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25 15:17
(来源:浩海投研Pro)
作者/星空下的烤包子
排版/星空下的乌梅
最近一段时间,资本市场上有一个板块突然走强,那就是#线控底盘。相关企业比如#纽泰格(301229)、#浙江世宝(002703)都直接迎来了涨停。
毕竟,在汽车产业快速向智能化转型的当下,线控底盘技术正逐渐成为行业竞争的焦点之一。
简单来说,线控底盘能够通过电子信号代替传统的机械或液压连接来实现对车辆的精确控制,相较于机械控制和液压控制,它提高了制动的响应速度和精确性。最重要的是,它还有助于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实现整车减重约15%)。
那么,目前线控底盘在汽车中的渗透率如何,行业的竞争态势如何?笔者今天就带你来一探究竟。
一、规模增长,加速渗透
一般来说,线控底盘核心技术包括线控转向、线控悬架、线控制动三个部分,作为高阶智能驾驶的大势所趋,是非常关键的技术,而每个部分目前在汽车上的渗透率略有不同。
三者之中,成熟度最高的非线控制动莫属。据专业机构(盖世汽车研究院)统计,去年我国乘用车线控制动渗透率为50.8%,如果时间线拉长,就会发现这些年的渗透率逐年提升,预计今年渗透率将突破65%,市场规模也将随之达到250亿元。
而成熟度相对较低的则是线控转向,它取消了方向盘和转向车轮之间的机械连接部件。其实,在十年多前,英菲尼迪成为首个量产主动式线控转向系统的品牌,然而由于系统的可靠性得不到保障,量产三年后就有超过6万辆安装线控转向的车辆被召回。
而就在去年年底,蔚来ET9线控转向系统经历了长时间反复论证和评审后,终于量产上市,也是我国第一辆搭载线控转向的车型,作为高端车型,其售价达到了80万元。国外丰田和雷克萨斯的一款车型也开始使用线控转向。
要知道,从法规层面来看,2021年我国新修订的标准中,才删除了“不得装用全动力转向机构”(线控转向就属于全动力转向机构的一种)的规定,所以蔚来也成为了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
二、融资加速,热钱涌入
最近两年,专业机构给予线控转向更高的期望。据国信证券估算,2030年,国内线控转向市场有望突破350亿元,全球市场有望突破800亿元。
而从线控底盘这个更大的市场来看,据专业机构测算,预计2025年中国线控底盘市场规模达到282亿元,而到2030年市场规模则达1270亿元,其中汽车线控底盘市场规模占比能达到近90%。
从目前线控底盘的竞争情况来看,国外企业如博世、采埃孚、NSK等企业凭借着起步早、技术积累深厚等原因,取得了一定的领先优势,但因为这个市场的增长潜力较大,所以国内企业也在疯狂追赶。
比如成立于2021年的利氪科技,主要聚焦智能底盘技术,但是利氪科技仅用3年便拥有了近20亿元的融资规模。
三、国内企业,努力追赶
再比如企业之一的#伯特利(603596),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了30%和14%。目前,公司表示旗下线控制动系统产品已量产,并与市场多家主流主机厂合作,线控转向产品以及空气悬架产品公司目前正在开发过程中。就从其上半年的研发费用来看,同比增长了18%,就可见一斑。
无独有偶,#同力股份(834599)也表示将坚持自主研发线控底盘,通过前装或后装智驾系统实现整车无人驾驶。
而在去年,伯特利线控制动一共卖了180万套,国内市占率已经达到了第三,而且公司也在努力增加线控制度的产能,希望抢到更多的“蛋糕”。通过资本运作,公司也收购了万达转向,希望在线控转向上抢占一个身位。
除此之外,#耐世特(01316)同样也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双增,随着而来的是市值大涨。要知道,公司凭借着先发优势以及技术实力,已经和和特斯拉以及国内多家造车新势力达成线控转向订单,并有望于明年投产交付。线控转向也是公司未来重点发展的业务之一。
而站在当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是公司的重要产品之一,EPS上半年收入为15.25亿美元,同比增长8.6%,收入占比68%,相比于往年进一步提升,该业务主要分布于北美洲及亚太区。
更重要的是,在耐世特的新增订单中,EPS订单金额占比超过65%,今年上半年就新获订单15亿美元。
所以,从订单和业绩情况来看,线控底盘企业的好日子,或许才刚刚开始。但是,从线控底盘领域的厂商情况看,有的有车厂量产迭代,有的有高校重点研发资源加持、有的有底盘大厂背景的高管掌舵。谁能问鼎中原,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