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23 16:54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刘慧
高途教育科技集团发布的2025年二季度业绩报告显示,收入同比增38%至14亿元人民币,高于彭博市场预期5%。其中,大学生和成人业务贡献收入的10%。据悉,公司将持续投入AI战略赋能产品创新和服务优化。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近日专访了高途教育科技集团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罗斌。他表示,教育是一个庞大且高度细分的赛道,不同产品形态受AI影响的程度也显著不同。基于这种精准判断,高途正稳步迈向其“打造人人乐用的终身学习服务平台的目标愿景”。
教育是一个庞大且高度细分的赛道
中国经济时报:教育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会是哪些? AI 等技术的发展对整个教育行业会产生哪些影响?
罗斌:关于AI对教育行业的影响,目前行业内存有不同的判断。有人认为AI将快速颠覆传统教育模式,也有人认为教育本质是关于“人”的行业,对AI的接纳仍需较长时间。在高途看来,教育是一个庞大且高度细分的赛道,不同产品形态受AI影响的程度也显著不同。
从产品形态的角度,可以将其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内容型产品。以教师为中心,通过课程、图书或知识付费专辑等形式传递内容。学生学习效果高度依赖自主性,效果方差大,产品定价通常较低。AI对此类产品影响最大,因其擅长内容生产与讲解,可能带来较大程度的颠覆。
第二类是服务型产品。强调教学互动与服务,教师通过答疑、辅导等方式介入学习过程。此类产品能一定程度实现个性化,学生学习投入度和效果更好,但对教师供给和质量依赖较高,定价通常在几千元级别。AI可在答案提供、局部讲解等环节赋能甚至替代,但激发、陪伴、监督等深度互动环节仍依赖真人教师。
第三类是解决方案型产品。以结果为导向,提供端到端的个性化学习解决方案,类似“医疗”——通过专业流程与多角色协作,系统诊断学情、定制方案并交付结果。该类产品效果最好,也能照顾个性差异,但依赖完善的协作体系与专业团队。AI可在特定环节发挥作用,但整体仍以“人”为主导,是融合人与技术的混合模式,希望能在大部分情况下帮助解决端到端的问题。
高途目前聚焦于第二类和第三类产品,并以“双师模式”(主讲+二讲)为基础,正将其升级为“三师模式”,加入AI教师/学伴角色,实现全天候练习、答疑与查缺补漏,贯穿学生学习全生命周期。
高途今年也提出“All with AI, Always AI”的AI战略。All with AI:将AI能力融入教学、服务、运营等所有环节,实现无处不在的智能赋能;Always AI:在学生学习全流程无时不在提供AI支持,构建完整、连贯的智能学习体验。
高途认为,AI不是要替代教师,而是通过深度融合,提升教育效率与体验,最终更好地服务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本质。
聚焦于构建四个核心战略方向
中国经济时报:目前来看,高途在K12相关教育服务的增长趋势不变,大学生成人业务调整后恢复增长,线下布局初见成效。未来高途如何保持核心竞争优势?
罗斌:高途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自身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我们并不追求在所有维度上超越同行,而是聚焦于构建四个核心战略方向,以形成持续的品牌壁垒。
首先是品牌愿景:“打造人人乐用的终身学习服务平台”。我们致力于为更广泛的人群提供多样化、高结果导向的学习产品,使用户在有明确学习目标时,能第一时间联想到高途,并在这里找到靠谱的解决方案。
其次是名师战略:“名师出高途”具有双重价值,它不仅是品牌口号,更是高途运营体系的体现。我们建立了一套成熟的机制,用于招募、激励和留存有影响力的教师,使他们成为高途生态中的核心资产。这一战略既强化了教学品质,也构成了品牌传播中的关键记忆点。
再次是教育与科技的深度融合。高途始终强调“教育+科技”的双引擎驱动。与其他偏互联网或偏传统教育的机构不同,我们致力于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既具备教育底蕴与内容深度,也拥有技术实现与产品化能力。这种融合在AI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正成为高途的关键优势。
最后是线上与线下协同的OMO模式。高途以在线教育立业,近两年也快速拓展线下业务,目前已在全国近30个城市设立线下学习中心。我们不仅具备线上运营与产品基础,也正在建立起线下服务能力。未来,高途将重点推进OMO(线上—线下融合),使用户能无缝切换学习场景,满足多样化的学习习惯与需求。
这些战略方向不仅转化为更好的用户体验和价值交付,也在不断夯实高途的组织能力与基因。面向未来,我们将持续在这些领域加大投入,构建系统性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