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26 06:04
(来源:大树的格局)
今天继续聊聊柏楚的竞争对手,以及我的一些看法。
说实话,在激光控制这个赛道里,柏楚遇到的对手各有各的打法,琢磨起来还挺有意思的。就说国内的老对手维宏股份吧,他们走的是平台化路线,软硬件一把抓,覆盖的行业也比柏楚广不少。
维宏自己提过,优势在于能靠产品组合和插件式开发服务多领域,不仅有统一的硬件平台,软件平台Phoenix还支持二次开发。这种“广撒网”的路子确实能铺得开,但论在激光领域的钻研深度,比起柏楚专注垂直领域、一点点筑牢的护城河,还是差了些意思。
而到了高功率领域,柏楚面对的就是另一拨对手——德国倍福、德国PA、西门子这些国际老牌巨头。这些厂商在高功率市场里根基深,份额占得足,品牌影响力更是没话说,但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一套系统能卖到10到15万,比柏楚的产品贵出一大截。
面对这样的国际玩家,柏楚也有自己的应对策略,就是靠更好的性价比和更贴本地客户的服务去撬动市场。比如公司推出的“控制系统+切割头”一体化解决方案,把软硬件做到了无缝对接、深度融合,控制精度能达到很高的水平,这事儿目前海外厂商还真做不到。也正是靠这股劲儿,这几年柏楚在高功率市场的份额,从之前的10%左右慢慢爬到了19%,这也实实在在说明,国产替代这条路是能走通的。
不过再往下琢磨就会发现,激光这个行业其实特考验企业的“内功”。一方面,中低功率市场柏楚早就占了主导,毛利率能稳定保持在80%以上,看着是块好生意,但柏楚也没法躺着赚钱——毕竟下游的激光设备厂商正打得火热,价格战一轮接一轮,有时候还会拖压柏楚的账款,日子也没那么轻松。
另一方面,高功率市场虽说空间大,可技术门槛高,竞争也更激烈,柏楚要是想稳住脚跟、再往前冲,就必须持续砸钱搞研发:一边得把产品性能提上去,跟上国际巨头的水平;一边还得把成本控下来,守住性价比优势。这里面还有个隐忧,就是像FPGA、ARM这类关键芯片,目前还得靠进口,虽说眼下没出什么问题,但从长远来看,这始终是个需要提前应对的风险点。
我一直觉得,企业竞争到最后,拼的其实是模式和生态。就像维宏选了平台化、多行业拓展的路,柏楚则认准激光领域,先做深做透,再借着技术协同性往外扩,比如现在正在切入的智能焊接领域。这两种路子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关键还是看企业自己擅长什么,能不能在选好的路上扎稳脚跟,建立起足够强的竞争优势。
柏楚之所以敢一门心思在激光领域垂直深耕,核心是相信专业化能带来两样东西:一是技术上的深度,二是客户的信任。而且柏楚的控制系统不只是卖软件,还能带动硬件销售,比如智能切割头,这样就形成了协同效应。这种“软硬一体”的模式,不仅让公司和客户绑得更紧,也让柏楚在理解激光加工工艺上,比维宏这种通用平台玩家更有优势——毕竟专注一个领域,对行业痛点的把握会更准。
但话又说回来,光守着激光这一亩三分地也不行,市场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下游设备商在“卷”,柏楚就得帮他们想办法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制造业在往智能化、柔性化转型,柏楚就得提前布局新业务,智能焊接就是这么被提上日程的。
公司现在推的“免示教焊接”方案,就是想解决传统焊接里自动化程度低、太依赖人工经验的痛点。这方案要是真能推成了,又能为柏楚打开一个百亿级的新市场,前景挺值得期待。
最后我也认同柏楚的一个思路:中国企业不能总待在中低功率的舒适区里卷价格,得有往上冲的勇气,往高端领域打,靠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去赢市场。同时心态也得开放些,说不定哪天,现在的竞争对手,在某个领域里就能变成合作伙伴。毕竟激光及相关的智能制造市场这么大,够很多企业吃饭,关键还是得自己持续创造出不可替代的价值,这才是长久立足的根本。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