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23 17:09
9月19日,中国太保旗下高品质机构养老品牌——太保家园再迎重要里程碑,太保家园·上海静安国际康养社区、郑州国际颐养社区同日开业,标志着中国太保在养老运营服务方面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品牌化、专业化、连锁化的运营体系持续升级。目前,已有12个“家园”开业运营,为中国太保未来打造大康养“一体化”生态竞争优势打下坚实基础。
老龄化和脑健康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议题,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构建科学、专业、人性化的认知症照护服务体系,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第25个“脑健康日”以及第32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之际,上海市养老行业与老龄产业协会与太保蓝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大城养老 守护记忆”认知症关爱高峰论坛(中国·上海)在太保家园·上海静安国际康养社区成功举办。来自医学、养老、心理学、建筑设计等多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认知症照护的前沿理念与实践路径。
上海市养老服务与老龄产业协会会长李勇表示,上海从2018年起就着力构建分层分类的认知障碍照护支持体系,在全国率先实现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街镇全覆盖。本次论坛旨在通过科技与医疗融合推动早期干预,构建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用“上海经验”为全球认知症防治贡献中国方案。
以“非药物干预”为核心的空间设计革新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认知症(俗称“老年痴呆”)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群健康与生活质量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之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主导的《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5》显示,目前,我国现存的阿尔茨海默病(AD)及其他痴呆患病人数近1700万例,患病率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且随着年龄增加不断上升。
认知症长者的照护不仅依赖于医疗手段,更需通过生活环境的优化来延缓病情发展、提升生活质量。诸多研究表明,适宜的物理环境可以有效减少认知症长者的焦虑、游走与攻击行为,增强其安全感与归属感。中国太保旗下太保家园在多个项目中引入认知症友好型环境设计理念,利用建筑空间作为非药物干预的重要载体,实现了从单一“功能化满足”向“心理支持”的跃升。
苹果采摘墙、萌宠玩偶、益智玩具、邮政信箱……在太保家园养老社区认知症照护专区,蕴含了各种巧妙用心的小细节。在专区走廊,暖色调墙面与地面导引标识帮助长者识别方向;在公共区域的“记忆角”,陈列着老式收音机、缝纫机等怀旧物件,用以激发长者记忆与情感共鸣;在每个房间门口,还有为长者预留的“记忆盒子”,会根据长者的喜好,打造家的个性化。有些认知症老人会记不住回屋的路,护理人员会把老人自己的照片、孩子的照片放到房间,帮助认知症老人找到自己房间的标记物,方便老人识别家的方向,“怀旧疗法也是为了帮助她们回忆以前的一些记忆碎片,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相关负责人解释道。
大量的环境重构实践表明,科学的空间设计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改造,更是对认知症长者心理需求的深度回应,为延缓功能衰退提供了有力支撑。
构建起专业化、多层次的照护体系
众所周知,认知症照护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必须建立在科学评估与个性化干预的基础之上,而当前主流代表性的认知症护理模式主要有蒙台梭利模式、失智村模式、团体家屋模式、特殊照料单元模式等。中国太保通过深耕认知症领域,不断提升“医护康健”方面的核心服务能力,借鉴国际主流照护模式并结合本土实际,推出的“乐忆家”认知症照护子品牌,旨在倡导以人为中心,尊重长者的偏好和选择,让长者回归高质量日常生活的认知症照护理念。
以刚开业的太保家园上海静安社区、郑州社区为例,均设有“乐忆家”认知症照护专区,为不同阶段的认知症长者提供认知训练、行为干预、生活照料方面的全周期照护方案。
此外,围绕长者的健康管理需求,两大社区还构建起专业化、多层次的照护体系。上海静安社区以“全人管理”为理念,由内科、中医科、康复医学科等组成的多学科团队,从预防到治疗全程护航长者健康。社区还积极落实静安区“五床联动”医养结合服务项目,与市北医院、临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署服务协议,通过整合家庭病床、养老机构床位、医疗床位、康复床位和安宁疗护床位资源,建立医养联合团队,开展“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医疗协作,形成连续性的健康服务体系,打造“养老-治疗-康复”的闭环管理。
郑州社区构建起完善的四级诊疗系统,涵盖河南省、市、区各级医疗机构,配合社区自建的照护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坚实的健康保障。
为确保照护质量持续提升,太保家园还推出了“PDCA循环”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对照护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服药依从性、跌倒发生率、感染控制、家属满意度等指标,形成质量报告并推动流程优化。专业服务体系的建立,推动了照护服务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使认知症照护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管理”,显著提升了长者的生活质量与尊严感。
“保险+养老”模式成绩亮眼
一直以来,认知症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社会问题。长者及其家庭在应对疾病过程中常面临信息不对称、照护压力大等多重困境,预防和应对认知障碍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
依托旗下太保家园多年运营经验,中国太保在认知症长者照护领域的三大核心实践:环境适老化重构、照护模式数据驱动专业化升级与社会支持体系协同建设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展现了专业机构在应对认知症挑战中的创新探索。中国太保集团党委副书记周丽赟表示,中国太保面对人口老龄化时代课题,充分发挥了主业优势,推进大康养战略,创新打造“保险+养老+健康+公益”的综合服务模式,为长者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风险保障和健康养老解决方案。
作为国内综合性保险集团,中国太保践行建设金融强国使命,近年来主动开展养老产业布局,为银发经济和养老金融贡献积极力量。随着上海静安和郑州两个社区的开业,中国太保已在全国13个城市落地15个太保家园项目,有12个社区投入运营,“颐养、乐养、康养”三位一体养老产品体系日益成熟。其中颐养、康养常住长者居民超过2500人。乐养方面,从2021年首个社区投入运营以来,4年来乐养型养老服务短住体验已累计超28万间夜。今年到目前为止,8个月养老服务短住体验就超过了7万间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银发经济作出了积极贡献。
据悉,太保家园北京社区、三亚社区也将在2025年内正式开业运营。此外,太保家园在上海的三个社区目前均已投入运营,中国太保开创的“一城三园”模式将为上海推进“大城养老”提供更多可落地的实践样本。郑州社区的开业也将为郑州乃至河南省养老服务体系提供重要补充,为当地提供“专业养老+文化养老”的范例。
中国太保所探索的“保险+养老”模式也交出亮眼答卷。截至目前,太保家园接待保险客户、社会客户参观累计77万人次,对推动高净值客户增长产生积极作用。以太保家园养老社区为核心,让“提前锁定养老权益”的金融保障转化为长者可感知的品质生活,既破解了“养老规划难、服务落地难”的行业痛点,也为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太保方案”。
文/谢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