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AI产业链资本循环引发半导体设备ETF关注

2025-09-23 17:00

(来源:ETF炼金师)

  在美股市场,一场围绕人工智能(AI)产业的资本循环正在悄然上演,而其中的赢家似乎正是半导体设备行业。近期,OpenAI与Oracle达成了一项价值3000亿美元的云计算协议,Oracle随后投资英伟达以购买显卡,而英伟达又向OpenAI注资1000亿美元以布局AI系统。这一系列投资动作形成了一个闭环,虽看似无一方实质性支付,但资本市场的反应却是热烈的,Oracle单日市值暴涨超过2500亿美元,而英伟达的市值更是突破4.46万亿美元,推动美股三大指数创下历史新高。

  一、资本游戏背后的逻辑

  这一现象不仅是个别企业的成功,更是AI时代产业协同的新模式。OpenAI与Oracle、英伟达通过资金和技术的相互流动,形成了被称为“ONO联盟”的紧密合作关系。每个参与者在这一模式中都是赢家:OpenAI获得了必要的计算能力,Oracle赢得了订单,而英伟达则实现了销量的快速提升。这种合作模式的有效性,正是驱动市场情绪和股价上涨的核心因素,市场对未来AI技术发展的信心显著增强。

  二、半导体设备行业的重大机遇

  随着英伟达宣布将向OpenAI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用于建设AI数据中心,这一投资预计将推动全球AI算力的急剧增长,同时也将带动对半导体设备的需求。虽然这项投资主要集中在海外市场,但全球AI基础设施的扩展将为国内半导体设备行业创造间接利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AI算力需求的迅猛增长需要更加先进的半导体制造设备,国内设备公司如中微公司北方华创等可能会因此迎来新的订单增长。

  其次,技术竞争日益激烈。英伟达的投资进一步巩固了其在AI芯片领域的领导地位,同时也激发了其他国家对半导体自主可控的追求。中国在AI算力国产化的趋势之下,半导体设备行业有望获得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最后,市场情绪的提升将进一步带动投资者关注半导体板块,从而刺激相关股票和ETF的表现。最新数据显示,半导体设备ETF(159516)在今日尾盘交易中上涨了5.37%,而光刻机概念股也出现了显著涨幅,显示出市场对半导体设备的强烈需求。

  三、国产化进程中的光刻机关键

  自2018年以来,国内半导体产业启动了自主可控的进程,尽管行业整体发展迅速,但在设备领域依然存在“卡脖子”的问题。光刻机作为半导体制造的核心设备,技术壁垒极高,涉及光学、精密机械和材料等多个学科,当前国产的替代率几乎为零,成为制约国内半导体产业升级的主要瓶颈。

  从整个半导体设备行业的投资逻辑来看,“国产替代”仍然是主线。尽管在蚀刻机、薄膜沉积等关键设备环节,国产化率仍低于20%,但国内企业通过技术研发的突破,逐步实现市场份额的抢占。同时,国内晶圆厂的采购策略也在转变,逐渐减少对进口设备的依赖,转而与本土设备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资本开支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这种趋势促进了国产半导体设备市场的快速成长,尤其是在薄膜沉积和刻蚀等细分领域,国产替代率正在稳步提升。若光刻机能够实现技术突破,国产半导体设备的替代进程将进入全新阶段。

  四、聚焦半导体设备ETF(159516)

  从基本面来看,全球半导体销售依然处于高峰状态。根据数据,7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长20.6%,这种增长被认为将进一步支撑半导体行业的繁荣。同时,国内政策也日益重视供应链的安全和自主可控,强调科技创新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

  作为AI产业的“卖水者”,半导体设备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尽管自2018年起,中国的自主可控进程迅速发展,但目前仍面临设备方面的重大挑战。投资者可关注半导体设备ETF(159516)的投资机会,该ETF跟踪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指数,能有效反映设备材料环节的基本面动态。

  半导体设备ETF(159516)的前十大持仓股份集中度较高,主要包括中微公司(权重17.33%)、北方华创(权重15.24%)等国内龙头企业。中微公司作为半导体刻蚀设备的领军者,自年初以来涨幅已达48.18%;而北方华创作为综合性半导体设备供应商,涨幅也达到了44.87%。此外,沪硅产业华海清科拓荆科技等在半导体材料和设备领域同样展现出领先的市场地位。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