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23 22:48
9月18—19日,国际标准化组织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委员会第一届年会在北京召开。由中国提出的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全球首个国际标准提案《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文物防震——总体原则与要求》已正式立项。
由中国主导组建的文物防震国际标准工作组(ISO /TC349/WG1)同步获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特级专家,航空工业规划总院首席专家、总结构师葛家琪作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首个国际标准的提案人被选为该工作组召集人。国际标准是全球技术和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掌握了标准制定权就意味着掌握了行业发展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国际标准提案的立项以及工作组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在相关领域实现了从技术创新到标准引领的跨越。
▲葛家琪接受中央主流媒体采访
按照国家文物局部署,文物防震工作组召集人葛家琪近年来带领团队,针对强地震频发的我国西南、西北等地的20余个博物馆中的近2万件馆藏文物,实施了防震保护项目。其中,3个博物馆的1245件文物经历6.2级以上强地震考验,文物无一受损,证明了我国馆藏文物防震技术的可靠性与国际先进性。
馆藏文物防震是涉及地震灾害学、建筑力学、机械力学等跨学科的交叉融合技术。规划总院具备航空发动机试车台等大型国防试验装备的跨学科科技攻关技术理念和成功经验,以此为基础,开展了建筑、设备和文物保护等跨行业联合技术攻关,突破了馆藏文物一体化防震的理论方法瓶颈和风险控制关键技术。
世界主要的文明古国均处于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文化遗产防震保护工作受到全球主要国家的高度关注。截至目前,已有包括中国、英国、美国、意大利等在内的9个国家明确将派专家参与国际标准编制工作。文物防震国际标准工作组将成为该领域全球顶尖专家交流合作的核心平台。工作组未来将聚焦于馆藏文物防震及古建筑文物防震领域的国际标准研究与编制工作。作为召集人,葛家琪将负责协调各国意见、领导技术讨论,共同建立一套科学、统一、高效的通用保护准则。
目前,文化遗产防震保护国际标准工作组已具备成熟的理论方法体系、成功的实践经验和广泛的国际专家系统。葛家琪和工作组将深入探索如何将国际技术标准转化为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为全球文化遗产防震技术协同创新、提升防震安全能力,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10年,规划总院成立了由葛家琪领衔的文物防震保护技术团队,已完成包括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等在内的20余项防震保护工程。2014年,葛家琪主持工信部“博物馆文物展陈防震装置”产业化项目,2015年编制完成《馆藏文物防震规范》行业标准,2018年主持国家文物局课题《博物馆文物防震技术及装备适用性评价研究》,2020年主持“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馆藏文物一体化防震关键技术研究》,2023年建成“文物防震实验室”和地震模拟振动台等基础设施并被国家文物局授牌为重点科研基地。在葛家琪的带领下,团队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发展方向,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大至古城墙、古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目前正在有序开展“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砖石质古塔结构稳定性评估技术与应用示范》研究工作。
(来源: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航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