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24 08:30
(来源:长城证券产业金融研究院)
聚辰股份(688123.SH)
25H1 业绩同比稳健增长,SPD 与高可靠性存储芯片持续放量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报,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5.75亿元,同比增长11.69%;实现归母净利润2.05亿元,同比增长43.50%;实现扣非净利润1.77亿元,同比增长22.47%。2025年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4亿元,同比增长17.32%,环比增长20.20%;实现归母净利润1.06亿元,同比增长15.02%,环比增长6.22%;实现扣非净利润0.96亿元,同比增长22.57%,环比增长19.29%。
25H1业绩同比稳健增长,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2025年上半年,公司业绩同比增长,主要是受益于近年来持续完善在高附加值市场的产品布局,公司DDR5SPD芯片、汽车级EEPROM芯片和高性能工业级EEPROM芯片的销售收入同比实现快速增长,有效对冲了消费电子市场需求波动导致公司传统业务业绩同比下滑带来的影响。2025年上半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60.25%,同比+5.55pct;净利率为34.45%,同比+7.69pct;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费用方面,2025年上半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及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66%/4.91%/17.86%/-0.78%,同比变动分别为-1.46/-0.21/+1.90/+0.91pct;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主要系(1)受公司股权激励的股份支付费用摊销进度影响,当期计入销售费用的股份支付费用同比有所下降;(2)公司产品销售结构变化,支付的销售佣金相应有所减少;研发费用率同比增长,主要系公司持续加强研发投入,研发人员薪酬开支以及研发项目开支同比有所增长所致。
布局汽车电子和工业领域,高可靠性存储芯片持续放量:公司为业内少数同时具备工业级存储芯片和汽车级存储芯片研发设计能力的企业之一,目前已拥有覆盖1Kb-2Mb容量区间的全系列工业级EEPROM芯片与覆盖512Kb-64Mb容量区间的全系列工业级NORFlash芯片,以及符合A3-A1等级标准的覆盖1Kb-2Mb容量区间的全系列汽车级EEPROM芯片和覆盖512Kb-16Mb容量区间的全系列汽车级NORFlash芯片产品组合。2025年上半年,公司汽车级存储芯片和高性能工业级存储芯片的销量和收入较上年同期实现高速增长,并加速向汽车电子和工业设备的核心部件领域渗透,成为公司收入规模扩张和盈利能力提升的另一重要驱动力。在汽车电子市场,公司积极进行欧洲、美国、韩国、日本、东盟等海外重点市场的拓展,汽车级EEPROM芯片成功导入多家全球领先的汽车电子Tier1供应商,产品的销量和收入占公司整体业务的比重快速提升。在高性能工业应用,公司工业级存储芯片现已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如伺服控制、机器人、人机交互)、数字能源(如光储充一体、逆变器)以及通信基站(如高速光模块)等领域,市场份额快速提升,现已发展成为高性能工业级EEPROM芯片的领先品牌,与众多全球领先的设备厂商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DDR5渗透率持续提升,带动SPD芯片需求增长:随着大模型训练与推理对算力的迫切需求,AI服务器的内存配置显著升级,一台主流AI服务器通常需要部署超过20根DDR5内存模组,是传统通用服务器的2倍左右,为市场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受益于AIPC等高端应用的加速渗透,以及LPCAMM2内存模组可能替代LPDDR5X板载内存成为新一代轻薄型笔记本电脑和其他紧凑型设备的理想解决方案(传统的LPDDR5X板载内存方案无需使用内存模组配套芯片,LPCAMM2内存模组则需要配套使用1颗SPD芯片和1颗PMIC芯片),进一步推动了市场需求的增长。2025年上半年,随着DDR5内存模组渗透率的持续提升,以及服务器和个人电脑市场需求量的不断释放,公司DDR5SPD芯片的销量和收入较上年同期实现快速增长,成为公司收入规模扩张和盈利能力提升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与此同时,DDR4SPD芯片的销量和收入则随着DDR4内存模组市场占有率的下降相应有所下滑。公司不断完善在存储模组配套芯片领域的产品布局,并通过推动持续创新不断扩大市场机会,公司产品线有望持续扩张并创造更大的空间。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客户导入不及预期,产能释放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公司动态点评
联科科技(001207.SZ)
公司 1H25 业绩稳步增长,高压导电屏蔽炭黑有望逐步放量
事件:2025年8月28日,联科科技发布2025年半年报,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12.13亿元,同比上升14.12%;归母净利润为1.57亿元,同比上升27.6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55亿元,同比上升28.16%。对应公司2Q25营业收入为6.07亿元,环比上升0.16%;归母净利润为0.73亿元,环比下降11.61%。
点评:高压导电炭黑项目逐步放量,公司业绩稳步增长。1H25公司炭黑/二氧化硅/硅酸钠收入分别为6.48/5.32/0.05亿元,YoY分别为22.96%/5.01%/-32.05%;毛利率分别为6.25%/35.48%/14.04%,同比变化分别为-1.44%/6.11%/6.74%。公司炭黑板块收入实现较好增长,我们认为其与导电炭黑项目产能逐步放量有关,整体板块毛利率略有承压或与普通炭黑产品价格下跌有关,未来随着高压导电炭黑产能的逐步释放,整体板块盈利能力将逐步趋稳。
产品价格方面,根据ifind数据显示,1H25炭黑/白炭黑均价为8062.76/6139.12元/吨,同比变化分别为-15.72%/4.25%。
费用方面,公司1H25销售费用同比上升15.91%,销售费用率为0.72%,同比上升0.01pcts;财务费用同比上升18.41%,财务费用率为-0.06%,同比上升0.26pcts;管理费用同比上升17.16%,管理费用率为1.49%,同比上升0.04pcts;研发费用同比上升14.77%,研发费用率为3.62%,同比上升0.02pcts。
公司各个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波动较大。1H25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1.96亿元,同比上升107.67%;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0.05亿元,同比上升82.88%;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1.75亿元,同比下降13.14%。期末现金及等价物余额为6.44亿元,同比上升4.81%。应收账款同比上升7.13%,应收账款周转率有所上升,从2024年同期的2.63次上升到2.67次;存货同比上升12.53%,存货周转率有所下降,从2024年同期的7.28次下降到6.89次。
高压导电炭黑项目逐步放量,看好二期项目建设。根据公司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鉴证报告透露,公司年产10万吨高压电缆屏蔽料用纳米碳材料项目”一期工程设计产能5万吨,该项目一期工程于2024年6月开始投产,该项目投产后2024年及2025年1-6月实现效益分别为2302.23万元、2713.13万元。公司前期销售的炭黑产品主要为盈利能力低于高压电缆屏蔽料用导电炭黑的中低压电缆屏蔽料用导电炭黑等产品,高压电缆屏蔽料用导电炭黑于2024年11月30日通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的专家委员会鉴定,其生产及市场开拓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未来随着高压电缆屏蔽料用导电炭黑产品销量逐步提升,募投项目的效益有望随之提高。二期项目方面,根据2025年9月1日公司定增股票募集说明书披露,公司计划投资3.92亿元用于年产10万吨高压电缆屏蔽料用纳米碳材料项目(二期),项目主要用于高压海缆屏蔽料用国产纳米碳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生产,建设内容主要包括2条2.5万吨/年纳米碳材料生产线等,计划项目建设周期为24个月。我们看好公司在高压导电炭黑方面的持续投入,随着产能的不断投产,炭黑板块整体盈利能力将更加稳定,有望为公司开辟新收入增长曲线。
风险提示:行业周期性波动风险;重要原材料价格上行的风险;技术研发及新产品替代风险;产业政策调整风险。
行业动态点评
互联网
互联网云增速显著回升,行业估值体系迎来重构
AI带动互联网云行业增长回暖,市场份额有望持续回升。复盘互联网云,自2021年起,受制于泛互联网行业上云需求下滑、互联网云自身业务结构调整以及在获取政企客户上相对缺乏经验以及优势,互联网云厂商市场收入增速显著放缓。根据IDC,阿里云及腾讯云市场份额由18H1的43%/11%下降至2023H2的27%/9%,而华为云以及天翼云则由2.3/7.4%上升至13.5%/12.9%。但是阿里、腾讯、百度等公司近年持续加大针对芯片以及AI大模型层面的投入,且具备优质的应用流量入口,因此相关AI产品可以由原流量入口导流或以插件形式嵌入原流量入口。受益于以上原因,我们看到在AI需求爆发之后,互联网云需求显著回升。整体来看,我们认为互联网厂商在算力、模型、应用三大层面均具备一定竞争优势,AI基础设施、技术和生态优势依然明显,因此预计未来互联网云市场份额有望企稳回升。
受益于AI叙事以及业务增速回暖,互联网行业迎来估值重构。随着年初的DeepSeek点燃AI热情以及AI行情持续发酵,行业估值逻辑迎来重构。复盘2020-2025年,互联网行业估值逻辑持续变化。(1)2020-21H1:为互联网的扩张之年,彼时受益于流量红利等因素,互联网公司各项业务处于快速增长阶段,行业估值方式较为多样化;(2)21H2-24H1:随互联网行业监管趋严、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竞争格局趋紧,以及外部美联储加息带来的流动性收紧,互联网公司估值模式由SOTP转变为EPS,即当下不能贡献EPS的业务市场通常给予零估值甚至是负估值,叠加2023年电商、本地生活等行业竞争加剧,相关公司盈利能力大幅波动,估值中枢亦持续下行;(3)2025年,AI、出海等多个方向打开行业长期成长空间,年初DeepSeek点燃AI叙事,首先带动了阿里巴巴估值逻辑重构,CAPEX以及云业务收入增长的提速带动其云业务开始单独计算估值;应用层面,快手可灵在商业化取得显著进展后也迎来了价值重估;此外,尽管百度核心在线营销业务仍处于下滑通道,但是公司在自研芯片、云业务以及自动驾驶等多方面的布局也为其带来了价值重估。同时,我们观察到对于阿里外卖业务的投入,市场没有将外卖业务的亏损直接计入电商业务估值。此外,腾讯不断用稳健的业绩验证了自身在游戏、广告营销等领域的竞争优势以及护城河,同时微信有望打造国民级AI操作系统,亦迎来戴维斯双击。向后展望,我们认为在AI叙事以及相关公司业务增长提速带动下,行业估值中枢仍存在提升空间。
相关标的:互联网云:阿里巴巴-W、腾讯控股、百度集团-SW;AI多模态:快手-W、美图、哔哩哔哩-W;AIAgent:金蝶国际、迈富时、焦点科技、美团-W;其他标的建议关注赤子城科技、阜博集团。
风险提示:AI商业化落地不及预期,云业务增长不及预期,AIAgent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行业政策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