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24 08:56
(来源:用友)
华夏银行凭借“全链路智能采购系统”项目的成功实践,成功斩获“2025数智先锋”奖项。这一奖项,不仅是对华夏银行采购管理模式创新实践的认可,更充分彰显了携手用友,基于技术协同打造银行行业采购数智化新标杆的战略远见与实践成效。
华夏银行通过全链路智能采购系统实现采购全过程可视、可管、可控、可优,为金融行业采购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用的实践范式,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产业数字金融领域的领先优势。
华夏银行成立于 1992 年,2003 年首次发行股票并上市,是全国第五家上市银行,华夏银行选择与用友深度合作,共同推进集中采购领域的数智化升级,为金融行业集采数智化提供可复用的实践路径。
采购全流程迎来 “破壁时刻”
过去,一场采购开标可能需要供应商、评审专家、监督人员齐聚一地,地域限制不仅拉高了时间成本,还存在流程不透明、文件易丢失等风险。
华夏银行集中采购平台项目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一僵局,该项目以 “合规、公平、高效” 为核心,基于国产信创技术路线搭建,实现了招标、投标、评审、监督全流程线上化。
如今,各方人员无需奔波,在任何地点都能参与开标、评标与监标;投标文件通过国密 SM4 算法 + CFCA 数字证书双重加密,从传输到存储全程安全可控;甚至采购档案也实现了全生命周期无纸化管理。
智能集采平台搭建的 “四大挑战”
要想搭建智能集采平台,华夏银行还得跨过四道 “坎”。
01
技术架构 “选不准”:采购涉及电子评审、投标、风控等多模块,既要模块独立开发,又要应对高并发场景,传统架构 “扛不住”;
02
安全合规 “卡得严”:金融数据安全要求 “零漏洞”,投标文件等敏感信息传输、存储必须 “万无一失”,还要满足审计追溯;
03
数据融合 “做不通”:供应商风险监测模型需要大量数据验证,前期很难 “一步到位”;线上线下数据打通难,统计分析 “算不准”;
04
用户流程”摸不透”:老供应商对电子标书流程 “摸不透”,得花大量精力教操作、做指导,系统推广 “慢半拍”。
实现业务效能“大跃升”和成本优化
效率 “更快”
系统配置中心迁移到行内统一平台(用友协助规划落地),运维效率提升 50%;“决策 - 执行 - 归档” 全流程数字化,采购整体效率提升 40% 以上;
风险防控 “更牢”
供应商风险监测模型精准运行,供应商中断风险降低 80% 以上,通过风险预警阈值设置,供应链韧性显著增强;
资源 “更省”
大集群部署模式降低硬件成本,资源利用率翻倍;无纸化档案减少纸质消耗,贴合 ESG 发展目标,绿色又高效。
国产化实践 “打头阵”
成为行内首批实现金乌数据库改造、首批采用大集群部署的系统,为其他系统国产化升级 “趟出了路”,也给金融行业国产化技术路线提供了参考;
三大 “数智招式”,重塑采购新体验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华夏银行集中采购平台项目紧跟步伐,于集中采购制度框架下,以全面化、智能化、便捷化为目标持续升级,通过三大核心举措,为采购业务注入全新活力。
集采业务线上化,提升操作效率与流程透明度。华夏银行在已实现计划、预算、项目、供应商、专家管理等基础上,成功上线线上评审功能,让集采项目实现线上闭环操作,同时,为配合集中采购项目公开征集工作,对供应商门户与线上监测系统全面升级,引导供应商自主填报信息,减少信息误差。此外,通过整合供应商审核数据资源,精准监测供应商风险,最大限度降低人为干预,让采购流程更规范、透明。
落地商城化采购模式,兼顾合规性与便捷性。为优化采购体验,华夏银行以统谈分采模式,打造集采新路径。用户通过商城即可完成下单与审批,操作步骤大幅简化;内置管控规则,确保采购符合规范;与供应商对接,各环节实现线上实时交互,显著降低银行与供应商双方的管理成本,实现互利共赢。
创新线上决议机制,强化决策智能性。针对集采委员会决策场景,华夏银行创新打造线上决议机制。工作人员轻松创建会议,参会委员可实时查看会议进程与资料,针对各议题分别投票。自动留存投票结果档案,提升了决策效率,保障了决策的公正性与安全性。
华夏银行集中采购平台项目的价值,不仅在于解决了自身采购难题,更在于为金融业数智化转型提供了 “可复制、可推广” 的方法论。从国产信创技术的深度应用,到全流程线上化的落地实践,再到智能风控体系的搭建,项目的每一步探索都为行业树立了标杆。
正如华夏银行高管所言:“‘数智企业’是深度融合数据要素和智能技术的新型组织形态,银行作为关键伙伴,既要实现自身转型,更要输出金融科技能力,赋能实体经济。”
未来,华夏银行将继续以数智化为抓手,在更多业务领域探索创新,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 “数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