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市场很热闹,一边是NVDA投资OpenAI 1000亿美元,双方签署了10GW的订单,按照1GW约等于500亿美元,10GW对应5000亿美元,这笔合同在未来能给NVDA带来3500亿的收入,NVDA创下历史新高。
另一边是国内互联网AI龙头的阿里,过去两周先是自研芯片的拔估值,再到今天阿里在宣布在3800亿的capex上再加码,直到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将提升10倍,大家预计平均下来每年投入约1500亿元,也就对得上市场传言的1万亿capex传闻,反映到股价上就是阿里再创年内新高,今天大涨9%。
现在很明显,A股、港股、美股的主线都是AI为主,尤其是NVDA、博通、甲骨文、微软、Google等多家科技大厂在二季报强调未来几年的AI需求后,这似乎意味着我们进入了AI主题的第二轮加速点。
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是因为一开始各大科技公司投资AI,市场最怕的就是赚不回本,但今年上半年CSP的业绩已证明AI能赚到钱,回本的速度远快于当年建设云服务,像Google的AI overview证伪了被AI搜索叙事围攻的叙事,近期Nano banana制图大模型也为Google抢到更多分,得益于AI带来的回报,Google股价也创下历史新高。
换句话说,在二季报后已看到AI的飞轮开始闭环了,所以投入capex能不能赚到钱,如果这点还搞不明白,那就没必要接着看AI了。
二是目前市场还不相信OpenAI、NVDA、博通、甲骨文等科技大佬对未来AI的展望。常见的说法就是投入AI赚不到钱,AI大模型没法变现,亦或说是科技公司没那么多钱,OpenAI没有3000亿美元来投入甲骨文。
如果是持有这种想法,那也可以反面想想,如果是只有一家CEO跟大家这样吹未来的TAM有多大规模,那是可以看穿的。但如果是多家头部的科技公司都这样说,那是不是应该想想这事的真实性了?最简单的话来说,这些科技公司大佬没理由拿着几万亿美元的市值,编些假订单让你来买股票吧?
例如,我们看几个科技公司大佬的发言:
NVDA黄仁勋:接下来每年的市场规模增速是50%,例如2026年的AI capex增速是50%,也就意味着直到2030年的市场总规模是3-4万亿美元。
而在之前,市场预计明年的capex增速也就18%,2024年和2025年的capex实际支出是远超出市场预计的,这就说明市场投资者与科技公司的预期是有很大偏差的,AI的实际发展是远远超出所有人的预期。
黄仁勋称,未来每年市场规模增长50%,第一个增长动力是大型的CSP客户对未来做出的合理预测;另一个增长点是开源模型正在促使大型企业、SaaS、工业企业、机器人公司都加入到AI的革命中。
当黄仁勋说2030年的市场规模有3-4万亿时,外资行也不相信,觉得是自己听错了,所以市场将信将疑,想看更多大公司CEO的口径交叉验证。
直到这次博通和甲骨文对未来的指引,接近交叉验证了黄仁勋的说法,博通称2030年AI收入做到1200亿美元,甲骨文也称2030年收入达到1440亿美元。
但当然,这里的数字也不够填补到3-4万亿美元,而根据黄仁勋的说法是未来更多行业都会加入到AI的投资中,例如机器人就是最好理解的,以及全球各国的主权AI加码。
那么,直到这里就有特别大的预期差,要么就是多位CEO联合起来骗市场,把泡沫吹上去了,要么就是真的是有那么多需求,我们没法理解这些科技大佬看到了未来的市场规模有多大,业务的潜力有多少还没被市场看到,而这就是投资的机会了。
这里也就是分为先信和后信,从过去三年来看,先信者都是赚钱的,而后信者也赚钱,只不过不信的人赚不到AI投资上的钱,那这对于这些天文数字的指引,是选择相信,还是选择不信,这就看每个人对AI的理解了。
通常大家好奇,这些上千亿美元的投资,钱从哪里来。
从目前来看有三种方式,一是各家科技公司自己账上赚到的钱,再投入到AI建设里赚更多的钱,二是外部的财团牵头投资,例如像美国政府推动的星际之门计划;三是我们这周看到的英伟达投资自己的大客户OpenAI,那这逻辑就顺畅很多了,后续也不怕没钱实现自己吹的牛。
通常大家还会类比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实际上这都老生常谈了,股价/EPS/资本开支,这三个都是跟得上的,没有一个会偏离很多,例如我投资下去赚不到钱,然后盈利还没提升,至少现在还没看到。甚至乎,现在NVDA对应明年的一致预期EPS才23倍PE左右,那去哪找这样的高确定性,估值还算的过来的公司呢?
但当然,大家担心泡沫也不无道理,因为过去2年的科技公司capex,都只是自己每年利润的部分,还没有动用到举债投资,举债买AI硬件去建设赌未来。从下图中看,2025年AI capex/EBITDA的平均比率维持在50%左右,也就是说科技公司一年投入的钱只是自己利润的一半左右,还有更高的提升空间,加上大多数科技公司账上很多钱,之前拿来回购,现在拿来投资找增长,继续提高投资也很合理。
而这次甲骨文的出现,似乎意味着开始上杠杆了,因为甲骨文没那么多钱来履行订单,接下来可能会借钱融资来买卡。
那这就需要继续观察了,但像阿里也是一样的。要说未来几年投资到1万亿的规模,现在阿里账上也没那么多钱,也是预期先打出去,市场先信了就拔估值,短期内肯定是见不到EPS贡献的。
所以说,过半年或者过一年后回来看,现在会是中美AI的加速点,还是泡沫刚产生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