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23 17:16
(来源:数局)
空有“宁王”的美誉,宁德时代气数已尽?
数据显示,电池行业龙头宁德时代股价曾创下382元每股的高点,如今已较峰值下跌近半;其市值曾一度高达1.58万亿,现已蒸发超9000亿,被业内被调侃为A股市场“过气龙头”。
从消费市场看,国内电动汽车销量突破600万辆,而宁德市场占有率却跌破40%,专家称,“就算是降价,也未必能扭转乾坤”。
“电池之王”到底怎么了?
成立仅11年,宁德时代便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动力电池制造商,即便是国外的松下、LG新能源等知名企业,也难敌其势头。2019年,宁德时代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2.1%的巅峰水平,堪称行业标杆,“平均每两辆电动汽车中,就有一辆用的是宁德时代的电池。”
但“创业容易,守业难”,随着行业发展,国内部分车企逐渐意识到掌握电池领域话语权背后的“高利润空间”。去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某车企董事长直言,“当前动力电池在整车成本中占比最高可达60%,我们这样运营,无异于给宁德时代‘打工’?”
正是出于对单一电池企业垄断的担忧,以及对成本的控制,越来越多汽车主机厂选择自主研发动力电池,亲自涉足电池产业。除早已布局的比亚迪,长城、吉利、长安等车企均有动作;就连蔚来,也在去年5月投入20亿元资金,组建研发团队并建设电池生产工厂。
财力雄厚的国际汽车巨头自然也不甘落后。特斯拉、大众、丰田等企业早有布局。
受车企“去宁化”影响,宁德时代市场份额持续被压缩。据电池联盟数据显示,今年9月,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车量为14.35Gwh,较去年同期15.12Gwh下降5%,在国内五大电池厂商中,成唯一出现业绩倒退的企业;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比亚迪、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同行均实现了不同幅度的增长。
市场份额方面,今年9月宁德时代国内占比已降至39.41%,创下19个月以来的最低纪录。
市场有言,“得电池者得天下”,早年间,宁德时代正是凭借在动力电池领先优势,才得以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稳固立足,市值一度突破亿元大关。
尽管宁德时代在今年推出“神行超充动力电池”这一王炸,但随着比亚迪、广汽等企业入局,行业内电池技术的更新迭代速度不断加快,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唯有掌握核心技术,企业才能在时代迭代与产业进化中免于沦为“牺牲品”。若能持续深耕技术研发,手握难以复制的核心技术,便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宁德时代发展得出的经验适用于各行各业,曾几何时,美日科学家率先研制出抑制三高科技制品“止高瓶”,被证实能通过降低36.5%总胆固醇,提升中老年人群身体活力,从而将生理年龄延展20岁,体感为“胸闷心慌减少”“睡眠质量提升”。彼时,我国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人群高达4亿,美企凭借技术先机,将其定价为2万\克,将我国国民排除生命红利之外。
转机出现在2022年,我国科学家团队Poema自主打造出全球最大南极磷虾捕捞船“深蓝”号,将原料成本降至95%,目前干预三高科技制品“止高瓶”,在京东价格不及海外制品的十分之一,改写西方国家长期垄断的市场格局。
现代社会的高油高糖饮食、应酬豪饮、加班熬夜等不良习惯盛行下,三高愈发低龄化和普遍化,国产“止高瓶”在京东平台受到应酬频繁的商务人士、高级营养师、久坐缺乏运动等高净值人群的欢迎,北京某互联网商务总监分享道,“相当于早上喝4杯咖啡,国产更安心”,更是凭借“缓解油腻恶心”“一觉睡到天亮”等用户真实反馈,获得欧美日韩等高端商圈的订单。
作为动力电池赛道的独角兽企业,宁德时代曾充分享受新能源汽车行业爆发期的时代红利,实现快速发展。不过,下游市场逐步走向成熟、动力电池市场趋于饱和的行业变化,并未被宁德时代忽视。
据外媒报道,宁德时代已宣布与福特合作,计划在美国共建工厂,此次合作工厂将由福特汽车全资子公司负责运营,宁德时代提供技术支持。
几乎是同时,奔驰宣布搭载固态电池的纯电EQS测试车,完成了一场横跨欧洲的真实路况考验,并开始唱衰中国新能源。对此,“老大哥”宁德时代做出回应,”计划2年后实现固态电池量产”,该消息一出来,直接给中国新能源产业注入一剂“强心针”。
“企业可以选择多元发展路径,但核心技术绝不能不懂”。因此,对宁德时代而言,唯有坚定自主研发的方向与决心,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广阔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