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25 18:35
科创板开市六年多来,跟踪科创板相关指数的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产品数量不断扩容,已从最初的4只扩容至近百只,总规模已超2800亿元,激增逾10倍。
科创板ETF产品持续扩容,总规模超2800亿元
据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截至9月24日,今年以来已有64只科创ETF产品上市。
目前,全市场科创ETF(包括科创创业混合指数)已上市产品共115只,其中科创板ETF产品约96只、资产净值规模合计为2845亿元,较2020年首批上市的4只科创板ETF产品总规模增长超10倍。
2020年科创板开板满一年,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发布,旨在及时反映上市证券的表现,为市场提供投资标的和业绩基准。
2020年11月,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588000.OF)、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588080.OF)、工银瑞信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588050.OF)和华泰柏瑞上证科创板50ETF(588090.OF)首批4只科创板ETF产品上市,上市之初产品总规模约230亿元。
2024年,证监会发布实施“科创板八条”,提出“持续丰富科创板指数品种”“丰富科创板ETF品类及ETF期权产品”等;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明确提到,要丰富科创板指数及ETF品类,将科创板ETF纳入基金投顾配置范围,促进更多中长期资金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
“科创板八条”发布以来,科创板指数不断“上新”。以主题指数为例,仅今年以来,半导体材料设备、芯片、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工业机械等多条指数已发布。
目前,科创板ETF形成了覆盖宽基、行业主题、策略等多层次指数产品体系,包括科创50、科创100等宽基指数,以及人工智能、芯片、新能源等多主题领域,科创板指数及ETF产品生态进一步丰富。
今年以来,多只科创板指数涨幅靠前。科创板成长ETF(588070.SH)、科创板人工智能ETF(588930.SH)、科创板100ETF(588120.SH)、科创板50ETF(588080.SH)、科创板ETF(588090.SH)涨幅均超30%。
4只科创板ETF规模过百亿,前十大重仓股有何看点?
按照资产净值来看,截至9月24日,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工银瑞信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这4只产品规模过百亿元,分别约为744亿元、725亿元、373亿元、121亿元。
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由上交所科创板中市值大、流动性好的50只证券组成,反映最具市场代表性的一批科创企业的整体表现。
2025年中报显示,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前十大重仓股分别为中芯国际(688981.SH)、海光信息(688041.SH)、寒武纪(688256.SH)、澜起科技(688008.SH)、中微公司(688012.SH)、金山办公(688111.SH)、联影医疗(688271.SH)、传音控股(688036.SH)、九号公司(689009.SH)、芯原股份(688521.SH)。上述10家公司涉及电子、计算机、医药生物和汽车等行业。
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工银瑞信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前十大重仓股也为上述10家公司。
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从科创板上市公司中选取业务涉及半导体材料和设备、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装和测试相关的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科创板代表性芯片产业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2025年中报显示,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的前十大重仓股除了中芯国际、海光信息、寒武纪、澜起科技、中微公司、芯原股份,还包括沪硅产业(688126.SH)、恒玄科技(688608.SH)、思特威(688213.SH)、华海清科(688120.SH)。
上市公司层面来看,截至9月24日,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工银瑞信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前十大重仓股中,9家公司总市值超千亿元。其中,排名前三的为中芯国际、海光信息和寒武纪,总市值分别达到10797亿元、6040亿元和5748亿元。
业绩方面来看,10家公司中,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的有9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的有8家。
其中,中芯国际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3.1%至323.48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9.8%至23.01亿元,营收及归母净利润规模排名第一。寒武纪上半年实现营收28.81亿元,同比增长4347.82%;归母净利润同比扭亏,为10.38亿元,公司上半年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最快。
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上半年前十大重仓股中,营收全部增长,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的有9家。
目前,A股科创板公司共589家。今年上半年,科创板板块实现营业收入7013亿元,同比增长4.85%;实现归母净利润293亿元。其中,407家公司实现营收增长,占比达69%;326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55%。226家公司总市值超百亿元、占比约38%,中芯国际等13家公司市值超千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