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国内6大绿色甲醇加注/存储港口一览

2025-09-26 11:08

(来源:势银能链)

随着国际海事组织(IMO)日益严苛的减排战略落地,全球航运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绿色革命。在众多替代燃料路径中,绿色甲醇因其在技术成熟度、基础设施兼容性和供应链可行性方面的综合优势,已脱颖而出,成为现阶段实现船舶脱碳的“明星燃料”。而这场革命的核心战场,正聚焦于各地的关键港口——它们能否提供稳定、大规模的绿色甲醇加注服务,直接决定了零碳航运的进程。

目前,海外仅有荷兰·鹿特丹港、新加坡港等少数几个港口具备绿色甲醇加注/存储能力,国内六大港口也凭借前瞻性的布局,成功从“概念”迈入“实践”,实现绿色甲醇的加注/存储——

01

上海港(洋山港)从全链布局到常态化加注的标杆

上海港自2023年9月由上港能源与中远海运、国家电投等签署《绿色甲醇产业链建设合作项目备忘录》,率先布局全产业链合作,为其绿色甲醇加注能力奠定基础。2024年4月10日,全球最大甲醇加注船“海港致远”轮在洋山港完成首单保税绿色甲醇加注,标志着上海港正式具备该能力。

进入2025年,加注作业趋于常态化:3月29日,“海港致远”为韩新海运公司“HMM Green”轮加注2902.5吨绿色甲醇;5月5日,再次为“HMM Forest”轮加注3110吨。至7月11日,上海港成功为“中远海运洋浦”轮加注1000吨国产绿色甲醇,体现了其常态化运营与绿色能源中心建设的持续推进。

02

天津港天完成全国首次滚装船绿色甲醇加注

2025年9月22日,天津港完成全球首艘9300CEU甲醇双燃料动力滚装船“港荣”轮绿色甲醇加注作业,累计加注约300吨绿色甲醇。天津港发展绿色甲醇具备多重优势:首先,天津港依托京津冀鲁丰富的工业副产氢和潜在碳源,享有绿色甲醇生产的低成本原料优势。其次,港口成熟的LNG及化工品储运设施为甲醇储罐与加注码头建设降低了投资成本。

更重要的是,天津港通过构建产业生态凝聚了强大合力。2025年6月,由天津市投促局、天津市交委牵头成立的“绿色甲醇联盟”汇聚近50家龙头企业,贯通全产业链。7月,香港中华煤气与荷兰孚宝集团签署战略合作,中华煤气提供先进生产技术及已认证的绿色甲醇产品,孚宝集团则以天津港为起点,依托30万立方米仓储能力、专业码头设施及全球化网络,搭建起绿色甲醇储运枢纽;同月,5000吨绿色甲醇从天津港成功发往新加坡,验证了天津港作为国际贸易枢纽的功能。

03

大连港推动“北醇南运”通道建设

2025年7月15日,中国船燃在大连港成功为我国首艘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中远海运洋浦”轮加注500吨国产保税绿色甲醇。此次加注是中国东北地区首次为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甲醇动力远洋船舶加注经国际组织认证的国产绿色甲醇,对于加快大连市打造东北亚绿色船燃加注中心具有示范作用。此次加注的500吨绿色甲醇,全部产自黑龙江及内蒙古的绿色甲醇产业基地。从燃料生产、运输仓储到终端加注,全流程通过国际ISCC可持续认证。

大连港地处东北亚航运要冲,是不冻深水良港,拥有密集的国际航线,同时依托航运业绿色船燃的旺盛需求和东北腹地供给的优势,携手各方畅通“北醇南运”“船燃加注”,加快发展绿色船燃产业,共建“东北亚绿色船舶燃料供应链联盟”。目前,辽港集团旗下大连港湾液体储罐码头有限公司(简称VTD)、营口港四公司两家企业已获得ISCC EU证书,成为我国北方首批获得该项国际认证的港口企业。大连、营口港区共拥有5000至80000吨级甲醇作业泊位11个,拥有临港甲醇资质储罐超45万立方米,已形成200万吨/年的绿色甲醇仓储转运能力。

04

青岛港完成首单船用甲醇加注

青岛港自2024年11月成功取得绿色甲醇货种作业资质,并完成码头及储罐设施改造,拥有6座3000立方米储罐,为绿色甲醇加注奠定了设施基础。2025年8月14日,“中远海运康乃馨”轮在青岛港前湾港区顺利完成首单210吨船用甲醇加注作业,此次作业采用陆地撬装式加注设备,标志着青岛港正式成为同时具备生物燃料与甲醇加注能力的港口。该港的特点在于依托完善的储罐设施和方舟智能等具备ISCC国际认证的合作伙伴,以灵活的撬装加注方式,快速形成了多品类绿色船用燃料加注服务能力,持续推进绿色能源供应体系建设。

05

洋浦港实现“本地生产-本地加注”全产业链闭环

 2025年7月2日,“中远海运洋浦”轮在洋浦港完成国产200吨绿色甲醇加注。此次加注的是由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国内首批以城市餐厨垃圾、动物粪便为原料的绿色甲醇。本次加注作业采用“陆—船”方式完成。这不仅是海南自贸港的首次绿色甲醇加注作业,也标志着“中国船+中国港+中国醇”的绿色航运闭环首次实现。

06

长寿港具备绿色甲醇临时加注能力

2025年9月,甲醇-柴油双燃料危化品船“江隆XX”在长寿川维码头5号泊位顺利完成首次甲醇燃料试加注作业,这标志着重庆辖区绿色船舶燃料供应服务取得重要进展。此次依托长寿川维码头现有甲醇装卸泊位和设备,通过流程优化、安全论证和设施适应性改造,探索构建临时加注能力

此外,舟山、深圳、厦门等市均计划重点推进绿色甲醇在船舶的使用,启动绿色甲醇港口加注试点。

从上海港的常态化加注,到天津港的全球首艘滚装船加注;从大连港“北醇南运”的供应链打通,到青岛港撬装式多燃料加注的灵活布局;从洋浦港实现“中国船+中国港+中国醇”的闭环示范,到长寿港探索内河绿色加注新路径——中国六大港口已不仅是绿色甲醇的“追随者”,更是以成熟的设施、可靠的加注实践和完整的产业链协同,站上了全球绿色航运燃料供应的前沿舞台。它们不仅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支撑,更正在成为全球零碳航运网络中的重要节点。未来,随着更多港口加入、技术持续优化与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中国绿色港口的集群效应将进一步凸显,为世界航运低碳转型注入强劲而持久的“中国动力”。

文章来源:势银(TrendBank)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