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24 00:06
(来源:水泥网APP)
9月23日,“第十四届中国水泥节能环保技术交流大会暨第六届智能化高峰论坛”在山东淄博召开。
工信部原材料司原一级巡视员 吕桂新
天山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刘宗虎
山东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滕永军
山东省水泥行业协会会长、山水水泥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 冯存伟
亚洲水泥(中国)控股公司副执行长 俞剑屏
湖北省水泥工业协会执行会长 王学军
OCC主席 马维平
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 王刚
山东省水泥行业协会秘书长、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尹群豪
天山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经理 戴浩俊
娲石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魏华山
湖北世纪新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诸葛文达
中国铁路物资安徽铁鹏水泥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德贵
中国葛洲坝集团水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周善俭
安徽舜岳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刘波
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副部长 张世伟
重庆市水泥协会秘书长 熊科
浙江新都水泥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明秋
山东泉兴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吴伟成
中国铁路物资安徽铁鹏水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查德芳
娲石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王建新
安徽珍珠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销售部长 武家杰
九江鑫山水泥有限公司销售总监 张荣庆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资深合伙人 陈民炜
中国水泥网董事长 邵俊
中国水泥网水泥大数据研究院首席分析师 郑建辉等行业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
工信部原材料司原一级巡视员吕桂新在致辞中指出,水泥行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国家大规模建设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水泥的需求的减少是必然的,而产能规模和供给能力不可能短期内和需求同步下降。
特别是,十多年来水泥行业产能过剩严重,虽然国家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化解过剩产能矛盾,也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由于近几年市场需求持续萎缩,行业面临的“内卷”困境日益凸显,产能过剩仍然是制约整个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拦路虎”。
下一步水泥行业如何实现既减量又发展?即在需求量减少的情况下还能实现高貭量发展,是摆在我们全行业面前的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吕桂新认为,按照国家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发展新貭生产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及建设制造强国、碳达峰碳中和等宏观政策的要求,“十五五”乃至相当长的时期,中国水泥工业要继续保持又大又强,必须努力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国际化。
山东省水泥行业协会会长,山水水泥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冯存伟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水泥行业正处在“双碳”目标持续推进、智能化转型步伐加快的关键阶段,既要应对环保标准提升、经营成本增加的挑战,也面临着技术革新、模式升级的机遇。
冯存伟提出了几点思考:1、“技术赋能”是破解行业困境的核心路径;2、“担当自律”是守护行业生态的根本保障;3、“诚信守正”是行业行稳致远的精神底色
OCC主席马维平发表会议致辞。马维平认为,节能降碳并非单一的环保任务,它需要企业投入资源开展技术研发、更新生产设备,这背后离不开稳定的经济效益作为支撑。若企业长期处于盈利困境,缺乏资金投入绿色转型,节能降碳便会陷入“有心无力”的僵局。因此,只有找到绿色发展与经济效益的平衡点,让企业在减排过程中同步获得合理收益,才能激发行业推进节能降碳的内生动力,实现产业生态与经济价值的双重可持续。
展望未来,OCC将继续坚持错峰生产不动摇,坚持行业内中小企业与头部企业沟通协调,坚持以市场化手段提高行业集中度,坚持销量与效益兼顾,以四个坚持核心抓手,全力助推行业实现新跨越。
中国水泥网董事长邵俊在大会开幕辞中表示,当前,我国“双碳” 战略进入攻坚期。一系列政策,既划定节能降碳、智能化的“硬指标”,又给出实施“路线图”,更以政策红利与刚性约束并行,推动水泥行业从“被动合规”加速转向“主动升级”。
与此同时,行业挑战仍严峻:一方面,节能降碳进入“深水区”,传统技术方案效益递减,部分节能降碳新技术新方案的规模化应用仍需突破成本与技术瓶颈;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中,部分企业陷“不会转、不敢转、转不起” 困境,设备智能改造、数据挖掘、全流程智慧管控等能力差距,渐成企业竞争力分化关键。节能环保与智能化升级的双重考验,倒逼行业打破路径依赖,探索“绿色+智能”融合新路径。
作为深耕水泥行业的智库平台,中国水泥网始终以服务行业转型升级为己任,积极助力行业节能降碳与智能化探索。凭借多年积累的深厚产业数据资源,中国水泥网构建了以大数据、行情通、水泥指数、混凝土指数、光伏玻璃指数为核心的全方位、多层次数据监测与分析体系,依托AI技术、水泥大数据,为行业绿色发展、低碳转型提供全方位的要素数据支持。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助理韩冬阳分享报告《数字化转型赋能水泥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韩冬阳表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对于水泥行业,新质生产力是行业的时代命题与数字机遇,数字化转型发展是水泥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基石,智能工厂梯度培育是水泥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渐进式路径,人工智能将成为水泥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引擎。
青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姬忠全带来《水泥行业全氧燃烧耦合碳捕集技术研发示范项目介绍》。据了解,青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是天山材料旗下中国联合水泥全资子公司,是天山材料在山东省最大的水泥熟料生产基地,天山材料产业链最全的基地企业和践行“水泥+”发展战略的典型代表企业之一,是集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绿色环保为一体的新型建材企业。
青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二氧化碳全氧燃烧富集提纯示范项目是目前国内水泥工业规模最大、山东省内首套、中国建材集团第一个水泥板块碳捕捉利用项目,已被列入首批全国建材行业重大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和国家发改委“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名录。项目液态二氧化碳产能20万吨/年。其中,工业级CO2为15万吨/年,食品级CO2为4.5万吨/年,干冰为0.5万吨/年。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水泥新材院院长叶家元带来《低碳胶凝材料最新前沿技术综述》。叶家元表示,低碳胶凝材料有很多种,比如硫硅酸盐熟料,能耗降低10%以上,CO2减排25%以上,性能与硅酸盐水泥相当;另外,无熟料/少熟料水泥,可大掺量固体废弃物替代水泥(熟料)。
叶家元重点介绍了高贝利特硫铝酸盐水泥。该水泥适用于港口、海堤、无裂耐蚀地坪及快速修补等工程,与传统水泥相比,加速工期进度、耐腐蚀性提升、减少开裂风险,碳排放降低30%,价格相对高,但较硫铝水泥低约30%,且后期强度稳定增长,全周期性价比更优,需注意机械化快速施工,已在舟山港码头和深圳海堤重建工程中成功应用。
此外,硫硅酸盐新型低碳水泥熟料,解决了多元低钙矿相高温共存冲突难题,攻克工业化一次烧成国际性技术瓶颈,并率先实现在500吨/日新型干法水泥窑上工业化生产示范;与硅酸盐水泥熟料相比,熟料CO2排放减少≥25%,能耗减少≥10%。
中国水泥网高级顾问、合肥院教授级高工、袋委会原秘书长吴善淦分享《水泥超低排放与环保系统的智能化运维》。吴善淦指出我国人口密度大,水泥总量占比高,污染物排放强度高从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出发,各个行业制定更高的超低排放要求是非常有必要的。
超低排放改造是水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目前,我们水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在这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还要投资搞超低排放技术改造,我还是建议各水泥企业家们要从从长计议,在超低排放改造中,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身企业条件的技术路线,不要再走弯路。尤其对水泥窑尾脱硝的技术路线选择,一定要选能长期、可靠运行、氨逃逸低、催化剂使用寿命长的技术。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热工专家王俊杰分享《替代燃料热处理技术及其在水泥行业的应用》。王俊杰表示,替代燃料热处理技术包括:烘干、热解、气化、燃烧等过程。
烘干主要有带式烘干、回转烘干和闪蒸烘干,须根据替代燃料特性和厂里热源情况进行选择。
热解通过利用热生料自身热量来加热替代燃料,再送入分解炉燃烧,再提升燃料效率同时还有脱硝效果。
常用的气化炉为流化床,国外水泥企业最早于1995年使用CFB气化,具有燃烧效率高、协同脱硝和杂质外排的功能,但是完全气化设备较大、热耗电耗较高。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开发了替代燃料活化技术,替代燃料经过部分气化后送入分解炉燃烧,实现燃烧效率高、协同脱硝和杂质外排效果同时,降低了设备规模和投资成本,减少了热耗和电耗的增加。
水泥大数据研究院混凝土与水泥分析师林加义带来报告《水泥行业降碳:国内外比较研究》。林加义表示,从各国情况来看,水泥行业降碳计划方面,多数国家较为保守,欧洲目标更为进取。日本的短期减碳目标极为保守,2024年已经完成目标进度的156%,欧盟减碳目标相对进取,2024年完成短期目标进度的35%左右。
从企业来看,水泥企业碳排放总量方面,多数企业呈现下降趋势,超科水泥仍有明显增长。海外企业原燃料替代贡献较多,华新水泥能耗领先。另外,净零碳水泥产品占西麦斯水泥销售总量的六成以上。
当天还有奥蒙德机械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宫刚分享报告《开启输送新纪元:奥蒙德推链机的技术革新与市场洞察》;东方测控销售总监苗润康带来《东方测控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助力水泥企业高质量发展》;苏州仕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寿江带来《碳捕集技术应用介绍及优势分享》;鲁中耐材董事长封吉圣分享《水泥回转窑内衬节能环保成套新技术及新材料》等企业/专家带来精彩报告。
会议同期举行奥蒙德新产品发布仪式及“2025中国水泥美丽工厂”颁奖仪式。
据了解,本次发布的产品是一项革命性的成果,凝聚了奥蒙德全球工程团队长达七年的研发心血,通过采用创新的驱动与链结构设计,彻底改变了传统牵引模式的局限,在能效提升、安全性强化以及复杂工况适应性等关键维度上实现了重大突破,为水泥行业物料输送效率与运行稳定性的升级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获得“2025中国水泥美丽工厂”奖的企业有青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滕州市东郭水泥有限公司,河北曲寨矿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枣庄创新山水水泥有限公司,唐山泓泰水泥有限公司,吉林亚泰水泥有限公司,广东塔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蕉岭分公司,涞水金隅冀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会议详细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