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25 10:14
“有人说五仁不好吃,我们认为:那是因为你还年轻,还没饱尝过生活的毒打。”本想着“抢占”中秋节销售旺季市场的桃李面包,却在营销上“翻了车”。
面对网友的吐槽,9月4日,桃李已下架该广告画面。9月5日桃李面包在官方微博上承认文案翻车,老板正在接受“现实毒打”。
而此前,桃李面包才和公众道过一次歉。7月2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最新一期食品抽检公告,其中山东桃李面包有限公司生产的醇熟切片面包菌落总数超标,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规定。
反映到业绩上,桃李面包近几年的表现也不佳。
最新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桃李面包实现营业收入约26.11亿元,同比下滑13.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04亿元,同比下滑2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1.94亿元,同比下滑30.03%。
事实上,桃李面包净利润已连续四年下滑。财报数据显示,2021-2024年,桃李面包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63亿元、6.4亿元、5.74亿元、5.22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3.54%、-16.14%、-10.29%、-9.05%。
此外,2024年,桃李面包还出现了上市以来首次营收下滑。2024年,桃李面包实现营收60.87亿元,同比下滑9.93%。
公开信息显示,桃李面包收入主要是来源于面包和糕点业务。数据显示,这一核心业务收入在2023年达到上市以来最高的65.32亿元。但在2024年同比下降9.58%至59.06亿元。而今年上半年,桃李面包的面包及糕点贡献收入为25.85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卖近4亿元。
和利润一同下滑的还有毛利率。数据显示,桃李面包的毛利率从2020年的29.88%降至2024年23.29%。在2025年上半年降至22.89%。
关于毛利率下滑的原因,桃李面包在财报中解释为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增加、部分新建产能未能完全释放,因此前期费用较高以及促销力度增大。
值得注意的是,桃李面包此前的良好业绩表现,与其“中央工厂+批发”的模式不无关系。这一表述也反复出现在公司的财报中,通过高效协同的“中央工厂+批发”精益生产模式,已形成显著的规模效应与敏捷响应能力。
但南北的饮食差异化问题,导致在北方畅销的面包到了南方或许就没那么好卖了。
分区域来看,桃李面包在各个区域市场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最新半年报显示,桃李面包的“核心区域”华北地区营收同比下滑14.78%至5.94亿元,东北地区同比下滑9.3%至10.44亿元,华东地区下滑14.56%至8.45亿元。
西南地区营收下滑14.21%至3.2亿元,西北地区下滑18.01%至1.73亿元,华南地区下滑18.83%至1.81亿元。虽然华中地区营收增长11.76%,但华中地区的收入仅1.14亿元。
翻看财报可以看出,桃李面包的产能利用率也并不乐观。
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南、西北、华南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7.12%、63.37%、54.68%、57.62%、69.55%、79.45%、43.79%,综合产能利用率仅为63.04%。
与此同时,随着桃李面包在全国的扩张,销售费用常年居高不下也是值得关注的一点。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桃李面包的广告及宣传费用同比增加40%至4296万元。
虽然销售费用不断增加,桃李面包的销售渠道还集中在大商超、小超市里。然而,年轻人都不喜欢逛超市了,面包难免受冷落。
近年来,烘焙赛道正在向万亿市场迈进。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烘焙食品零售市场规模达5614.2亿元,同比增长9.2%,预计2029年可达到8595.6亿元。
从人均消费金额上,全球烘焙人均年消费金额高达62.5美元,明显高于中国的25美元,中国市场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但这条赛道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竞争者。不仅有早早进入市场的桃李、盼盼、达利园等,还有大型商超如大润发、胖东来、盒马、山姆等推出的自营烘焙产品,更不用说还有茶饮品牌也纷纷改变策略,进军烘焙市场。如何能持续推出新产品,吸引消费者,或是除了渠道拓展之外也很重要的一环。
不过,桃李面包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反而在减少。从研发费用来看,2025年上半年,桃李面包在这一项上的投入为1066.05万元,同比减少30.81%,占总营收的比重不足0.5%。
2015年,桃李面包登陆A股市场,发行价13.76元/股。2020年,桃李面包市值一度达到426亿元。截至9月24日收盘,公司市值为87亿元左右,五年蒸发近340亿元。
这家从辽宁丹东起家的烘焙食品生产企业,如何在市场格局日新月异的今天继续桃李“满天下”,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
(提示:上市公司信息仅供参考,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编发:沈熙
统筹:巴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