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24 12:04
(来源:中国水运网)
转自:中国水运网
长江奔涌入海处,一座因船而兴的城市正成为全球船舶海工行业的焦点。9月16日至18日,南通国际会议中心内人头攒动、掌声雷动,2025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南通)发展推进会暨产业展盛大启幕。这场以“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为主题的行业盛会,汇聚国内外超500家企业、60余家境外机构及100余名行业权威专家,搭建起一个高规格、高水平的产业交流合作平台,为全球船舶海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南通动能”。
以展兴业 共拓发展新空间
本次活动由南通市人民政府、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通泰扬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联合主办,以“规模大、规格高、内容实”为显著特征,成为产业链协同与创新成果展示的核心舞台。
展会现场,战略签约与成果发布成展会“重头戏”,为产业发展锚定方向。
南通市人民政府分别与上海市长兴岛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政府签署跨区域合作协议,剑指长三角世界级船舶海工产业集群共建;同时与中国船级社、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达成战略合作,为产业技术升级与标准体系建设引入权威力量。
16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覆盖供应链采购、综合授信、银企合作等关键领域,精准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堵点”。《海上制氢设施指南2025》《中国船舶工业年鉴2025》及南通市船舶海工产业2025新技术新产品同步发布,为行业创新与规划提供重要参考。
展会上,多项企业创新成果现场吸睛,一亮相就引来众人围观。
中集集团旗下中集太平洋海工与中集来福士联合参展,展出的液化气船、液氨运输船、C型液罐燃料、B型货舱等产品引发关注。南通市委书记吴新明、市长张彤巡展期间在此驻足,中集太平洋海工副总经理苏飞详细介绍40000方LPG/液氨运输船的技术优势。
在智能制造领域,灵巧焊接机器人开创者杭州固建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携两套创新解决方案亮相,吸引了观众的兴趣。公司总经理邱天介绍,首套“协作机器人+激光视觉”方案可精准识别坡口焊缝与普通角焊缝,实现多层多道自动排道焊接,适用于平板对接、吊耳加强圈、鞍座、缆绳架、舾装、搭载等工位,还能自动焊接图文标识;第二套“协作机器人+3D视觉+轻轨”方案可自动拍照识别复杂结构角焊缝,适配双层底分段、甲板分段、舷侧分段、舱口盖、海工模块等场景。其“让小白轻松干焊接”的使命,致力于提供多场景泛用型灵巧焊接解决方案。
展会同期还举办20余场专业论坛与专项活动,议题聚焦海事能源转型、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远海新型海工装备、海上风电、船舶网络安全、金融赋能等前沿方向,近百名行业权威专家分享研究成果与前瞻观点;“船海优采·供需联通”集中采购、南通市绿色低碳装备智能制造产业技能竞赛、全国海洋高校南通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等活动同步开展,推动“技术—人才—资本—市场”深度对接,为产业集群发展注入多元活力。
向海图强 构筑世界级产业根基
这场高规格展会选择落地南通,绝非偶然。作为本次展会的主办地,南通坐拥长江“黄金水道”入海口与滨海深水良港,天然便是江海联通的“黄金纽带”,既得内河航运之便利,更得占“黄金海岸”之红利。自清末张謇怀揣“实业救国”理想,创办大达内河轮船公司那时起,南通便与船舶海工产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早期内河船舶修造作坊的手工敲打锻造,到如今已演变为现代化船厂的智能流水线作业,一批批海工企业在这片沃土上扎根生长、发展壮大。
“百年来,南通始终将船舶海工作为主导产业深耕不辍。”南通市委书记吴新明在开幕式致辞中坦言,如今,南通船舶制造、海工装备产业规模分别占据全国1/10和1/4份额,跻身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与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
从“国之重器”到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南通制造不断刷新行业高度。亚洲最大绞吸挖泥船“天鲲号”、极地探险邮轮、2.4万标箱超大型集装箱船等40多个首制船型从这里启航全球,每一艘“南通造”船舶都成为行业标杆。
2100亿元的年度产值、造船订单量和完工量大幅增长40%、420余家规上企业、30余家单项冠军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组组亮眼数据,直观展现了产业韧性。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郭大成指出,尽管经济运行面临风险挑战,但船舶海工产业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南通产业展正是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不确定性,为行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南通样本”。
如今,南通作为通泰扬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核心,已形成“研发设计—总装建造—配套服务”完整产业链。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协同效应不断增强,与上海、扬州等地产业联动日益紧密,持续深化长三角城市的产业协同,推动产业链从“地理集聚”向“生态协同”升级,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构筑坚实根基。
逐梦深蓝 绘就产业未来蓝图
当前,全球产业格局深度调整,船舶海工产业正迎来“绿色转型、智能升级”的关键拐点,谁能打破旧模式,谁就能抢占新赛道。南通敏锐捕捉行业风向,以“敢闯敢试”的劲头推动产业实现“华丽转身”。
“南通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方向,加快船舶海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级船舶海工产业集群。”吴新明在开幕式上明确提出“四大跨越”战略,为产业未来指明路径:
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领军企业方阵和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链,加快实现从“总装制造”向“总包集成”的跨越;
坚持产创融合,构建“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配套企业”协同创新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现从“规模领先”向“高端引领”的跨越;
引领方式变革,构建高效、敏捷、清洁、安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跨越;
强化要素支撑,推动高端服务业态向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跃升,深化产教融合,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形成全要素支持体系,实现从“基础配置”向“系统赋能”的跨越。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谋划未来的节点,南通的“向海图强”有着更长远的考量。不仅要做“规模上的世界级”,更要做“质量上的世界级”;不仅要打造海工产业制造基地,更要成为“创新高地”与“合作枢纽”。未来,随着长三角协同效应持续释放、绿色智能技术深度应用、全球资源不断集聚,南通船舶海工产业将进一步巩固“全国领先”地位,向“全球第一梯队”发起冲击,真正实现“下一个万亿看海上”的宏伟愿景。
“诚邀全球伙伴做南通‘海洋梦想’的合伙人!”吴新明的致辞掷地有声,而台下热烈的掌声,正是全球伙伴对南通开放胸怀与产业潜力的最好回应。
江海奔涌处,南通正以昂扬姿态,引领中国船舶海工产业驶向深蓝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