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股价一字跌停,绝味食品今日被ST,涉财务造假

2025-09-23 21:22

当绝味食品、周黑鸭、煌上煌,卤味三巨头齐走“业绩下坡路”时,绝味食品率先“戴帽”,揭开卤味赛道经营困局下的企业生存现状。

今日股市开盘,经历昨日1天停牌的绝味食品,转身变为ST绝味(维权),日涨跌幅限制被缩至5%。关于企业ST原因,则与绝味食品近日披露的多年财务数据造假密切相关。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绝味食品的财务造假并非常规的虚增收入,而是其在5年内少计营业收入合计7.24亿元。在卤味品企业集体业绩下调的同时,绝味食品为何选择少计营收?作为曾经的卤制品行业中市占率首位的企业,绝味食品的上述离奇操作,透露出什么行业信号呢?

01

关于财务违规的猜想

事实上,在被ST之前,绝味食品的相关处罚已经落地。

公开报道显示,9月19日晚间,绝味食品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当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湖南监管局下发的《事先告知书》。其显示,经查明,绝味食品涉嫌违法的事实如下:2017年至2021年期间,绝味食品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导致年度报告少计营业收入,占对应年度公开披露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48%、3.79%、2.20%、2.39%、1.64%。对应比例,绝味食品少计营业收入分别为2.11亿元、1.66亿元、1.14亿元、1.26亿元和1.07亿元,5年合计少计营收7.24亿元。公司2017年至2021年各年年度报告未如实披露营业收入。

少计营业收入行为核实后,中国证监会对几大直接负责人,即时任绝味食品董事长兼总经理戴文军、时任绝味食品财务总监彭才刚、时任绝味食品董事会秘书彭刚毅进行了处罚。《事先告知书》显示,监管部门决定,对绝味食品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400万元罚款;对戴文军给予警告,并处以200万元罚款;对彭才刚给予警告,并处以150万元罚款;对彭刚毅给予警告,并处以100万元罚款。三人合计被罚850万元。

耐人寻味的是,通常而言,财务违规中虚增财务收入为常态,绝味食品为何选择反其道而行之呢?

分析人士直言,这7.24亿元资金的流向存在几种可能:一是用于“体外循环”平滑业绩,在营收增速放缓时通过隐性补贴回流利润表;二是规避税务成本,少计收入直接减少当期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三是用于加盟商管理中的非公开支出,如特殊地段装修补贴、隐性返利等,以维持加盟体系稳定。

不过,由于绝味食品加盟门店装修业务费用未纳入内控系统,仅由戴文军、彭才刚等少数高管掌控,用途并不明朗,可能存在个人挪用或违规支出的风险。

02

风波背后,

卤制品赛道已集体遇冷

绝味食品违规操作背后,是卤制品赛道整体处在发展困局。

如绝味食品去年全年归母净利润2.27亿元,同比减少34%。今年上半年,该公司营业收入约28.2亿元,同比减少15.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75亿元,同比减少40.71%;煌上煌今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其鲜货产品和包装产品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97亿元和0.19亿元,同比分别下滑10.94%和29.20%。

周黑鸭在今年上半年净利润较为可观,同比大幅增长228.0%,达到1.08亿元,但营业收入同比下滑2.9%,仅录得12.23亿元。不过,其净利润的增长主要源于周黑鸭公司通过关闭低效门店、优化运营效率等“节流”措施,整体销量的下滑趋势仍未能改变。

“三大巨头”门店数量的走势亦基本一致。公开报道显示,极速扩张后,三家公司2024年开始收缩版图,其中,煌上煌和周黑鸭一年时间关店七八百家。相比之下,绝味食品收缩的步子迈得更大,门店总数从2023年底的15950家滑落至目前的10725家。

面对行业危机,煌上煌选择了进军宠物食品行业、周黑鸭选择节衣缩食,而绝味食品究竟是选择平滑业绩,还是主动抽资出局等,目前情况还不明朗。

市场上为了扭转颓势,绝味也做了很多努力。品牌营销方面,仅上半年绝味就花出9231万元用以广告宣传,同比增加超1420万元。

不过,近年来,绝味食品亦通过推出新IP“小火鸭”、上线“绝味奶茶”,以及推出卤味小吃店“绝味plus”等来对市场变化。如此,其最终是甩掉ST的帽子逆袭,还是一蹶不振呢?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