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23 06:17
(来源:财评社)
出品 | 财评社
文章 | 宝剑
编辑 | 笔谈
2025年上半年,绿的谐波(688017)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经营答卷,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能与卓越的经营韧性。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1亿元,同比增长45.82%;归母净利润达0.5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5.8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42亿元,同比增长25.09%。营收与利润同步实现高速增长,不仅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也显著优于市场预期,彰显公司在精密传动领域的深厚积累与战略执行的高效落地。尤其在第二季度,公司单季营业收入达1.53亿元,同比增长69.52%;归母净利润0.33亿元,同比飙升100.99%,环比增长超过60%,业绩加速释放的态势十分明显,充分反映出市场需求的强劲复苏与公司产品竞争力的持续提升。
这一优异业绩的背后,是下游工业自动化行业全面回暖与公司多领域战略布局协同发力的结果。2025年1-6月,中国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达36.93万台,同比增长35.6%,6月单月产量更高达7.48万台,同比增长37.9%,行业景气度持续上行。在此背景下,绿的谐波作为国产谐波减速器的龙头企业,核心产品谐波减速器及金属部件实现收入1.97亿元,同比增长34.43%,在新能源汽车产能扩张、消费电子行业复苏以及半导体设备国产化加速的多重驱动下,产品在各应用场景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市场需求旺盛,订单饱满,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
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机电一体化产品板块展现出惊人的增长潜力,成为拉动整体业绩的重要引擎。该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0.4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9.66%,增速远超传统减速器业务,反映出公司在系统集成与高端应用领域的拓展能力正加速兑现。此外,智能自动化装备实现收入0.08亿元,虽基数较小,但同样实现显著增长,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多元化布局初见成效。从市场分布看,公司内销收入达2.23亿元,同比增长49.24%;出口收入0.29亿元,同比增长23.72%,国内市场依然是增长主力,而海外业务的稳步推进也为未来增长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间。
在盈利能力方面,公司展现出卓越的经营质量。尽管2025年上半年销售毛利率为34.77%,同比下降5.62个百分点,主要受市场价格竞争加剧以及产能扩张带来的折旧成本上升影响,但公司通过精细化管理与费用控制,成功实现了净利率的稳定。报告期内,期间费用率合计为16.65%,同比下降5.88个百分点,成为对冲毛利率压力的关键因素。其中,销售费用率下降1.67个百分点至1.96%,管理费用率下降0.52个百分点至5.34%,财务费用率虽因货币资金利息收入减少而上升1.61个百分点至0.19%,但整体影响有限。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研发费用率同比下降5.30个百分点至9.16%,但这并非研发投入的削减,而是由于合作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变化所致。事实上,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加码,研发人员数量由111人增至149人,占比提升至16.84%,并新设研发平台,为长期技术领先地位提供坚实支撑。
在费用管控的积极效应下,公司销售净利率达到21.91%,同比基本持平,盈利能力保持稳定。尤其在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为35.22%,销售净利率为22.18%,同比分别下降3.21个百分点和上升3.81个百分点,毛净利率的“背离”现象凸显了期间费用率优化对盈利质量的显著提升作用。25Q2期间费用率同比大幅下降约9.0个百分点,其中研发费用率同比下降6.00个百分点,销售和管理费用率也显著下降,反映出公司在规模效应和运营效率上的持续进步,经营杠杆效应开始显现。
支撑公司业绩高增长的,是其稳步推进的产能扩张计划与日益巩固的供应链优势。2024年,公司顺利完成“年产50万台精密减速器扩产项目”的建设与调试,目前已进入全面达产阶段,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均达到预期目标,为2025年业绩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坚实的产能保障。更为重要的是,公司于2024年12月启动“新一代精密传动装置智能制造项目”,该项目已在2025年全面启动建设,建成后预计将新增谐波减速器100万台、机电一体化产品20万台的年产能。这一前瞻性布局不仅将进一步扩大公司的规模优势,也将推动生产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增强在高端制造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与市场响应速度。
面对未来产业变革,绿的谐波展现出卓越的战略前瞻性,积极把握具身智能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机遇,将技术创新与产业趋势深度融合,提前布局未来增长极。在谐波减速器领域,公司针对人形机器人轻量化、小型化的需求,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在同等输出扭矩下,产品减重超过30%,显著提升机器人的运动效率与续航能力。同时,公司成功开发出适用于灵巧手的微型谐波减速器,满足高精度、高灵活性的末端执行需求,相关产品已获得下游头部企业的认可,并进入小批量试生产阶段,商业化进程明显提速。
在传动系统多元化布局方面,公司重点突破行星滚柱丝杠技术。依托自主研发的内/外螺纹磨削技术,成功攻克高精度、大承载、长寿命的设计难题,产品可广泛应用于人形机器人的直线关节模组。目前,该产品已实现小批量出货,并覆盖多款智能机器人直线伺服关节,具备大力重比、高精度、长寿命等特性,未来有望成为公司继谐波减速器之后的又一核心增长支柱。为强化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生态布局,公司采取多项战略举措:设立全资子公司上海绿的,专注于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与服务;与南宁宇立合资成立上海哈莫森,重点攻关机器人用旋转及线性执行器的力矩传感器技术。通过内外协同、联合创新,公司正构建覆盖减速器、丝杠、传感器等核心部件的全栈式技术生态,为深度参与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奠定坚实基础。
基于公司2025年上半年的优异表现及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前瞻布局,市场对公司未来业绩保持乐观预期。尽管短期估值处于相对高位,但考虑到公司在国产谐波减速器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机电一体化业务的快速增长,以及在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领域的先发优势和技术壁垒,公司具备显著的长期成长潜力。
在肯定公司优秀经营业绩的同时,也需客观审视其面临的挑战与需要持续关注的事项。首先,毛利率的持续承压是公司必须正视的问题。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同比下降5.62个百分点,反映出行业竞争的加剧与成本压力的上升。公司需进一步加强成本控制、优化产品结构,并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以稳定或逐步改善毛利率水平。其次,尽管研发费用率有所下降,但公司仍需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尤其是在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技术研发的不确定性较高,若关键产品迭代滞后,可能削弱竞争优势。此外,海外市场拓展虽取得进展,但出口收入占比仍较低,全球化布局的深度与广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汇率波动、国际竞争加剧以及地缘政治风险,也可能对公司海外业务构成挑战。
绿的谐波2025年上半年的经营业绩堪称卓越,营收与利润双双实现超过45%的高速增长,第二季度更是迎来业绩爆发,展现出强大的增长动能与卓越的经营韧性。
公司依托深厚的行业积累,在工业机器人复苏周期中充分受益,同时通过机电一体化业务的快速发展和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前瞻布局,成功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产能扩张稳步推进,费用管控成效显著,盈利质量稳中有升。
尽管面临毛利率承压等挑战,但公司在技术创新、生态布局和战略执行上的表现,充分证明了其作为行业龙头的远见与实力。
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从研发迈向规模化落地,绿的谐波凭借其在核心零部件领域的深厚布局,有望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持续引领中国精密传动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