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26 17:29
三大指数集体回调,截止收盘,沪指跌0.65%,深证成指跌1.76%,创业板指跌2.60%。
沪深两市成交额超过2.1万亿,较昨日缩量逾2000亿。
日历效应正在演绎,临近节前,本周市场分歧加剧,成交量相对上周暗淡,但波动幅度却不断加大。
节假日海外市场走势、新关税、三季度末基金调仓等因素,为节后A股走势带来了不确定性。
这个时候,该避避风头了吗?
市场全天震荡调整。板块方面,行业板块涨少跌多,风电设备、化纤行业、化肥行业、保险板块涨幅居前,游戏、消费电子、电子元件、互联网服务、通信设备、软件开发等科技类板块跌幅居前。
科技股全线退潮,算力方向领跌,铜缆高速连接、CPO、液冷服务器等题材集体走弱,中恒电气、立昂微、青山纸业触及跌停,英维克、浪潮信息、工业富联等多只龙头股大跌。此外,网络游戏、消费电子、半导体、AI应用概念股同样表现低迷。
金属铜概念股逆势走强,精艺股份三连板,江西铜业、铜陵有色跟涨。
消息面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铜业分会表示坚决反对铜冶炼行业“内卷式”竞争。同日全球第二大铜矿-印尼格拉斯伯格矿区因泥石流事故宣布“不可抗力”而停产。作为全球第二大铜矿,Grasberg 矿山的突然停产立即引发市场对供应中断的担忧。
风电股反复走强,吉鑫科技2连板,明阳智能、威力传动涨停,日月股份触及涨停。
近日,咨询机构伍德麦肯兹最新发布《全球风电市场展望更新: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预计,未来5年内,全球年均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将超过170吉瓦,到2028年后将进一步提速,并在2034年达到峰值200吉瓦。
创新药方向回调,广生堂、奥赛康、济民健康、翰宇药业、万邦德、恒瑞医药、汇宇制药等纷纷走低。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真实社交”宣布,自10月1日起,美国将对多类进口产品实施新一轮高额关税;并对专利及品牌药品加征100%关税。
然而这只是多项面向特定行业的新关税措施之一,除了药品,进口重型卡车也将被征收25%关税,厨房橱柜和浴室盥洗柜将被征收50%关税,软体家具(有软包的家具)进口将被征收30%关税,这些措施将于下周三开始实施。
另外,据媒体报道,特朗普政府正在权衡一项新计划,旨在大幅降低美国对海外生产芯片的依赖,借此刺激本土制造业并重塑全球供应链。
该政策的目标,是让芯片公司在美国境内生产的芯片数量,与其客户从海外生产商进口的数量保持“1:1”的比例。无法在一段时间内维持这一比例的公司,将被征收关税。
近期市场风格漂移加剧,节前市场交投相对清淡,部分资金也在避险需求下流出。而红利板块相较此前的快速下滑,本周也呈现出企稳的走势。
伴随着国庆节的临近,节日报应已经开始显现了。
国庆临近,同时意味着今年最后一个季度即将开启。
然而指数在多轮拉升之后,明显动力稍有不足,全市场成交额较仍维持在2~2.5万亿的水平,但波动幅度却不断加大,多空博弈愈演愈烈。
对于投资者而言,长假期又会面临一个经典的抉择:是持股过节,还是持币过节?
一方面,临近节前,波动明显放大,行业轮动加速。
从板块来看,前期主线板块未能继续起到拉升作用,光模块、PCB等通信板块高位调整之时,市场其他板块并未出现持续性承接。
芯片、固态电池、机器人等都只是阶段性走强,其上涨幅度和板块强度并不足以媲美算力供应链,难以让市场走出之前强势的上行趋势。
从场外因素来看,消息面利好如期落地,譬如美联储降息如期落地,中美领导人上周末完成通话、“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发布会已落地。
市场赚钱效应也开始下降,本周市场上涨个股比例仅为32%,已至这轮上涨的低位。
另一方面,从普遍规律来看,国庆节前的“日历效应”显示指数胜率并不高。根据机构分析,统计10年以来,国庆节前五个交易日的累计涨幅,节前指数下跌概率60%,上涨概率40%。
伴随着国庆即将到来,资金避险情绪明显有所抬升,叠加十月过后即将到来的三季报业绩预期,市场当前观望情绪较8月越发浓郁。
从技术面看,上证指数则围绕3850点窄幅震荡,3900点整数关口或仍构成短期压力,创业板指与科创50表现最优,但当前两大指数都呈现顶背离的技术分析特征。
科技是此轮指数上涨的主要贡献者,当前筹码拥挤度已经预示着调整需求。
根据机构统计,从6月23日到上周全A指数上涨约18%,其中TMT板块贡献度42%,电力设备、机械设备、医药、有色等板块次之。
当前TMT板块占全A成交额比例已至37%,2023年以来这一数值达40%后通常会迎来回落,本周细分概念也已经出现回调,或者涨幅收缩。
再结合前期上涨高度,节前兑现收益的可能性较大,短期交易层面可能很难有较大的机会。
既然A股节前胜率普遍不佳,考虑融资面临长假风险和利息的双重压力,融资占比较大的板块建议稍微规避一下,或者寻找出现底部支撑信号的板块,譬如银行、保险等高股息资产,从只追科技改成更均衡的配置。
但往后看,当前政策空窗期环境下,产业趋势对市场影响将更大,未来一段时间科技板块或将仍是市场的核心关注点,结构性行情仍然在演绎。
在资金的放量和政策的兜底下,市场仍处于下行有底的环境。中长期在整体宽松环境叠加资金借道ETF持续进场的情况下,中长期市场向上动能仍然充足,但更多确定性行情或仍需等待十月后方能有所展现。
历史上牛市中的回调大多伴随一定程度的行业切换,“高低切”现象确实普遍存在。但身在局中,要准确预判切换的时机与方向却极为困难。
如果只是片面追求低估值,完全放弃资金共识高度凝聚的主线,盲目切换至主线以外的低位板块,反而可能错过其阶段性修整后的再次突破行情。
主线板块也可能存在扩散和轮动。AI作为市场核心主线的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但算力硬件相关的标的已积累较大涨幅,短期资金兑现压力可能导致上行斜率放缓,但其他方向,譬如AI+应用短期调整之后或许将得到更多的关注。
另外,还可以关注业绩改善预期强、具备宏大叙事逻辑的新能源、化工等板块。光伏与化工行业已逐步进入对利空因素钝化的阶段。
短期看,“反内卷”政策带来的是预期改善,中长期在国内扩产节奏放缓与海外隆息所带来的需求复苏的合力下,行业景气度有希望触底回升。
部分产业链譬如锂电池在需求端和技术侧则更加乐观。在需求端,电力市场建设、关税扰动放缓等因素推动海内外储能需求提升;在技术端,固态电池产业链多环节的突破性进展打开想象空间,近期行业涨势已有所显现。
结构性行情的背后,不仅仅是景气的结构性,也反映了助力投资者投资偏好的结构性。
外资、险资或更青睐于“宏观经济驱动”信号,散户、活跃资金及部分主动偏股型基金更多青睐“政策驱动”信号。
这种内核上的显著差异,解释了当经济体感未满足大部分人预期时,科技板块却仍可实现高斜率的上行的原因。
9·24以来,一直在强调慢牛基调。对于本轮牛市中上车较早的投资者而言,由于账户中积累了较大比例的浮盈,在投资操作中可以更加从容一些。
牛市回调“急跌缓涨”,对上车较晚的投资者而言,也不用急于在回调初期、下跌过程中着急建仓,可以耐心底部出现、涨势恢复后再逐步加仓。(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