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国庆后科技牛市新棋局:核聚变崛起,解锁能源终极赛道

2025-09-25 20:12

(来源:金融小博士)

国庆后科技牛市新棋局:从AI领跑到核聚变突围,把握轮动机遇

国庆长假的脚步渐近,A股市场却在科技股的引领下走出了不一样的“预热行情”。从寒武纪股价一度超越茅台,到宁德时代市值登顶,再到近期可控核聚变概念突然爆发,这场“科技股牛市”的深度与广度正不断超出市场预期。站在长假前后的关键节点,如何理解市场规律?科技板块能否延续强势?又有哪些新方向值得提前布局?本文将结合历史数据、产业趋势与个股逻辑,为您拆解投资机会。

一、国庆市场“日历效应”:节前避险、节后回暖,科技板块胜率几何?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往往押着相似的韵脚。通过统计2010-2024年15年国庆前后万得全A表现,我们可提炼出三大规律:

1. 大盘:节前调整、节后上行,最后一日迎“兑现修复”

  • 节前10日:市场通常因长假不确定性进入观望期,中位数跌幅-1.24%,上涨概率仅26.7%;但节前3日(T-3至T-1)情绪逐步修复,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上涨概率高达73.3%,反映资金“兑现避险”行为告一段落。

  • 节后10日:市场上涨概率从T+1的66.7%提升至T+5的80%,随后小幅回落至T+10的73.3%,整体呈现“先扬后稳”态势,显示资金回流意愿较强。

2. 板块:科技、金融节后占优,持续领涨难度大

历史数据显示,国庆后5日,计算机、通信、电子等科技行业上涨概率领先;银行、非银金融、汽车在节后两周、一个月内胜率同样较高。但近5年(2020-2024)国庆前后持续领涨的细分行业不足25%,意味着板块轮动较快,需警惕“审美疲劳”。

3. 长假变量:内外政策与数据扰动

国内方面,9月PMI数据(9月30日公布)或预示经济修复强度;海外则需关注两点:一是港股、美股走势(若强势上涨或映射A股);二是美国9月ISM制造业PMI(10月1日)、非农数据(10月3日)——若美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将利好全球风险资产。

二、科技牛市的“新叙事”:从AI到核聚变,想象空间再扩容

今年科技股的主线无疑是AI,但近期市场悄然出现新变化——可控核聚变概念异军突起,龙头股上海电气节前涨停(封单超45万手),背后是产业催化与资金轮动的双重驱动。

为何是核聚变?“能源终极方案”突破“50年悖论”

可控核聚变被称为“人类能源的终极梦想”,曾因技术难度被戏称为“永远还有50年”。但近年来,全球技术突破加速:美国LLNL实现惯性约束点火、中国“人造太阳”EAST实现千秒级运行,商业化进程已从“理论验证”迈向“工程落地”。

国内层面,第二十五届工博会上传来重磅消息:注册资本150亿元的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正式亮相,标志着我国核聚变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迈出关键一步。这一事件如同“发令枪”,点燃了市场对核聚变产业链的关注。

科技牛市的“拼图”:AI+机器人+核聚变+储能=无限想象

若将科技牛市比作一盘大棋:

  • AI解放脑力(算力、算法、应用);

  • 机器人解放体力(人形机器人、工业自动化);

  • 核聚变提供无限能源(解决电力瓶颈);

  • 储能负责能源调度(平抑波动,提升效率)。

    四大主线共振,科技成长的天花板被彻底打开。

三、布局核聚变:产业链核心环节与标的亮点

核聚变产业链覆盖“研发-设备-材料-运营”全周期,当前A股相关标的主要集中于设备制造、材料供应与核心部件环节。以下为核心环节及代表性公司:

1. 链主企业:技术整合与工程落地

  • 国光电气:国内核聚变装置核心供应商,承担混合堆总承及分系统,涉氚处理设备、真空室等关键部件,技术壁垒极高。

  • 合锻智能:聚变堆真空室扇区、重力支撑件核心供应商,产品已应用于EAST等主流装置,具备定制化制造能力。

  • 联创光电:超导磁体技术领先,为核聚变装置提供核心磁体组件,同时布局激光惯性约束领域,双轮驱动。

2. 超导磁体:装置的“心脏”

超导磁体是约束等离子体的核心,决定了装置的运行效率。

  • 永鼎股份:国内高温超导带材龙头,产品性能对标国际,已实现量产,直接受益于超导磁体需求增长。

  • 西部超导:低温超导线材市占率国内第一,技术积累深厚,与中科院等机构合作紧密。

  • 精达股份:高温超导带材后起之秀,依托铜陵有色资源优势,产能扩张迅速。

3. 电源类:能量供应的“稳定器”

核聚变装置需高精度、高稳定性电源支持。

  • 英杰电气:核聚变电源总成供应商,技术覆盖射频电源、直流电源,客户包括中核系等核心单位。

  • 上海电气:央企背景,承担杜瓦、真空室、TF线圈等大型部件制造,工博会亮相后关注度飙升。

  • 国力股份:真空开关龙头,产品用于核聚变装置真空环境控制,技术指标达国际标准。

4. 结构件/功能件:耐高温、抗辐射的“铠甲”

  • 安泰科技:钨铜偏滤器、包层材料核心供应商,材料耐温超3000℃,是等离子体与装置壁面的关键屏障。

  • 斯瑞新材:耐高温高强高导材料国内领先,应用于偏滤器、限制器等部件,填补多项国内空白。

  • 航天晨光:杜瓦系统(装置真空容器)专业制造商,依托航天技术积累,产品可靠性极强。

四、风险提示与策略建议

尽管科技牛市主线清晰,但短期需关注两大风险:

  1. TMT板块拥挤度:当前TMT成交占比已达37%(2023年超40%后常迎回调),需警惕资金兑现压力;

  2. 长假不确定性:海外市场波动、国内政策空窗期可能放大节前情绪波动。

策略上

  • 短期:可逢低布局节前调整充分的科技龙头(如AI算力、半导体设备),同时关注核聚变等新方向;

  • 中长期:围绕“科技+能源”双主线,挖掘具备核心技术壁垒(如超导材料、聚变装置部件)的细分龙头,避免单一押注赛道。

结语

从去年的“触底反弹”到今年的“科技牛市”,A股市场的底层逻辑正从“估值修复”转向“产业升级”。当AI的热度扩散至核聚变,当资金开始寻找下一个“十年十倍”赛道,我们更需以“产业趋势+技术落地”为锚,把握科技成长的确定性。国庆前后,不妨重点关注核聚变产业链的技术突破与订单进展,让布局走在预期之前。

(风险提示:技术迭代不及预期、政策落地进度放缓、市场情绪波动)

【免责声明】本文引用官方媒体和网络新闻资料,如有错误,请以最新信息为准。本文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仅供交流探讨,请审慎阅读。市场有风险,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理性独立思考之上。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