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新华视点|穿着“新能源”外衣 游离于监管之外——新型燃料“液蜡醇醚”隐患调查

2025-09-25 18:15

08:09

最近一年来,在安徽境内一些国省道沿线出现了不少“新能源加注站”。这些加注站宣称其销售的是一种可以完全替代柴油使用,且性能更优的新能源燃料。但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加注站销售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新能源燃料”,且由于产品定位不清、监管依据不明等原因游离于监管之外,存在较大风险隐患。

近期,记者在安徽境内235、318、329等国省道沿线走访发现,这些位于道路两侧的新能源加注站规模有大有小,大的与成品油加注站类似,小的有撬装式加注站,更简陋的只有一台加注机配上一个储存罐。对于销售的这种燃料究竟是什么,虽然工作人员的回答五花八门,但他们都宣称其可以完全代替柴油使用,并具有环保、性价比高等优势,由此获得大量车主青睐。

原来,加注站工作人员口中的这种新能源燃料学名叫“液蜡醇醚”。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其每升售价在5.55元到5.68元之间,而同时期的中石化成品油加注站柴油每升售价为6.64元。

加注站工作人员表示,他们进货时一般不开发票,在零售过程中,车主大多也不索要发票。由于缴税少,加上压缩运营成本,他们可以通过降低售价来吸引顾客。那么,这种燃料到底属不属于新能源呢?

安徽省能源局相关处室表示,虽然加注站宣称“液蜡醇醚”是新能源燃料,但实际上国家目前并未认定其为新能源燃料,尚未纳入能源领域监管范围。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液蜡醇醚”在销售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隐患。

在位于329国道沿线的醇盛新能源加注站,记者看到其加注机上标注有“车用清洁燃料0#”“车用清洁燃料92#、95#”等字样,乍一看让人误以为是柴油和汽油。

同时,地方相关职能部门反馈,他们在日常执法检查中发现,不少加注站存在安全隐患。比如,工作人员在抽取燃料过程中吸烟,加注站安全间距不足,消防器材配备不够,输电线路从加注站上空穿过等等。

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宣城石油分公司提供信息显示,该公司仅县级市广德片区2025年1月至7月的柴油销量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180吨,销售下滑主要是受“液蜡醇醚”加注站冲击。对于上述种种问题,基层职能部门却面临多重监管难题。

我国对开办销售车用汽油、柴油等成品油加注站有严格管理制度。其在经营阶段,必须办理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等证照后才能对外销售。但由于目前对“液蜡醇醚”的产品定位并不明确,因此“液蜡醇醚”加注站不受上述约束。

据了解,“液蜡醇醚”属于易燃品,却不在《危险化学品目录》内,应急管理部门不能按危险化学品对其进行监管。

有媒体报道称,近年来,这种销售所谓新能源车用燃料的加注站在全国近30个省市快速发展。为确保这些加注站安全、合规运营,安徽宣城、蚌埠等相关地市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并成立工作专班,统筹安排商务、应急、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并取得良好成效。

业内人士建议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明确产品的性质、组成、混合方式、适用场景等,设定产品的质量下限,倒逼企业标准的提升和完善,为基层职能部门提供有效的监管依据。

统筹:李杰、王健、李佳琳

编导:刘瑞娟

记者:金剑、曹力

包装:夏勇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