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25 06:06
(来源:新华日报)
招商工业金陵船厂交付的“安吉宏盛”号
大数据产业园
“刘集之夏”2025第三届音乐美食文旅体验周活动
上汽大众仪征工厂车身生产线
扬州化学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创新创业中心
2025年“莓好时光·乐享马集”黑莓文化周活动
8月8日,扬州天富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成为仪征本土培育的首家A股上市民营企业。这不仅标志着该集团迈入全新发展阶段,更展现出仪征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势头。作为差别化涤纶短纤维领域的领军企业,天富龙集团构建了完整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体系,树立起鲜明的产业标杆。其成功上市,正是当地坚持产业强市、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仪征经济持续稳健增长。1—8月,全市实现工业开票销售1321.5亿元,同比增长29.9%,总量、增幅及序时进度均位列扬州市前列。当前,仪征紧紧围绕“十四五”收官目标,以“勇挑大梁、勇争第一”的使命担当,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仪征市委书记孟德和表示,要牢牢把握“打头阵”的重大要求,高质量建设产业强市,增强产业竞争力、创新驱动力和园区承载力;要牢牢把握“勇争先”的重大要求,高水平推进改革开放,在深化重点改革上求突破,在扩大对外开放上下功夫,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树品牌;要牢牢把握“走在前”的重大要求,高标准落实发展战略,提高融合的紧密度、交通的便捷度和要素的集聚度。
传统产业双轮驱动
“车”“船”并进,夯实工业压舱石
“我们要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引领、以成果转化为纽带,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产业强市建设赋能添翼。”孟德和表示。
汽车与船舶制造,作为仪征两大传统优势产业,正以提质增效为方向,共同支撑起区域经济发展的坚实底座。
在仪征经济开发区,仪征汇众汽车底盘系统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自动化机器有条不紊地运转,工人们正专注调试着一条全新的汽车后桥模块化装配线。公司总经理戴浩介绍,这条为上汽大众新车型配套的产线即将投运,整体生产效率提高10%左右。而不远处,扬州新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焊接车间火花四溅,上半年满负荷运转,产量同比增长30%……这样的繁忙场景,正是仪征工业经济“压舱石”稳健夯实的生动写照。
汽车产业是仪征工业的绝对主力,近年来,仪征紧紧围绕上汽大众这一龙头企业,形成了以汽车传动件、汽车底盘、汽车座椅、精密冲压件、汽车内外饰件、汽车线束、抬头显示器等产品于一体的产业体系。今年,上汽大众仪征工厂启动了被列入省级重大项目的新能源汽车及产线升级改造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填补仪征在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的空白,有力推动当地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根据总体规划,上汽大众后续还计划在仪征投放纯电动车型,致力于将仪征基地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汽车制造基地。
借助上汽大众在江苏战略调整的契机,今年1—8月,仪征汽车产业集群实现爆发式增长:累计开票销售378.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0%。在“链主”企业带动下,延锋、汇众等一批零部件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推进智能化产线建设,不断提升本地配套率和市场竞争力。截至目前,仪征全市汽车及零部件规上企业达118家,2024年全年开票销售突破539.59亿元,汽车产业成为当地工业名副其实的“增长引擎”和“稳定器”。
与此同时,仪征船舶制造业正在实现“绿色跃迁”,由传统散货船制造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滚装船、LNG动力船及海工装备转型。一批仪征造船企业以绿色、智能、高端化为定位,不断在国际市场刷新“中国制造”的形象。招商工业金陵船厂交付的“安吉宏盛”号是目前全球最大、装载能力最强的新一代超巴拿马型汽车运输船,装载能力达9500个标准车位;苏豪创科建造的64.8米自升式海工平台,单船价值超4000万美元,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海洋工程装备产品;扬子船舶打造的900客位客滚船实现全产业链国产化并成功出口,实现“载人载车一体化”设计与全产业链国产化突破……
数据显示,1—8月,仪征船舶产业实现开票销售87.96亿元,同比增长86%,出口表现尤为强劲,成为稳住外贸基本盘的关键力量。在外贸环境复杂多变背景下,仪征船舶企业依托绿色转型和专精特新发展路径,实现逆势增长,出口订单覆盖德国、土耳其、意大利等多个市场。
新动能加速成长
科创平台与数据产业构筑未来竞争力
在仪征经济开发区南京邮电大学大数据智能产业技术(仪征)研究院的一间实验室内,青年科研人员们正围坐在显示屏前,激烈讨论着关于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的算法优化问题。他们身后,另一组学生正在调试设备,进行云计算平台的压力测试。自今年7月首批师生入驻以来,这里已成为仪征吸引高端人才、推动产业蜕变的重要“创新巢穴”。
他们所在的研究院,只是仪征打造的众多高端创新平台之一。不远处的扬州化工园区,由南京大学与扬州化工园区联合投资10亿元建设的南京大学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项目已初具规模。未来这里将布局电子化学品、能源材料、生物材料等6个中试平台,成为新材料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重要桥梁。与此同时,南京工业大学仪征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正打造集人才培养、创新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企业科技服务和行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一体的综合型创新基地,最终形成化工园区的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
这些平台不仅是技术的“转化器”,更是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南大扬州化学化工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新型聚酯催化剂成功投放市场,该产品是一种更环保、高效的新一代钛系催化剂,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南大扬州化学化工研究院副院长陆海孟介绍,以往国内聚酯行业普遍采用含锑催化剂,由于锑属于重金属,对环境和人体存在潜在危害。而此次开发的钛系催化剂实现了绿色生产,具有环境友好、催化活性高等优势。目前,该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并成功应用于工业催化装置,相关成果还获得了扬州市科学技术奖励。
而在另一边,仪征的大数据产业也正经历一场从“存储”到“应用”的深刻变革。随着腾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三大算力中心相继落户,仪征已成为长三角举足轻重的算力基地,但仪征的愿景远不止于此。扬州大数据产业园发展部部长骆仁林表示,将始终注重产业生态培育,聚焦大数据行业龙头企业,重点引进行业头部项目,打造算力存储、关联智造、应用服务三大高地。如今,数据不再是静止的“矿产”,而是开始流动、赋能:中国电信江北数据中心研发的算网一体化平台,正应用于智慧校园和数字孪生城市;移动云与字节跳动合作推进“IDC融云”;本地企业如聪明掌柜科技,已凭借300万实体门店数据资源,成长为极具潜力的数字化服务提供商。
新空间持续拓展
文旅融合与重大项目引进并驾齐驱
7月9日晚,刘集镇市民广场人潮涌动,烧烤香气伴着动感音乐飘散在夏夜空气中。游客夏女士和朋友们举杯畅饮,对当地的秘制龙虾赞不绝口,“这里的烧烤够味,真是消夏好去处!”这场持续5天的“刘集之夏”音乐美食文旅体验周,吸引游客9万多人次,带动旅游综合消费超260万元,成为一个乡镇以文旅点燃消费活力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仪征坚持以乡村为基底、文化为内核、体育为引擎、商业为配套、康养为重点、旅游为纽带,推动“农文体商康旅”深度融合:刘集镇依托“一山一策”发展指引,连续三年打造“刘集之夏”IP,成功吸引南京、扬州等周边地区客源,形成“周末经济”辐射效应;陈集镇依托当地房车产业优势,通过“千辆房车下扬州”嘉年华等活动,串联起制造、文旅与乡村振兴三大产业;马集镇的黑莓小镇形成以观光、休闲、采摘为核心的农文旅一体化产业链,年吸引数十万游客前来体验黑莓采摘游……当前,仪征文旅消费从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延伸至工业体验、生态康养、非遗传承等多元场景,实现从单点旅游向全域、全季、全时旅游的转变。
文旅融合点燃消费新引擎的同时,重大项目的持续落地则为仪征产业增长注入强劲后劲。今年以来,仪征80个重大项目已全部开工,累计完成投资116亿元,跑出了项目建设“加速度”。8月29日,扬州新材料科技园揭牌暨重大项目开工仪式顺利举行,中石化创晨高端TPV新材料、德龙汇能天然气制氢管道等7个新材料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达39.2亿元,为仪征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提供了坚实支撑,彰显了优质项目的集聚效应和带动能力。
营商环境的优化,直接体现在项目的建设速度上。今年3月,西门子机电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这一由世界500强企业德国西门子公司投资建设的项目,从审批到建设验收仅用时10个月,其高效推进令公司总经理王鹏深感震撼。速度背后,是仪征聚焦企业需求所建立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的持续发力。不仅西门子项目受益,对于中联数据绿色算力基地等省级重大项目,当地同样成立工作专班,提供从报批到发证的全程精准指导,实现“拿地即开工”。其中,从施工图审查到“五证联发”,仅用7个工作日便全部完成,再次刷新项目落地速度。
当前,仪征正通过“放管服”改革深化、流程极致优化和部门高效协同,将服务做在企业需求之前,让政策红利精准直达,以“贴身服务”换“有效增速”,形成“好服务引来好项目,好项目带动大发展”的良性循环,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铸就了坚实的“硬支撑”。 仪宣 李源 张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