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26 14:37
海底捞在沙河地区开设首家社区店,售卖主食、熟食和便民早餐;紫光园奶皮子酸奶走红后,接连在商场景区开出酸奶站专卖“爆款”;五星级酒店放低身段“出摊”,开卖熟食卤味和简餐,为周边居民带来家门口的平价食堂……如今,越来越多大型餐饮企业接地气,做起了服务周边居民日常生活的小生意。
星级酒店设外摆摊位,附近小区居民纷纷前来选购。
探访一
大餐馆做起早餐小生意
清晨7点,昌平区沙河玖耀里社区商业中心一层飘出饭菜的香气——海底捞的早餐车出摊了。冒着热气的白色餐车刚一停好,晨练归来的老人、遛狗的居民、通勤的上班族就自动排起队伍,挑选刚出炉的各种早餐。
“周边早点铺子几乎都吃遍了,无非就是豆浆、油条、小笼包、豆腐脑,来这里能换换口味。”居民郑先生告诉记者,这家店开业才一个多月,自己就已经买了好多回早点了。
记者看到,早餐车现炸麻花1.5元一根、茶叶蛋2.5元一个、银耳粥3元一碗,还有酱猪肉包、牛肉胡萝卜包、冻豆腐粉条包等各种口味的包子,都是手工现做现卖,售价在2.9元至4.5元之间,品种十分丰富。“主食加上粥,10块钱左右就能吃饱吃好。”郑先生说。
切入早餐赛道的品牌餐馆不止海底捞一家。在此之前,眉州东坡、金鼎轩等不少大牌餐饮企业都开始提供平价早餐。其中,眉州小吃的早餐经历了几代升级,饭店还采纳了不少周边居民的建议,让早餐服务变得更加精细化。
在眉州小吃买早餐,煎饼可以切成两半买半份,油条可以只买半根,小笼包、虾饺还可以按个买,一碗面条只有三两,比正餐一份面条的量要小得多,人们可以搭配着不同种类一起吃。而且店里的早餐采用自助形式,想吃什么自己选取,不少消费者端的餐盘里都摆放着三四种餐点,十分实惠。
“在这里吃早餐,比附近很多早餐铺子都方便。”市民马大姐是眉州亚运村店的常客,不想在家做饭的时候就来这儿用餐。赶上过节、家人过生日,或者招待外地来京的亲友,她也习惯把聚会宴请安排在这里。“早餐都能做得这么精细,正餐肯定错不了。”她说。
探访二
档口店撬动社区大市场
在清河万象汇,一家紫光园奶皮子酸奶站刚刚开业,店铺的冰柜里整齐码放着成排成摞的奶皮子酸奶,还有坚果炒货和清真现烤烘焙点心,以及紫光园“老本行”的清真肉食、卤味和糕点。店铺面积只有二三十平方米,没有设置堂食区域,但挤满了前来“打卡”的消费者。
“买了奶皮子酸奶、蛋挞、牛角包、蝴蝶酥和无骨鸡爪,完全打破了我对紫光园的印象。”市民张大姐在店里逛了一圈,手中的托盘已经快装满了。“印象中紫光园就是卖简单的主食、熟食和早点,没想到还卖这么精致的小点心,味道还不错。”她说。
记者注意到,店里的烘焙产品价格较为亲民,牛角包每个3.5元、龙井酥饼每个4.5元,还有千层手撕糖火烧、甑糕等清真糕点,售价大都在个位数。酱牛肉、筋头巴脑、酥带鱼等熟食卤味则称斤计价,想吃多少称多少,十分方便。
紫光园是在京城经营了数十年的老餐馆,这几年更是一气儿开出了200多家社区店。这些档口也成为紫光园重要的销售渠道,为周边居民提供平价熟食、主食和家常菜,俨然是市民“家门口的大食堂”。
今年,紫光园奶皮子酸奶爆火,老店又从社区向外延伸,在清河万象汇、西红门荟聚、五棵松华熙、南锣鼓巷、鼓楼大街、前门正阳门等商圈和景区开出酸奶站,把“新北京特产”带到更多游客手中。
紫光园这种“小而美”的档口店商业模式也被越来越多的连锁餐饮企业所借鉴。
西部马华潘家园店门外常年摆着一组玻璃柜台,为过往居民售卖熟食、凉菜和饮料;逢年过节,丰泽园珠市口店在门口摆摊,售卖店里的烤馒头、银丝卷等各式主食和熟食;聚宝源牛街总店则在一楼开辟鲜肉档口,专卖生鲜牛羊肉卷、牛羊肉串和火锅底料、烧烤调料等,为店里带来外卖生意的增长。
探访三
大酒店摆摊增进邻里情
下午4点,北苑大酒店门口又“出摊”了。餐厅工作人员刚将一盘盘熟食卤味和分装好的凉菜热菜端进玻璃柜台,周边居民就陆陆续续前来,顺着过道排起队。尽管过半个小时才正式开售,但4点20分现场就已经排了30多人。
“麻花和奶皮子酸奶是限量的,一人只能买两盒,昨天下午5点多过来没买上,今天早点来。”“我来给我家孙子买卤鸽子,这儿的酱肉也好吃。”队伍里,两位家住附近的居民闲聊起来。原来,自打酒店开始摆摊卖简餐,他俩就成了这里的常客。
虽说是外摆售卖,但菜品种类却十分丰富。凉菜区的酱萝卜、蒜蓉醋拌海带苗、辣煮花生拼毛豆等都是9.9元一盒;五香卤味区有猪手、猪耳、肘子、猪肝、凤爪和各类鸭货,有的论个卖,有的按斤称;热菜区有紫苏烧笋壳鱼、酸豆角炒花螺肉、黑椒口蘑焗虾球等品种,都是家里不太常做的美食。
“两道热菜一道凉菜加上两个馒头,总共100元出头,两个人就能在家里吃上一顿像模像样的大餐。”小王下班恰好路过这家酒店,总会买几样现成的菜回家,“省得忙活做饭了,吃得也可口。”
北苑大酒店摆摊卖熟食盒饭,是从两个多月前开始的。从最初只卖主食和熟食,渐渐增加了各式凉菜热菜,如今麻花和奶皮子酸奶也成了人们特意排队来抢的“爆款”。周边小区光顾的居民越来越多,酒店员工也更有干劲儿。
最近,位于望京地区的昆泰嘉晟酒店也开始在店外摆摊。早晨,售卖包子、油条等餐食;中午,出售各种平价盒饭;晚上,则在下班时间开卖卤味熟食。不少附近居民都说,过去没光顾过这些大酒店,如今倒成了这里的常客。“家里老爷子吃这家酒店外卖餐食吃顺了口儿。我们合计着,今年他的寿宴就到酒店办了。”居民李大姐说。
记者手记
买卖接地气服务才到家
从社区早餐的袅袅炊烟,到社区档口店的平价简餐;从星级酒店门口的亲民摊位,再到在线下单的经典美味,这股由大型餐饮企业掀起的“小而美”之风,不仅是商业策略的调整,而且是一场深刻的价值回归——餐饮业变得更加“接地气”,从追求仪式感转向深耕日常、服务邻里的温情。
大饭店争做“小生意”,做的不是“降维打击”,而是“升维服务”,既丰富了普通百姓的餐桌,又带来城市生活品质的提升,成为京城商业走向成熟与包容的生动注脚。本报记者 杨天悦 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