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中国石化发布“氢链”数据平台

2025-09-26 14:06

9月25日

由中国石化主办的

氢能应用现代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推进会

暨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三届年会

在南京举行

会议落实中央企业现代产业链建设座谈会精神

以“氢创未来 绿链共赢”为主题

聚焦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议题

汇聚行业力量,共商发展路径

中国石化总经理赵东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周红波

出席会议并致辞

中国石化副总经理李永林主持会议

并介绍氢能应用现代产业链建设情况

会上在“共链行动”环节

发布氢能供需对接清单及“氢链”数据平台

为打通产业链堵点、强化协同合作注入动力

助力氢能产业

加速迈向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新阶段

中国石化锚定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目标,携手产业链企业,共建涵盖“制储运加用研”全链条的产业生态,取得积极进展。中国石化将始终秉持开放合作理念,与氢能产业界、科技界携手并肩、交流互鉴,共同构建氢能产业生态圈,共同迎接能源“氢时代”,为实现“双碳”目标、建设美丽中国和清洁美丽世界贡献石化力量。

中国石化发布“氢链”数据平台

会上,中国石化发布氢能供需对接清单与“氢链”数据平台,旨在通过供需对接,整合产业数据、打通信息壁垒,实现产业链上中下游供需对接、项目共建、成果共享,营造良性生态圈。有关政府领导、院士专家,以及氢能产业链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代表参会。

据悉,中国石化已连续4年召开氢能应用现代产业链建设高质量发展推进会,通过搭建多元合作平台、集聚行业优质资源,吸引了政府部门、氢能行业知名企业、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积极参与,在氢能产业发展中充分发挥了中央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

中国石化成功探路长江沿线氢能交通走廊记者在推进会上还了解到,近日, 3台不同型号的氢能物流车从上海市青浦区青卫综合加能站出发,沿长江而上,经过沪苏皖赣鄂5省市,到达湖北省宜昌市枝江服务区南站,全程约1500公里,沿途在6座中国石化加氢站进行加氢补能。 这是中国石化继打通京沪、西部陆海新通道氢走廊后,又一次实现不同型号氢能物流车长距离、跨区域的实际运输测试。

近年来,中国石化依托加能站网络,打通了京沪、西部陆海新通道2条长距离、跨区域氢走廊和京津、成渝、沪嘉甬、济青和汉宜5条城际氢走廊

为推进我国氢能交通东西向贯通,中国石化此次通过长江沿线氢走廊,将沪嘉甬和汉宜两条城际氢走廊连接起来,未来将继续扩展连接至成渝氢走廊,力争完整打通氢走廊长江轴线,推动更多氢能车辆“能上高速”“敢上高速”“愿上高速”。

中国石化持续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

在氢能生产方面,目前中国石化氢气年产能达445万吨,在青岛炼化建成我国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科研项目,在中原油田示范运行我国首个百千瓦固体氧化物(SOEC)电解水制氢侧线装置。

在绿氢炼化方面,建设内蒙古鄂尔多斯3万吨/年风光制绿氢一体化项目,所产氢气将服务煤化工绿色降碳升级改造;推进内蒙古乌兰察布10万吨/年风光制绿氢一体化项目,依托该项目将建设中国首条跨省区、大规模、长距离的纯氢输送管道。

在氢能交通方面,建成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11个、加氢站146座 ,基本覆盖“3+2”氢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成为全球运营加氢站最多的企业。

在科技攻关方面,成立氢能装备公司,加强与高校院所、氢能企业创新合作,和国家能源集团共同牵头组建中央企业绿色氢能制储运创新联合体,推进绿氢规模化应用。

下一步,中国石化将继续积极响应国务院国资委“氢能高速”倡议,组织相关产业链单位,以国家氢能交通大动脉为基础,发挥氢走廊的产业带动效能,依托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建设加氢干线,联通激活氢能产业,持续探索可持续、可推广的商业模式,引领氢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END

|  致读者

为便于广大读者随时随地阅读,《中国石化报》电子报每天上午8点准时更新,欢迎广大读者支持!今日完整版《中国石化报》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阅!

2025年9月26日

················································································································································································································滑动查看当天报纸·························································=···················滑动查看当天报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