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25 08:04
9月24日,在第五届中国医药决策者峰会上,“医药魔方·十年荣耀”榜单揭晓,翰森制药荣获“行业引领制药企业”大奖,翰森制药的创新药品阿美替尼则荣获“行业引领创新药品”。
“医药魔方·十年荣耀”奖项旨在致敬过去十年中国创新药行业真正的标杆和引领者。2015年至今,是中国创新药产业的第一个十年周期,对翰森来说,则是不断深耕、释放创新势能的第三个十年。如今,“三十而立”的翰森正在完成新一轮蜕变,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Biopharma,并加速走上国际化之路。
从Pharma到Biopharma,翰森的创新升级之路
2019年港股上市之初,翰森制药创新产品收入占比不到20%;2025年上半年,翰森创新药与合作产品收入占比已经高达83%。
创新产品收入占比是衡量药企创新升级成果的重要指标。因此,如今可以确切地说,翰森已经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创新驱动型的Biopharma公司。
翰森制药全球研发总部效果图
翰森创新升级之路最早可以追溯到2002年,彼时,翰森就非常具有前瞻性地启动创新药研发,成为国内最早布局创新药的企业之一。2003年,公司原料药车间以“零缺陷”通过美国FDA认证检查,当时,翰森瞄准全球原料药产区转移、中国逐步成为主要出口国的机遇,成功敲开欧美市场大门。而后公司持续夯实创新实力,2006年,翰森获批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持续强化人才团队建设,加速推进创新研发战略。2014年,翰森首款创新药迈灵达成功获批上市,迈出了从「仿创结合」向「自主创新」转型升级的关键步伐。
2019年是翰森创新升级的发力年份,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开启全新发展征程。自2019年以后,翰森创新成果迎来密集收获期,基本保持每年一款新药(含新适应症)获批的速度,孚来美、豪森昕福、阿美乐、恒沐、昕越、圣罗莱等多款新药陆续上市。
其中,作为中国首个原研三代EGFR-TKI,阿美乐今年第三、四个适应症在国内获批上市。从披露的管线布局来看,翰森对阿美乐的生命周期管理策略清晰而长远,短期快速实现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从二线治疗到一线治疗、维持/巩固治疗再到辅助治疗全病程覆盖,中期通过联合用药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长期则布局ADC、c-MET小分子联用等新机制。
特别是今年,阿美替尼在英国获批上市,成为翰森第一款在海外获批的自研新药,这让其国际化之路有了一个新的重要抓手,当然,这仅仅是阿美替尼国际化的开端。
此外,翰森制药2019年引入的昕越是全球首个获批的CD19单抗,也是当时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唯一获批的生物药,目前昕越用于免疫球蛋白G4相关性疾病(IgG4-RD)治疗的第二项适应症也已于中国获批上市,而昕越不仅是当下IgG4-RD治疗领域first-in-class而且是only-in-class药物。
自研管线中,翰森不仅持续巩固肿瘤领域优势地位,还积极拓展中枢神经系统、代谢、自免与肾病等高增长潜力疾病领域,如B7-H3靶向ADC(HS-20093)、B7-H4靶向ADC(HS-20089)、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HS-20094)、靶向IL-23p19单抗(HS-20137)、TYK2抑制剂(HS-10374)、KRAS G12C抑制剂(HS-10370)、P2X3拮抗剂(HS-10383)、OX2R拮抗剂(HS-10506)等,这些潜力产品未来均有望成为新的重磅药物。
从中国到全球,翰森的国际化新局
如今,“三十而立”的翰森创新升级已然进入收获期,并为下一步的战略重心——国际化铺好了路。
无论是中国创新药产业,还是翰森制药等国内药企,近10年来,创新升级之路和国际化之路总是相辅相成。
首先,创新升级本来就意味着创新产品要走上国际化之路,因为创新只能在全球维度发生,也只能在全球市场才能收到最大回报。其次,国际化路径的选择需要随着企业创新度演变而不断调整。
而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创新药企不仅是药物研发竞赛单一维度的动作,而且囊括了政策研究与分析、市场洞察与开拓、跨境交易与合作、公司战略转型等更多维度的商业内涵。
近两年,随着国内License-out井喷式增长,BD合作成为中国药企国际化发展热门话题,买家背景与交易额(首付款、里程碑付款)更是成为关注焦点。
根据医药魔方数据库,交易总额在15亿美元以上、引进方为TOP20 MNC的交易在国内创新药license out中占比仅6%(426笔交易中仅26笔),而翰森制药有3笔交易在其中,居中国药企第一,可见含金量之充足。和翰森同时进入这份名单的还有恒瑞医药、三生制药和石药集团等,都是本土大药企创新转型的代表。
据官方披露,截至目前,翰森三年内与GSK、默沙东、再生元围绕B7-H3靶向ADC(HS-20093)、B7-H4靶向ADC(HS-20089)、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HS-20094)、口服小分子GLP-1(HS-10535)已达成总金额超70亿美元license-out合作。
翰森制药license out交易汇总
当然,翰森并不仅仅通过“对外许可”获得财务回报和大厂背书,而是有意识地和MNC合作,因为将创新产品license out给MNC对于建设国际化能力至关重要。比如,MNC在调研评估乃至合作达成以后,会有多轮复杂细致的问题,从发现研究、临床研究、注册审批、项目管理到工艺生产,每个环节回答的问题加起来是成百上千。在合作前的尽调过程,以及合作后的互相协作过程中,中国药企得以了解并学习MNC在各个环节的认知与经验。
更重要的是,翰森制药希望通过和MNC的合作,实现国内研发和国际研发相互支持,依托国际多中心研究(MRCT)、ICH同盟下的数据互认等全链条的研发能力,实现或促进全球同步研发。
与Biotech大多只是license out不同的是,作为Pharma,翰森制药同样在加速通过license in拓宽管线。
2019年至今,翰森制药已累计合作引进10余个项目。引进策略清晰并且眼光独到。其中既有成熟的创新产品,也有早期高差异化项目。在license in方面,翰森作为Pharma,尤其看重患者不同场景的临床需求,主要有两大引进策略:
一是寻找高价值高潜力的空白领域产品,如前文提到的翰森2019年引入的FIC新药昕越。聚焦国内自免领域的巨大未满足之需,翰森还引进了的荃信生物的IL-23p19单抗(HS-20137)和麓鹏制药的新一代BTK抑制剂(HS-10561)。
二是持续扩充适应症与现有覆盖科室形成良好协同效用的产品,发挥自身开发、注册、生产及商业化的综合实力,快速进入市场,把握先机。2024年,翰森与普米斯扩大合作就是基于这一逻辑。在EGFR/cMet双抗PM1080/HS-20117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双抗ADC(HS-20122),药物类型的升级有望提升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其它癌症患者的临床获益。
在制药行业,特别是企业创新升级的关键阶段,通过外部创新建立了多少合作伙伴关系,一直都是衡量增长潜力的重要指标。
从license in到license out,可以看到,翰森制药创新升级的路径非常清晰,除了内部创新,还积极以开放姿态探索新靶点、拓展新方向、整合新技术,不断通过深化与合作伙伴的关系来提高未来增长能力。
结语
走过30年历程,或许没有多少公司比翰森更理解:在创新升级和国际化的道路上,都需要坚持长期主义和耐心主义,不能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只有创新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化才能水到渠成。
当然,蜕变为Biopharam之后,创新升级和国际化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成为MNC。从全球早研能力、临床开发能力、供应链能力再到商业化能力,相信以翰森为代表的一些中国药企,将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国际化路径。
早在大约20年前,日本制药企业曾经也面对国际化路径的选择,部分日本药企接住了这样的时代命题,成为了MNC。
现在,接力棒交到了中国药企手上。
Copyright 2025 PHARMCUBE.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申明:本微信文章中的信息仅供一般参考之用,不可直接作为决策内容,医药魔方不对任何主体因使用本文内容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