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24 10:26
转自: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左手造车,右手造星——这并非是马斯克的“特权”。
当全球车企竞相卷配置卷营销的时候,吉利直接“卷上天”,成为中国唯一全球唯二既能造车又能造星的企业。
就在今天(9月24日)下午,吉利星座第六个轨道面,将在山东日照附近海域,由捷龙三号遥八运载火箭以一箭十二星的方式发射升空。
一期组网在即,吉利星座什么来头?
低轨卫星全球竞赛
吉利星座,全称是吉利未来出行星座,是由吉利旗下时空道宇公司自主设计研发、建设和运营的全球低轨卫星物联网星座。
近年来,全球对于低轨卫星的资源竞争非常激烈,美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德国、韩国等相继规划了宏大的低轨互联网卫星组网计划。如马斯克的SpaceX“星链计划”,预计在2027年前将4.2万颗卫星送入低轨。
为何都聚焦低轨?
这是因为低轨航天器具备发射成本低、星座系统覆盖范围广、低时延等优势。
“高轨卫星成本太高了。我们做一颗高轨卫星,少则要10亿人民币,它的发射费用也非常昂贵。如果是低轨卫星,它的价格降了一两个数量级,而且更安全,任何一个卫星的失效,都不会影响到整个通信的可靠性。”时空道宇CEO王洋曾公开表示。
目前,低轨道的空间已经非常拥挤了。空间资源非常有限,就意味着先到先得。
自2022年以来,吉利星座已实施5次组网发射。
公开信息显示,吉利星座的5次组网发射时间分别在2022年6月2日、2024年2月3日、2024年9月6日、2025年8月9日、2025年9月9日。
爱建证券研报认为,“由于低空轨道资源的稀缺性和低空轨道卫星的寿命局限,全球主要国家的低空轨道卫星发射将会长期处于密集发射周期。”
六轨组网,三次在山东海上发射
今年,吉利星座发射卫星的速度加快了很多。
单就在山东近海海域的发射来看,吉利星座在8月9日完成了第四轨卫星发射,9月9日完成第五轨卫星发射。
一个月内连续两次发射,这样的组网加速度在世界商业航天史上也较为罕见。目前,吉利星座在轨卫星达52颗。
那么,一家车企为何要自己往太空发射卫星?
在一期组网发射过程中,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公开表示,吉利星座能够为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提供实时的通信服务,车辆可高精度定位自己。“未来吉利汽车无论是在城市、农村还是高山、大海、沙漠、草原,都能够实现永远在线永不失联。”
车主永不失联——这无疑是一个巨大吸引力。据悉,目前多家国际合作伙伴正密切跟进并期待吉利星座的全面商用。
9月24日若发射成功,吉利星座将完成一期组网部署。这意味着,将实现除南北极外,全球地表任一地点实时通信覆盖。可以为吉利旗下极氪、领克等品牌提供厘米级高精定位、卫星通信及自动驾驶支持。
左手造车,右手造星
青岛上合示范区参与其中
在多个大型低轨通信星座计划加快部署步伐的大背景下,吉利星座的优势何在?
商业复制性,被其放在了首位。
9月19日,时空道宇全球总部项目在杭州落地。而从2019年到2021年,时空道宇分别在台州、青岛和广州成立了台州星空智联,青岛上合航天和涟漪位置(广州)3家公司,分别负责整星制造、卫星星座设计、通信终端研发以及基于星座的车辆高精度定位和导航等。
例如,在整星制造方面,位于台州湾新区的吉利卫星超级工厂,从零部件入厂到卫星出厂,最快28天就能造一颗卫星,年产能力达500颗,成本较传统方式下降45%。
青岛上合航天则负责吉利星座的设计、运营及通信终端研发,已建成全球星座运营中心、星座测运控中心和AI数据运营中心,构成起吉利星座系统的“地面大脑”,实现对星座的高效管理与服务支持。
自去年起,上合航天依托吉利星座,正式面向全球推出商用服务,重点布局中东、东南亚、非洲、拉美等地,与20多个国家电信运营商达成合作,并完成商业POC测试,通信成功率达99.15%,网络可用性超99.97%,应用场景涵盖智能网联、海洋渔业、工程机械、低空出行、应急通信、交通运输、公共设施、能源、水利、农林及畜牧业等领域。
或许你还有一个疑问:我国已经有了北斗,吉利星座是否来抢生意?其实两者干的活并不相同。
简单来说,北斗是我国建设的全球导航系统,相当于定方向报时间的核心工具,提供最基础最核心的服务。
而吉利星座是企业的低轨道卫星网络,就如同给车辆专门打造了一条高速通信通道,重点是能让车能更稳定更快地传输数据。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永不失联的安全感”将由中国车企向全球用户提供。
(大众新闻记者 刘玉凡 王雅洁 吕乐 栗晟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