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五载耕耘结硕果 特色办学开新局

2025-09-25 06:03

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交通职业大

贵州交职大学子斩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特等奖。

深度参与花江峡谷大桥项目建设。

建工实训。

从贵州花江大峡谷的底部抬头看,625米高的施工平台上风声激荡、白云悠悠,工人们脚下的花江峡谷大桥,正以巍峨雄壮的姿态,欲揽两项世界之最——“山区桥梁跨径第一”“桥梁高度第一”。在钢铁般的建设队伍中,有一抹来自贵州交通职业大学的亮色,格外夺目。从蓝图绘就到现场施工,从人员培训到技术攻坚,“世界第一高桥”建设现场处处可见贵州交职大人的身影。

深度参与花江峡谷大桥项目,是贵州交职大助力“贵州桥”跨越山河、走向世界的一个缩影。

2020年以来,贵州交通职业大学聚力特色办学,突出内涵发展成果丰硕。

五载砥砺奋进,贵州交职大将职业本科写入贵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画卷;五载跨越发展,贵州交职大综合竞争力持续跃升,稳居全国职教第一方阵。一千八百多个日夜的赓续奋斗,贵州交职大人以“山硬不如骨头硬”的铮铮誓言,将拼搏印记刻进黔山贵水,擦亮了“学高桥,到贵交”的办学品牌。

2024年,贵州交职大开启了职业本科办学的新征程,驶入职业本科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喜迎党代会,立足新起点,锚定新目标。贵州交职大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产业为己任,以产教融合为路径,以内涵建设为支撑,从高山深谷间开辟出一条职业教育特色发展之路。

■ “红色引擎”铸就发展新篇

“团结聚合力,创新写新篇!”这是五年来贵州交职大党委始终高擎旗帜、把稳方向,全面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的真实写照。学校坚持党建与中心工作融合发展,为中心工作提供坚实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构建“1+3+N”党建品牌矩阵,成功培育创建了2个全国高校样板党支部、2个全国高校党建创新优秀案例,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清风涤荡,正气浩然。学校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构建“四责协同”机制,打造廉洁教育体系,相关案例入选教育部高校廉洁教育实践案例,持续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高质量发展护航助力。

思政铸魂,育人不息。学校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构建“马原+书院”思政工作载体,《桥梁工程试验与检测》课程思政团队入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团队,《“万桥飞架 天堑通途”——基于交通特色场馆集群育人的实践与探索》等3个项目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精品建设项目。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这里走出,奔赴山河。

文化润心,源远流长。学校打造“通途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文化育人体系,依托11个校内交通特色场馆集群打造“场馆育人”品牌,塑造学生“胸中有大道、眼里有光亮、脑中有文化、手上有绝活、脚下有力量”的“五有”精神标识,获评“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特色品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等10余项荣誉。

职教赋能,志智双扶。学校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帮扶工作,深入开展“志智双扶”,设立“满天星刺绣坊”等20余个非遗工坊,精准帮扶招生600余人,选派的20余名驻村干部和教育组团帮扶教师把技能扎根乡村沃土,通过职教赋能与发展动能的无缝转换,激发乡村内生动力,职教赋能乡村振兴入选教育部“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从党建引领到廉洁护航,从思政铸魂到文化浸润,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贵州交职大以“红色引擎”点燃高质量发展的雄心壮志,在黔中大地书写着立德树人的发展新篇。

■ 创先争优赋能内涵发展

“在花江峡谷大桥所在六安高速项目中,近200名建设者毕业于我校。”贵州交职大道路与桥梁工程系博士教师马宗源说。早在2022年项目启动之初,马宗源便作为学校派驻专家常驻工地,全程参与桥梁建设与安全监测。

这个超级工程的诞生不仅是贵州桥梁建设的奇迹,更是贵州交职大通过“创先争优”实现“内涵发展”,将课堂搬到国家级工程一线,精准培育新时代交通工匠的生动实践。

如何让人才培养与行业前沿无缝对接?贵州交职大的答案是:把课堂搬进工地去,将大国工匠请到校园来。2024年,学校与项目部签约共建“花江峡谷大桥产教融合实践基地”,构建“一类桥一个模块、一座桥一个课堂”的教学体系,《一桥一课一团队:山区高桥建造工匠培养“贵州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入选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校不仅为这一超级工程输送建设骨干力量,更凭借与同济大学联合研发的“基于北斗卫星的基准索股实时定位技术”,为大桥主缆架设实现了毫米级的高精度控制,成为“世界第一高桥”精准成型的关键助力。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世界级工程现场教学,让我们亲身感受工匠精神,激发专业自豪。”该校一学生说。大桥通车时,飞越峡谷的不仅是车辆,更是贵州交职大师生扎根山区、服务地方的教育理念在腾飞。

过去五年,是贵州交职大“创先争优”实现“内涵发展”的黄金期。学校3个专业群入选国家“双高计划”,近两届获国家及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获批省级“三教”改革示范校、教育评价改革试点校,建成省级以上规划教材26本,主持参与国家教学标准20项,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一等奖,主持建设了我省首个土木工程检测领域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实现我省该类资源库零的突破……在提升治理能力方面,获评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全国“水效领跑者”等多项国家级荣誉,信息化治理水平走在全国职业院校前列。五年的内涵夯基,学校40%以上办学核心指标增幅超60%,综合竞争力跃升至全国职教第一方阵。

■ 团队平台实现协同并进

专业建设登顶,教学资源领先,师资队伍提质培优,学子跻身竞赛强队,教师队伍建设和科研平台建设“协同并进”。五年来,贵州交职大坚持以质图强,人才培养展现新作为,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为跨越发展蓄势积能。

筑巢引凤,团队构筑“人才高地”。积极探索教师团队培育路径,创新实践“三类建团、四级育团、五力强团”的教师发展共同体模式,组建“课程、专业、科技”三类团队,规划“院—校—省—国”团队四级培育路径,强化团队“驱动力保障、基本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活力持续注入、影响力不断增强”五大核心能力,实现教师人人进团队。五年来,贵州交职大引进60余名博士等高层次人才,新增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4个国家级团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等6人。教师队伍质量和数量的提升,为学校立德树人打下坚实基础。

搭台赋能,平台激发“创新活力”。为教师队伍搭建成长平台、拓展发展空间,建立4个博士工作室、7个大师工作室、3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3个博士创新站,以及20余个科研平台、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实现教师人人有平台。五年来,领题行业技术痛点研究7项,参与企业重大课题40余项,主持地厅级及以上课题120余项,制定行业等各类标准40余项,获授权专利200余项。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技术服务合同额近3000万元,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1.4亿元。

固本强基,实训打造“硬核支撑”。贵州交职大持续改善实训条件,建成3个国家级、4个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个黔匠工坊,拥有理实一体化教学及生产性实训基地224个,校外实习基地133个。由于夯实了教与学的基石,近五年,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奖近1700项,竞赛综合成绩升至全国第19位。

■ 重构专业服务发展矩阵

贵州路、贵州桥、贵州隧,对于贵州交职大师生而言,都是实训场。

近五年来,贵州交职大紧扣贵州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及“六大产业基地”建设,与重点企业、产业园区携手,让专业群“长”在产业链上,增强人才适配性,以人才链对接创新链、服务产业链,实现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融合,推动职教与产业同频共振。

为了精准对接“六大产业基地”,贵州交职大培优建强优势专业,3个专业群成为国家“双高”专业群,新增4个省级重点(骨干)专业,开设11个职本专业,正加快构建支撑交通行业和区域发展的专业新生态。

政校企协同,产教融合再提速。贵州交职大打破机制壁垒,创新合作模式,做实产业学院,做优职教集团,推进现代学徒制,深化招生计划、专业建设、师资培育、教材开发、课程设置、教学实施、实训基地、实习就业、科学研究等协同,实现职教供给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

未来五年,学校将着力推进交通基建、先进制造、交通装备、算力保障、城市更新、交旅融合、低空经济等专业群建设升级改造,确保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适配。

贵州交职大党委书记何兴发介绍,学校正处在“四个时期”交汇点:专业群与产业深度融合期、科教融合与产教融合协同攻坚期、信息化数字化转型期、国际化办学探索窗口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下一步,学校将聚焦内涵建设,进一步探索职业本科办学模式,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科技支持。

■ 开放办学打出组合拳

贵州交职大的开放办学之路,是一条特色职业教育走向国际化的示范之路。

近五年来,贵州交职大构建了“中文+职业技能+国际认证”三位一体培养体系。该校与东盟国家共建“鲁班培训学校”,在老挝设立“中文+技能”交通人才培训基地,成为贵州首家以“中文+职教”为核心开展国际项目的高职院校,助力东盟国家构建本土交通人才体系。

在柬埔寨、老挝,贵州交职大设立了境外办学点,不仅输出中国职教标准,更因地制宜开发课程、开展培训,真正授人以渔,合作成果入选中国—东盟“双百”强校计划。获批“法国施耐德电气绿色低碳产教融合项目”等9个国际项目;承担援外交通项目,入选“鲁班工坊”专家库;担任中国—东盟交通职教联盟轮值主席单位,跻身多个国际联盟副理事单位,加入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联盟。

贵州交职大还牵头组建“中国—东盟交通职业教育联盟”,在柬埔寨、老挝建设培训中心和基地,获批中国—东盟旗舰合作计划。与50余所境外院校签约,开发国际化课程8门、国际标准4项,招收国际学生80人,培训中资企业外派员工3321人。国际化办学特色日益凸显。

学校启动“开放办学工程”,设立“境外教师工作站”,扩大留学生规模。在交通基建、现代物流、智能制造领域输出“贵州标准”,打造国际技术转移枢纽。通过“贵匠工坊”“遇见贵交”“桥见贵州”等人文交流项目,让世界见证中国职教与贵州风采。

对外办学有声有色,国内合作同样可圈可点。

贵州交职大深化粤黔协作,与高水平院校开展师资互派、教材共建、人才共育。与102家规模以上企业签约,组建“数智交通产教融合共同体”“贵阳先进制造与现代服务市域产教联合体”,建成产业学院、国家级、省级职教集团,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6家。学校正快速成为业界认可、行业需要的高水平职业院校。

近年来,贵州交职大用数据书写成就,用奖杯铭刻荣誉,用标准定义高度,将“办高水平职业本科大学”的愿景镌刻在贵州高原的青山绿水间。

新的征程,号角嘹亮。面向未来,贵州交通职业大学将锚定“行业标杆、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职业大学目标,继续以“山硬不如骨头硬,岭高不如志气高”的精神,紧扣贵州特色教育强省要求,不断续写交通职业本科办学的新辉煌。

(文/图 贵州交通职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