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24 16:45
【文/羽扇观金工作室】
9月23日晚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布重要公告,宣布将通过吸收合并方式整合其全资子公司中邮邮惠万家银行有限责任公司。
这一战略举措标志着该行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从分散试点向集中整合的重要转折。据公告显示,此次合并旨在进一步优化管理架构,提升运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合并完成后,邮惠万家银行的独立法人资格将被注销,其全部业务、资产负债及权利义务将由母公司邮储银行完全承接。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独立法人直销银行之一,邮惠万家银行自2022年正式开业以来,累计服务客户超过2000万人,资产规模达到120亿元。此次整合不仅体现了邮储银行对数字化战略的重新审视,也反映出整个银行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正从"多点试验"模式转向"全面融合"新阶段。业内专家认为,这一趋势预示着传统银行机构数字化能力的成熟,以及对资源配置效率要求的提升。
战略整合优化资源配置,降本增效成核心驱动力
邮储银行在公告中明确阐述了此次吸收合并的三重战略目标:实现战略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以及降低管理成本。近年来,该行在金融科技领域持续加大投入,数字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以手机银行为核心的线上服务体系已基本成型。在此背景下,独立运营的直销银行子公司与母公司业务功能出现重叠,资源配置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
从财务数据角度分析,邮惠万家银行虽然在短短三年运营期内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其120亿元的资产规模相对于邮储银行整体体量而言占比较小。截至2025年6月末,该直销银行净资产为40.42亿元,累计注册用户突破2000万人,开户客户达到1645万人,存款规模为72亿元。尽管用户规模可观,但从资产收益率和成本效益角度考量,独立运营模式的边际效益正在递减。
此次合并将使邮储银行能够更好地整合线上运营经验和数字化服务能力,避免重复投入和资源浪费。邮惠万家银行在商贸支付结算、个人经营贷款等细分领域积累的产品创新经验和风控模式,将为母公司数字化业务发展提供有价值的补充。同时,通过统一的技术平台和运营体系,邮储银行可以实现规模经济效应,降低单位服务成本,提升整体竞争力。
根据公告安排,该项合并方案已获得邮储银行董事会审议通过,后续还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并报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合并完成后,邮惠万家银行现有客户的权益将得到充分保障,所有合法签署的合同协议将继续有效执行,业务连续性和客户服务质量不会受到影响。
独立法人直销银行模式面临重新审视,行业整合趋势明显
邮储银行对邮惠万家银行的吸收合并,是近年来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深度调整的典型案例。作为2020年获批筹建、2022年正式开业的独立法人直销银行,邮惠万家银行曾被视为国有大型银行数字化创新的重要试点。其"服务三农、助力小微、普惠大众"的市场定位,以及基于"数据+场景"构建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模式,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然而,随着传统银行机构数字化转型能力的快速提升,独立直销银行的战略价值正在发生变化。当前,主要商业银行的线上化服务水平已达到较高程度,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电子渠道基本能够满足客户的日常金融服务需求。在此情况下,独立设立直销银行子公司的必要性和成本效益比值得重新评估。
从行业发展趋势看,独立法人直销银行的数量正在减少。除邮惠万家银行外,目前仅有中信银行与百度合资设立的百信银行仍在正常运营。此前,招商银行与京东数科联合筹建的招商拓扑银行已于2022年宣布终止筹建计划。这一变化反映出银行业对数字化转型路径认识的深化:相比于设立独立子公司进行试验,直接在母公司体系内推进数字化改造可能更加高效和经济。
从监管角度看,金融科技创新正朝着更加规范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银行业数字化转型不再是简单的渠道数字化或产品线上化,而是要构建全面的数字化经营能力,包括数字化的组织架构、风控体系、客户服务模式等。这种深层次的转型要求银行打破部门壁垒,形成一体化的数字化运营体系,而非依靠相对独立的子公司进行局部创新。
此次邮储银行的战略调整,预示着银行业数字化发展正从初期的"多头试验"阶段进入"深度融合"新时期。未来,银行业的数字化竞争将更多体现在整体服务能力、风控水平和客户体验等综合实力上,而非单纯的渠道创新或产品差异化。这一趋势将促使更多银行重新审视其数字化战略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