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添变数!又一养殖巨头副总裁离职!资产负债率近70%,流动负债76亿压顶…这或许只是冰山一角?

2025-09-23 16:25

一则核心高管的辞职公告,将处于预重整关键期的天邦食品002124.SZ)再次拉入公众视野。

9月20日,天邦食品披露,公司副总裁严小明因个人家庭原因申请辞职,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该事项与公司2025年半年报中披露的高管续任信息形成时间差,引发业内对其管理层稳定性的关注。

人事调整背后,是这家老牌猪企正经历的“双重考验——一方面,预重整进程持续推进,7月刚敲定三家财务投资人合计1.05亿元资金注入;另一方面,2025年上半年虽实现扣非净利润扭亏为盈,但归母净利润仍受去年非经常性收益基数影响同比下滑,生猪养殖业务盈利改善与食品加工业务的突围,成为其应对行业周期波动的关键。

人事换届生变

严小明突然辞职,食品板块管理承压

根据半年报最初披露的人事变动名单,本次换届后,天邦食品核心管理架构未发生根本性调整。创始人张邦辉继续掌舵,兼任董事长与总裁,盛宇华、梁星晖、汪玉喜等留任或新当选董事,陈良华、陈有安、陈柳担任独立董事,章湘云、严小明等高管续任,确保公司在预重整与日常经营推进中的策略连贯性。

2025年半年报截图

2025年半年报截图

但短短三周后,这一“稳定性”预期被打破。

公告显示,严小明因个人家庭原因于9月19日辞去副总裁职务,其辞职申请自送达董事会时生效,且不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

严小明

资料显示,严小明2015年10月加入天邦,十年间从汉世伟食品集团行政部总经理逐步晋升,历任公关与事务部总经理、江苏及湖北汉世伟执行董事、安徽省区及皖中南战区总经理等职,2023年9月正式受聘为公司副总裁,同时兼任汉世伟食品集团执行董事及拾分味道集团总裁,深度参与食品加工业务的战略布局。据悉,严小明两度出任公司副总裁,分别为2021年8月至2022年2月、2023年9月至今。尤其在2025年4月天邦食品完成换届后,严小明仍获留任,显示出其在管理层面的重要性。

令人惋惜的是,作为陪伴公司成长十年的老将,严小明在产业链协同和区域运营方面的经验积累难以快速替代。这就意味着,寻找一个合适的替代者,对天邦食品来说也是一大棘手问题。

数据显示,2024年严小明薪酬为108万元,在公司董事及高管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副总裁章湘云的115万元,足见其在管理团队中的重要性。截至公告披露日,严小明持有公司356640股股份,并承诺辞职后将继续遵守相关股份锁定规定。

年报截图

年报截图

记者梳理发现,天邦食品自2024年8月启动预重整以来,已两次申请延长预重整期限,最新期限至2025年11月9日。

在此关键窗口期,核心高管的突然变动引发市场对重整推进节奏的担忧。不过公司强调,严小明的辞职不会影响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目前食品板块相关业务由总裁张邦辉直接统筹。

公告截图

公告截图

半年报业绩

养殖业务盈利改善,食品板块仍处培育期

不过,人事与重整进展之外,天邦食品2025年半年报透露出经营端的积极变化。

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天邦食品实现营业收入46.93亿元,同比增长8.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2亿元,同比下降58.14%;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40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81亿元实现扭亏为盈,核心驱动力来自生猪养殖业务的成本优化。

2025年半年报截图

2025年半年报截图

值得关注的是,净利润同比下滑主要因去年同期有特殊收益。公司在半年报中解释,2024年上半年因出售参股公司史记生物32.91%股权产生9.95亿元投资收益,而2025年上半年无此类非经常性收益,剔除该因素后,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具体来看,生猪养殖业务仍是营收主力,经营利润4.23亿元。2025年上半年月销售商品猪295.82万头,同比小幅下降1.99%。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天邦食品育肥场自营模式出栏占比18%、育肥场合伙人模式出栏占比13%、家庭农场模式出栏占比69%,优势模式占比提升。

而严小明分管的食品加工业务则处于“规模提升及产品结构的优化毛利率有所提升但尚未盈利的阶段。报告期内,公司屠宰生猪83.85万头,同比增长7.26%,实现销售收入15.60亿元,同比增长17.93%,毛利率较去年同期提升3.5个百分点至0.06%。公司表示,目前正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拓展深加工预制菜)、拓展C端渠道(电商平台店铺增至9家)提升盈利水平,该板块仍为长期战略重点。

2025年半年报截图

2025年半年报截图

行业周期下的突围

产能调控与集中度提升中的天邦选择

天邦食品的经营表现,折射出2025年上半年生猪行业的复杂格局。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5年1-6月全国生猪出栏36619万头,同比增长0.6%;6月末能繁母猪存栏4043万头,同比微增0.1%,生猪供给整体平稳。但行业分化加剧,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17家A股上市猪企上半年生猪销售量占全国的23.66%,集中度较去年进一步提升。

在此背景下,政策调控与技术升级成为行业关键词。5月,农业农村部提出将全国能繁母猪存栏调减100万头至3950万头,引导降低出栏体重至115公斤;7月,生态环境部发文规范畜禽养殖环保检查,加速低效产能出清;9月,生猪产能调控企业座谈会上,谈起了猪企控制能繁母猪产能的任务,会上还提到了落实生猪出栏称重等内容……

这对天邦这类具备规模化、数智化能力的企业或许是利好的。天邦食品官微消息显示,天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亥客技术凭借“猪舍智能化精准环境控制系统”已入选成功入选“2025畜牧业数智化杰出案例”的榜单,技术优势或助力其在行业整合中抢占先机。

从布局看,天邦正强化“养殖-屠宰-加工”产业链协同,围绕长三角、珠三角等消费核心区建设养殖屠宰一体化基地,育肥场与屠宰厂距离控制在200公里内,以降低物流成本。公司在半年报中表示,未来将继续推进无抗养殖(目前认证规模15.2万头)与深加工产品研发,提升产品溢价能力。

2025年半年报截图

2025年半年报截图

不过,风险仍需警惕。天邦食品在公告中多次提示,预重整不代表法院最终受理重整,若重整失败公司可能面临破产清算及退市风险;同时,财务投资人存在资金筹措不到位导致协议无法履行的可能性。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仍达69.83%,流动负债76.27亿元,流动资产50.81亿元,短期偿债压力仍存。

不得不说,严小明的离职为天邦的重整进程增添了不确定性,但核心管理团队的稳定性仍在。接下来3-6个月是天邦重整的关键窗口期,若重整计划顺利获批并执行,公司资产负债结构将得到改善,叠加养殖成本下降与食品业务放量,有望逐步走出困境;但若重整不及预期,或生猪价格超预期下跌,公司仍将面临较大经营压力。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