设备的碳足迹都做了量化统计。”他还感慨:“融科的电梯里,每天都能撞见改变行业的点子——上次我在电梯里碰到一位做新能源的创业者,聊了10分钟就定了合作方向,这种随时随地的交流,正是创新需要的土壤。”
宇树科技的工作人员带着机器人狗现场互动,不仅演示了“步态舞蹈”,还展示了其在绿色场景中的应用:“这款机器人可以搭载环境监测设备,进入山区、湿地等人类难以频繁到达的区域,实时传回空气质量、水质等数据,为环保监测节省人力成本。”灵活的动作与实用的功能引来阵阵掌声,展现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无限可能。
亚马逊云科技展台前围满了探讨AI落地应用的创业者,其解决方案架构师现场分享:“我们为初创企业提供的AI低碳解决方案,能帮助企业在使用云端AI服务时,自动选择能耗更低的服务器节点,去年有一家做碳管理的初创公司,通过我们的方案,半年就减少了40%的云端能耗。”现场交流热烈,不少创业者当场留下联系方式,希望进一步对接合作。
活动还吸引了百大UP主@LKS、@老饭骨等自媒体人的加入。@LKS现场分享了用AI工具制作环保主题视频的经验:“我之前做了一期‘低碳生活100天’的视频,用AI剪辑工具自动筛选素材,不仅节省了60%的剪辑时间,还通过AI分析观众偏好,让环保内容更易传播。”@老饭骨则结合自身领域提到:“我们正在尝试用AI优化传统美食的烹饪流程,比如通过算法计算食材的最佳用量,减少浪费,这也是一种接地气的低碳实践。”他们的分享为科技话题注入了更多活力与创意,让可持续发展理念以更生动鲜活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场景。
“这里的园林步道、下沉广场,天然适合思想流动。”活动主理人邹尚桐对融科资讯中心的空间设计给予高度评价,“白天在B座会议中心听专家讲ESG理论,傍晚在A座露台和创业者聊实践,中间走在融科的园林里,吹着风就能理清思路——这种空间的衔接,让交流没有断层。”融科资讯中心“办公+商业+艺术”的复合空间布局,巧妙地实现了学术论坛的严肃性与青年社交的轻松氛围之间的自然过渡。数据显示,当晚的创业者市集促成了12项初步合作意向,3家入驻企业现场对接了自媒体资源,充分印证了融科资讯中心作为“顶尖智慧栖息地”的平台价值。
融科力量:坚守ESG初心,搭建创新生态赋能绿色未来
作为中关村首批绿色生态园区,融科资讯中心已汇聚微软、AMD、红帽等400余家科技企业,毗邻41所高校、206家科研院所,形成“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联动的独特创新生态系统。此次“绿动新生”活动的成功举办,正是园区整合跨界资源、促进思想碰撞的又一实践,彰显其作为“顶尖智慧栖息地”的平台价值。
活动期间,融科资讯中心总经理杨海峰围绕“融科的ESG实践与未来规划”专题分享,复盘21年绿色坚守:“2004年园区建成时,我们未追逐建筑高度,反而额外投入30%成本打造呼吸式幕墙与园林景观;2018年成为中关村首批实现100%清洁能源供电的园区;去年推出‘企业绿色伙伴计划’,已帮53家入驻企业完成首次碳盘查。”
谈及ESG对园区的意义,他强调:“对融科而言,ESG不是‘加分项’而是‘基础项’。园区80%入驻企业是科技类企业,他们对绿色办公、可持续生态需求明确——微软、红帽等企业长期扎根,去年更有新能源初创公司因看中我们的绿色生态与产业链资源,主动将总部迁来,这正是ESG的吸引力。”
关于未来布局,杨海峰详解“绿色创新加速计划”:“这不是简单免租,而是‘空间+资源+指导’三维赋能:空间上,划拨A座3层1500㎡作为‘绿色创新实验室’,免租2年;资源上,对接微软等入驻企业的技术与市场渠道;指导上,邀徐洪才、胡建宇等专家组成顾问团提供免费ESG咨询。计划3年扶持100个青年创变项目,让融科从‘活动举办地’升级为‘创新培育土壤’。”
本次活动志愿者中00后占比超60%,不仅承担现场引导、展品协助工作,还收集近200条绿色创新建议。杨海峰提及此细节时表示:“看到00后关注ESG、参与创新,我很欣慰。未来融科会推出‘青年ESG实践营’,让志愿者走进入驻企业,近距离观察ESG落地,帮年轻一代更早理解可持续发展价值——绿色未来需要每代人接力。”
从16万㎡智能化办公空间到多元创新活动载体,融科资讯中心已超越传统物理空间范畴,成为“服务+赋能”一体化的创新生态孵化器。
作为扎根中关村21年的顶尖智慧栖息地,融科资讯中心将继续以ESG为己任,发挥其在空间、资源、生态等方面的优势,为推动绿色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让“绿动新生”的理念在园区持续生长,助力构建更加美好的绿色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