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深度:“反内卷”核心目标远超单纯去产能,供给收缩下的 “长牛短痛”
2025-09-25 10:56
24日下午,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印发《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宣布严禁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这也是“反内卷”背景下,有关部门出台的又一新规。
“反内卷”究竟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影响?9月22日,瑞银集团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反内卷”并非应对产能过剩的短期政策,而是覆盖传统与新经济领域的长期战略转型。其核心目标远超单纯去产能,旨在通过遏制破坏性价格竞争、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企业以 “创新驱动” 替代 “规模扩张”参与全球竞争。瑞银认为,从投资视角看,长期利好钢铁、水泥、光伏等供给端优化行业,短期需关注龙头企业成本压力,有色金属与智能电动车供应链则具备明确配置价值。
核心摘要
一、“反内卷” 与过往去产能的核心差异
相较于 2015 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 “反内卷” 呈现三大显著特征,彰显战略升级:
- 覆盖范围扩容:从钢铁、煤炭、水泥等传统上游行业,延伸至电动汽车(EV)、光伏、锂电池等 “新经济” 领域 —— 这些领域的产能过剩部分由前期政府补贴推动形成,此次纳入管控体现对全产业链供给效率的关注。
- 监管重点从 “量” 到 “质”:摒弃以往单纯削减产能的思路,转而聚焦 “遏制低于成本销售”“解决资源错配”,要求企业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例如在光伏行业,政策不仅限制产能规模,更通过能效标准收紧(如多晶硅单位能耗上限)推动技术升级。
- 绿色导向深度绑定:将能源效率提升、工业生产绿色化作为核心要求,与全球气候变化目标衔接。以钢铁行业为例,去产能与 “推动绿色生产” 同步推进,优先淘汰高耗能产能,而非简单按规模一刀切。
值得注意的是,“反内卷”执行以 “行业自律协议”(即 “劝说”)为主,鼓励企业自愿减产,而非强制干预,这也为行业转型预留了缓冲空间。
二、重点行业影响:短期压力与长期机遇的分化
1. 水泥、钢铁:供给收缩下的 “长牛短痛”
- 水泥行业:报告测算,行业需从当前 21 亿吨产能削减至 16 亿吨(允许 10% 弹性空间),即至少削减 16% 产能。长期来看,产能出清将推动水泥价格回升,行业龙头安徽海螺水泥有望成为最大受益者;但短期而言,其存在的无证产能需面临 “关停” 或 “收购产能许可” 的选择,将推高成本,形成阶段性压力。
- 钢铁行业:2025 年产能或削减 5%,且大概率由国有企业主导 —— 中小型民企因利润率回升,减产动力较弱。这意味着行业龙头宝钢股份短期内将承担更多去产能责任,成本与产能调整压力显著,但长期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集中。
2. 有色金属:暂避政策冲击,供需紧平衡支撑估值
尽管有色金属行业被纳入 “反内卷” 范围,但截至报告发布,针对性监管措施较少,核心支撑逻辑有二:一是全球铝、铜等金属需求旺盛,供应端持续紧张;二是中国已对铝生产设定4500万吨产能上限,当前已达该规模,推动铝进口增加与回收利用扩容,行业供需格局趋于优化。报告对该领域的禾赛科技、宁波拓普持积极看法,认为其受政策冲击小,且受益于下游需求增长。
3. 光伏行业:能效标准成关键变量
光伏行业 “反内卷” 聚焦两大方向:一是禁止低于成本销售,遏制恶性竞争;二是淘汰低能效产能。2024 年 12 月推出的全行业能效标准较为宽松(90% 产能可满足),但 2025 年 9 月某光伏行业协会提议将多晶硅单位能耗上限从 “7.5 千克标准煤 / 千克” 收紧至 “6.5 千克标准煤 / 千克”。报告测算,若该提议落地,结合当前行业低开工率,多晶硅现有产能需削减 30%,产量削减 13%,影响显著。
4. 电动汽车供应链:供应商受益,整车龙头承压
“反内卷”对电动汽车供应链的监管呈现 “分化效应”:
- 受益主体:中小型供应商(含三线电池制造商)—— 政策要求整车制造商(OEM)缩短过长付款周期,且不得通过压款要求供应商降价,直接改善中小供应商现金流,缓解资金压力。
- 承压主体:整车龙头与头部电池企业 —— 头部 OEM(如比亚迪)需遵守 “控制过度价格折扣” 的自律协议,营收增长或受影响;电池龙头宁德时代(CATL)因政策增强中小竞争对手竞争力,行业竞争加剧,相对受益程度最低。报告看好供应链中的禾赛科技、宁波拓普,认为其兼具需求增长与政策利好双重支撑。
三、重点推荐标的:聚焦 “最看好” 评级组合
基于行业影响分析,瑞银将以下 4 家企业列为 “最看好” 评级标的(截至 2025 年 9 月 22 日)
公司名称 |
代码 |
所属行业 |
核心推荐逻辑 |
关键估值数据(2025 年预期) |
紫金矿业集团(H 股) |
2899 HK |
材料行业(有色金属) |
全球金属供需紧平衡下,资源储备优势显著;2023-2026 年每股收益复合增速达 34.6% |
市盈率 15.5x,市净率 4.0x,股息率 2.0% |
中国宏桥集团 |
1378 HK |
材料行业(有色金属) |
铝产能达上限背景下,成本控制能力突出,股息率具备吸引力 |
市盈率 9.5x,市净率 1.9x,股息率 6.7% |
禾赛集团 |
HSAI US |
非必需消费品(智能电动车供应链) |
激光雷达技术领先,绑定主流 OEM,受益于电动车智能化趋势,业绩高增长确定性强 |
市盈率 92.3x,市净率 6.5x,复合增速 208.9% |
宁波拓普集团 |
601689 CH |
非必需消费品(智能电动车供应链) |
汽车座椅、底盘系统龙头,客户结构优质,政策改善现金流,估值具备安全边际 |
市盈率 40.3x,市净率 5.8x,股息率 0.7% |
四、风险提示:需关注三大不确定性
- 执行节奏风险:“反内卷” 以 “自愿减产” 为主,若企业配合度低于预期,或不同区域执行力度分化,可能导致供给收缩不及预期,影响行业价格与盈利修复节奏。
- 成本传导风险:龙头企业(如安徽海螺、宝钢股份)在去产能过程中面临的成本上升(如收购产能许可、设备改造),若无法有效向终端产品价格传导,可能压制短期盈利。
- 市场波动风险:股票市场受经济周期、全球流动性等多因素影响,报告提示当前瑞银全球评级中 “最看好” 占比达 98%,需警惕估值集中抬升后的回调压力。
风险提示: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价格可升亦可跌,更可变得毫无价值。投资未必一定能够赚取利润,反而可能会招致损失。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将来的表现。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之前,投资者须评估本身的财政状况、投资目标、经验、承受风险的能力及了解有关产品之性质及风险。个别投资产品的性质及风险详情,请细阅相关销售文件,以了解更多资料。倘有任何疑问,应征询独立的专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