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24 17:08
9月19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科创中国”金融科技服务团、中国通信学会金融科技专家委员会、中国互联网协会数字金融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周主题活动2025数字金融安全论坛暨“探索AI时代金融数据安全治理的关键路径”决策咨询沙龙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筑牢金融数据安全防线,护航数字金融创新发展”为主题,旨在共同探讨AI时代金融数据安全治理的创新路径与发展趋势,为数字金融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次论坛由中国互联网协会数字金融工作委员会主任张永福、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副主任孙涛致辞。来自中国人民银行所属单位成方金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国家金融科技风险监控中心、中金金融认证中心、互联网域名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ZDNS)、蚂蚁集团、腾讯金融云等金融机构、科技企业,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研究机构的专家和代表参加本次论坛。
宇信科技集团数字安全产品线总经理赵建出席论坛,并围绕《构建金融大模型内生安全体系,从内容安全测评到算力攻击防御》进行主题分享。
宇信科技为金融机构提供涵盖从客户端安全、身份认证到数据安全、国密算法改造等相关安全产品及解决方案,并提供覆盖数据安全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安全产品矩阵,AI安全等创新安全产品及解决方案。
赵建表示,随着大模型应用的规模化落地,客户自部署大模型的快速增长,安全问题成为模型落地的最大障碍,比如大模型失控、外部安全威胁,以及针对算力的攻击、敏感数据的泄露等。大模型全生命周期中的安全挑战也由训练侧转移到应用侧。以金融行业为例,不少金融机构推出基于大模型的ai手机银行应用,直接面向外部金融客户提供相关的服务。其他如智能营销、智能客服、智能办公、智能写作、企业内部知识库、智能尽调等场景里,AI已经产生的实际风险远超预期,“内容安全”首当其冲。
因此,大模型应用端需要更全方位的安全保障,包括从模型生成、输入输出,到模型训练,以及模型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赵建表示,传统安全类似基于实体物理世界的有限对抗,而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的迅速落地与应用,大模型的安全问题则更像是抽象精神世界的无限风险。
人工智能安全已经成为主要热点,在2025年美国RSAC创新沙盒大赛前十的企业中,其中“AI 安全” 相关企业就占据了半壁江山;目前,国内外正在积极探索大模型安全治理策略。国际方面,美国、欧盟、新加坡、国际组织等都出台了人工智能风险管理框架、治理框架、管理体系,安全测试标准及方法。在国内,国家高度关注人工智能安全,监管部门正逐步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在今年7月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由杰弗里·辛顿、姚期智、本吉奥、斯图尔特·罗素等20余位行业专家、学者共同签署“上海共识”,呼吁给AI确立行为红线,要求开发者在部署模型前,应先进行全面的内部检查和第三方评估,提交高可信的安全案例,以及开展深入的模拟攻防与红队测试。
赵建表示,宇信科技结合自身行业背景与经验,提出“大模型安全解决方案”通过三个维度进行应对,即“安全测评”、“安全防御”和“应用拓展”。
在安全测评方面, 宇信科技大模型安全测评系统亮点纷呈,一是具有一百多万条测评数据,满足国标的相关需求;二是通过三十多种攻击算法和数十篇安全顶会论文发表的基础,把更多攻击的前沿手法集成在评估系统里;三是较为全面安全测评体系,涵盖了对大模型的输出内容评估、模型本身评估及输入和数据攻击评估。
在安全防御方面, 根据宇信科技大模型防御技术路线图,从输入防护、模型防护和输出防护实现3重保护,并通过代理转发实现MCP安全,构建完整的大模型防御技术体系。按照防御系统平台、防御一体机、防御板卡/芯片的产品演进路线,全面加强大模型安全防火墙建设,逐步建立完善的大模型防御产品体系。
在应用拓展方面, 宇信科技结合国际前沿安全研究成果,包括逆向工程框架,微调越狱大模型,包括经验性对抗鲁棒性评估和非经验性对抗鲁棒性评估的研究,还包括OT-Attack、MMP-Attack等前沿技术,未来从金融大模型安全拓展到Agent安全解决方案。从安全威胁、隐私侵犯、真实性保障、公平性维护、鲁棒性调整、代理评估等各个方向解决Agent本身安全问题,实现端侧大模型和具身智能安全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