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职教改革立潮头 数智物流育新人

2025-09-25 06:03

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轻工职业大学农产品流通体系实践教学中心。

贵州轻工职业大学承办的2025年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智慧物流”赛项现场。 (贵州轻工职业大学供图) 贵州轻工职业大学承办的2025年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智慧物流”赛项现场。 (贵州轻工职业大学供图)

梁鹏飞 吴昊 袁志鹏 肖知潞

在贵州酱酒飘香的赤水河畔,满载货物的智能机器人在茅台立体仓库中穿梭调度;在贵阳国际陆港的数据大屏上,跨境物流的实时轨迹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三纵三横”网络交相辉映。

在贵州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构建“一核两极四节点”现代物流格局的战略背景下,贵州轻工职业大学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深耕产教融合沃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发展成为培养物流行业高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自2011年9月开办以来,历经十余年深耕细作,紧跟物流行业数智化、绿色化转型趋势,紧扣贵州白酒、大数据等特色产业发展需求,走出了一条“专业建在产业链上、课堂设在物流园区里”的特色发展之路。贵州轻工职业大学正以一场“数智革命”,为区域产业的物流人才供给提质升级,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产教深度融合 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

“大家看,这个智能仓储系统的货到人AGV机器人,正在根据订单信息自动完成拣货作业。”在贵州轻工职业大学“大数据+智慧物流”实训基地,来自贵州贵宁苏宁物流有限公司的周秀娟老师正结合实际运营场景,为2024级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讲解智能仓储的调度逻辑。屏幕上实时显示着仓库的作业数据,学生们一边观察机器人走位,一边在模拟系统中调试路径算法,原本抽象的“智慧运输运营”课程变得直观可感。学生们分组操作智能扫码设备、调度AGV机器人,在模拟真实场景的实训中掌握智慧物流核心技能。

这种“企业导师进课堂、实训设备联生产”的模式,正是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深化产教融合的生动写照。专业始终坚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理念,依托贵州轻工职业大学牵头成立的贵州省现代物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已与贵州顺丰、京东物流、苏宁物流、贵州现代物流产业集团等龙头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构建起全方位协同育人体系。

通过使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流程,专业与4家贵州本地物流企业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WMS系统操作、跨境物流通关等岗位标准转化为课程模块;每学期聘请3至5名行业一线技术骨干担任专业兼职教师,承担至少20%的专业课教学任务,年均引入企业真实项目10余个用于案例教学。

与此同时,专业实施教师“双师化”培育计划,20名专任教师中,88.89%具备“双师型”资质,每年至少1个月深入企业实践。教师团队将企业实践经验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将实践经验转化为教学资源,实现教学与产业需求的动态耦合。

实训平台筑基 锤炼实战应用能力

“请注意,这批蜂糖李的仓储环境温湿度异常,请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在农产品流通体系实践教学中心,一场结合贵州高端农特产业特色的应急演练正在进行。学生们迅速通过智能监控系统锁定异常区域,调控温湿度调控设备,同时在区块链溯源平台记录处理过程,整个流程规范高效,展现出扎实的专业素养。

这种高度贴近产业实际的实训场景,得益于专业构建的“虚实结合、全域覆盖”实训体系。专业现有校内实训室7间、校外实训基地5个,形成了覆盖物流全链条的实践教学平台。其中,现代物流开放实训基地为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实训基地,配备智能仓储系统、无人配送模拟设备、跨境物流仿真平台等先进设施,满足师生实习、实训、培训需求。这些真实场景的实践让学生提前熟悉岗位要求,缩短了从校园到职场的适应周期。

专业还创新开展“经管类跨专业高峰体验仿真实训”,联合大数据与会计、电子商务等专业构建虚拟商业生态系统,学生分组扮演物流企业、生产厂商、电商平台等角色,在模拟市场环境中开展供应链协同、物流方案设计、成本核算等综合实践,提升了跨专业协作和系统思维能力。

“通过参与贵州电商云的‘黔货出山’项目的虚拟仿真实训,我深刻体会到物流对地方经济的支撑作用。”学生罗黎红在实训中负责农产品冷链物流方案设计,她和团队提出的“预冷+保温箱+冷链车”三级温控方案,预计将使贵州高山蔬菜的运输损耗率降低6%。这样的实训项目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了专业能力。

以赛促教兴学 彰显人才培养质效

在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智慧物流赛项中,贵州轻工职业大学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团队设计的“基于大数据的白酒供应链优化方案”脱颖而出,斩获国家级银奖。该方案创新性地将物联网技术与白酒仓储管理结合,通过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控基酒储存情况,运用大数据分析预测市场需求,实现了供应链全链路的精准管控。

这是专业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又一成果。近三年,学生在各类技能竞赛中斩获佳绩:获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银奖1项,省级技能大赛一等奖1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行业赛一等奖7项。专业连续8年承办贵州省职业院校物流技能赛项,累计服务省内20余所院校、310支参赛队伍、1082名参赛选手;在2024年贵州技能大赛暨第一届数字经济行业技术应用职业技能竞赛中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团队教师被评为优秀工作者。

竞赛成绩的背后,是专业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近三年,专业招生计划完成率达100%,新生报到率88.06%,应届毕业生就业率97.57%,专升本录取率57.38%,用人单位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主要分布在物流企业、制造业、电商平台等领域,从事物流数据分析、智能仓储管理、跨境供应链协调等工作,平均起薪较行业平均水平高出14.2%。

服务产业发展 拓展社会服务功能

“以前总觉得做企业就是种得好、卖得出这么简单,这次科技特派员团队一来,才发现这里面藏着大学问!”贵州林旭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提起贵州轻工职业大学的科技特派员团队,言语里满是感慨与振奋。

为了让科技创新真正扎根产业土壤,贵州轻工职业大学充分发挥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职能,依托学校在经管商贸领域的深厚积淀,尤其聚焦物流供应链的学科优势与实践资源,精准组建了这支科技特派员团队。团队带着专业知识走出校园、走进田间地头,就是要把供应链管理的“大学问”转化成助农兴企的“真办法”,用专业力量为企业打通产业堵点、激活发展动能。

经济管理系主任梁鹏飞介绍说:“我们专业的底气源于强大的科研平台支撑——不仅拥有教育部认定的贵州省绿色物流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还建有校级轻工业物流与供应链协同应用中心,这为社会服务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后盾。”多年来,专业始终紧跟贵州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步伐,将学科优势深度融入区域经济建设:近五年累计完成纵横向项目31项,通过定制化的技术服务、课题研究和方案设计,为像林旭生态这样的行业企业解决了一大批供应链管理中的实际难题,真正让专业资源成为助推产业升级的“动力源”。

在社会培训方面,专业充分发挥国家级培训基地优势,面向行业企业开展物流信息化、供应链管理等职业培训41次,累计培训6493人次。这种“科研助产业、培训育人才”的双向发力,不仅彰显了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核心价值,更构建起了产教融合的良性生态。

绘就职教新篇 布局发展未来

面向未来,贵州轻工职业大学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将牢牢把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战略机遇,锚定“数字化、智能化、国际化”核心发展方向。专业上紧密对接我省白酒、大数据、高端特色农业等重点产业的物流人才需求,持续深化产教融合育人模式。

为此,经济管理系主任梁鹏飞强调:“我们将着力构建‘政府搭台、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育’的多元协同机制,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通过精准聚焦培养‘懂技术、通产业、善管理’的高端技能人才,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站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起点,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团队将践行贵州轻工职业大学“深耕轻工、融入贵安、服务贵州、开放发展”的办学定位,以更高标准推进专业内涵建设,以实际行动诠释“文化浸润技术,理想托起技能”的育人理念,不断夯实内涵建设、提升育人质量。

从赤水河畔的智能仓储到贵阳国际陆港的跨境通道,从农特产品的冷链护航到白酒产业的供应链优化,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将持续以职教力量赋能贵州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在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考卷上,书写更精彩的职教新篇。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